來伊份內憂外患:業績暴跌、高管離職 食品安全存隱患

在線下零食業紅利消退,線上零食市場又三強鼎立的當下,來伊份如何才能突圍?

來伊份內憂外患:業績暴跌、高管離職 食品安全存隱患

4月26日,來伊份(603777.SH)發佈2018年財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8.91億元,較上一年同比增長7.0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10.9萬元,較上一年同比減少90.0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4652.51萬元,較上一年同比增減-154.28%。

業績緣何暴跌?

對於業績暴跌,來伊份在年報中表示,主要系費用上漲,加大管理及技術人員儲備,APP開發人員增加,公司信息、市場人員增加較多人力成本上漲所致。

與之相對應,來伊份過去一年相關費用確實有較大增長。2018年,來伊份銷售費用為12.8億元,同比增長 15.69%,佔營收比例為32.89%,主要系公司為了保持行業領先優勢及未來更好地發展,在加大傳統直營渠道快速擴張及新區域市場佈局的同時,積極拓展全渠道快速融合發展。同期,來伊份管理費用為4.3億元,同比增長27.18%,佔營收比例為11.07%,主要系加大管理及技術人員引進、信息技術投入及實施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所致。

在銷售費用中,租賃費從3.19億元上升3.77億元,門店裝修費由4787萬上升至6093萬,增長較大。《投資者網》梳理過去幾年來伊份線下門店情況發現,在2016年上市之後,來伊份重新開始擴張門店,短短兩年之間,來伊份增加直營門店290家,增加加盟門店147家。

來伊份對《投資者網》表示:“2017年下半年開始,我們調整發展策略,在保持合理利潤水平的同時,優先規模擴張和提升市場佔有率,對目前的情況公司已有預期,相信隨著規模擴張的效益顯現,未來這一狀況將得以改善。”

不過,根據《投資者網》觀察,目前來伊份已經陷入到“內憂外患”的局面,未來業績局面能否改善實在不好說。

內憂:高管不斷離職、食品安全存隱患

在公司管理方面,近期來伊份高級管理人員變更頻繁。2018年12月,董事兼董事會秘書張潘宏辭職。同月,鄒曉君先生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第三屆監事會股東代表監事一職,辭職後不再在公司擔任任何職務。2019年3月,來伊份副總裁馮軒天先生辭去公司副總裁職務,辭職後不再擔任公司其他任何職務。

除此之外,來伊份歷史上屢次出現食品安全問題。2012年至2016年,來伊份先後被爆出毒蜜餞、牛軋糖大腸菌群超標、手撕肉條菌落超標、脆薯薯大腸菌群超標。根據招股書數據統計,2013年至2016年上半年,來伊份共召回70250.28公斤不合格商品,召回的產品包括肉製品、蜜餞、果凍、果蔬、糕點、豆製品、水產品。

這主要是由於來伊份在生產加工環節是選擇供應商代工模式,並非自建產能自行生產。在這類模式下,企業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把握會有難度。來伊份對《投資者網》表示,為保障品質,公司投入千萬元建設了檢測中心,2017年該檢測中心通過了CNAS認證。通過CNAS認證,達到了國家及國際行業認可的管理水平和檢測能力。此外,來伊份通過嚴格篩選供應商、每批商品進入公司後封倉48小時對其檢驗、制定《品質星級標準》對所有合作的供應商進行打分、建立完善食品質量安全溯源系統等方式努力對原料採集、生產、倉儲、流通等每個環節的嚴格把關。

不過,根據來伊份2018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入庫檢驗產品 59225 批次,入庫檢驗合格率為 99.16%;第三方送檢產品 1240 次,第三方送檢合格率為 98.22%。按此計算,貴公司仍有一定機會會出現產品安全問題。而在食品領域,一旦發生食品安全問題,將會對企業造成嚴重的品牌形象的損害。

外患:線上、線下市場空間受限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食品安全存隱患,但是來伊份的產品定價並不算便宜。2014年至2018年,來伊份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47.61%、46.51%、45.71%、44.31%、43.91%,與同行業其它公司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相比處於高位。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主要系賣得貴。

實際上,將食品生產加工環節外包的來伊份實際只是一家做渠道的公司。然而在渠道方面,來伊份目前也頗為尷尬。根據來伊份財報的敘述,將會發展線下線上全渠道協同發展的運營模式,直營、加盟、特通、線上渠道一起發力。而在目前的線下、線上市場,都不具備可以讓來伊份再一次實現爆發式成長的土壤。

在線下市場,目前線下渠道是來伊份主要營收的來源,2018年來伊份線下直營店、加盟店共實現營收32.48億元,佔到總營收的83.47%。不過,伴隨著零食電商的崛起,線下零售休閒零食的紅利已經衰退,很大一部分用戶被帶往線上。

除此之外,來伊份的線下渠道還存在嚴重的區域性。根據2018年年報,來伊份2697家門店有八成集中在江浙滬地區,其中,位於上海的門店為1149家,位於江蘇的門店878家,位於浙江的門店203家,江浙滬門店合計2230家。而江浙滬區域的消費者同樣也是網購愛好者群體,毫無疑問,隨著網購的滲透式發展,來伊份在江浙滬地區的門店將受到不小的衝擊。

特通渠道方面,主要包括大客戶團購、經銷商模式、KA模式等。2018年,公司通過與華潤萬家、家樂福、永旺、蘇寧小店、羅森、唐久、中石化易捷、美宜佳、天虹、武漢中百等便利店合作,以來伊份專櫃、專架方式,新增加近20,000個銷售網點。與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北京等300多家經銷商家建立深度合作,藉助經銷商的資源,與上海鐵路局、東方航空、中國航空建立長久戰略合作。同時藉助強大的品牌優勢和品質保證,成為南極科考隊的制定食品。不過,2018年來伊份特渠實現營業收入1.57億元,僅僅佔到總營收的4%。

在線上業務方面,《投資者網》注意到,早在2011年,來伊份就成立了上海來伊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不過多年以來,來伊份線上業務發展沒有太多起色。2017年、2018年,來伊份線上電商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7億元、4.1億元,僅佔總營收的10.24%、10.54%。而同行業良品鋪子2017年以來線上業務營收佔總營收比例均超過40%。目前,休閒零食電商已經形成良品鋪子、三隻松鼠、百草味三強爭霸的格局,來伊份想要再分杯羹已經機會不大。

另外,在來伊份的全渠道佈局當中,有一點非常值得注意,來伊份表示,會將“來伊份商城 APP”作為服務全渠道會員的載體,2018 年度增加了外賣、錢包、社區、IM 通訊、商家、團購等新功能,全方位為線下門店賦能,形成人-貨-場的智慧零售新形態。截至2018年底,來伊份自營移動APP商城下載量超過680萬,來伊份APP商城用戶總數超過1100萬。

而眾所周知的是,APP的運營成本非常高。那麼,長期以APP作為載體來運營是否合適?《投資者網》曾向來伊份問詢APP的單個獲客成本以及復購率,不過對方並未清晰回覆,只是表示:“後續公司也將持續提升APP的運營管理與發展,進一步降低獲客成本,提升消費者復購率,以助力業務發展。”

目前,來伊份還要不斷拓展線下門店。2017年,來伊份推出“萬家燈火”計劃,計劃截至2018年來伊份門店總數不低於3300家,2023年實現一萬家門店的規模,未來目標加盟店數量佔比將達到30-40%。不過,截至2018年末,來伊份加盟店為316家,佔所有門店數量的11.72%,距離完成“萬家燈火”計劃差距甚遠。

從2018年年報來看,來伊份擴張的成本已經顯現。若未來仍以這樣的方式繼續運營,恐怕來伊份的利潤水平難以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