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區一園一圃一基地” 安國模式引領全國中藥材“四化”

“一区一园一圃一基地” 安国模式引领全国中药材“四化”

安國市藥博園裡的板藍根花競相開放。記者 張青果 攝

長城網訊(記者 張青果)祁沙參試用英威防治蚜蟲試驗田、祁沙參減肥增效試驗田……日前,在安國市中藥都藥博園,記者看到不少地塊的地頭都立著這類的牌子。

“這裡是河北省中藥材產業創新團隊示範基地、太行山農業創新驛站。很多中藥材新品種和種植新技術都在這裡完成實驗。”安國市農業農村局農村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樹強告訴記者,“現在藥材種植量上去了,各地比的就是質量。安國市強化中藥材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與推廣,僅2019年,就種植了安國‘八大祁藥’以及大宗道地中藥材品種共計36個;示範展示推廣新品種13個;進行各科研院校試驗12個。”

據他介紹,立足千年藥都優勢,安國市秉承“種好藥、做好藥、賣好藥”理念,依託現代中藥種植園區,打造“一區一園一圃一基地”。推動中藥“品種優良化、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產品品牌化、經營產業化、管理數字化”,保障了中藥材質量“安全、穩定、有效、可控”,為全國中藥材標準化、機械化、規範化和溯源化發展提供了安國模式。

“一区一园一圃一基地” 安国模式引领全国中药材“四化”

八大祁藥全部標準化種植。記者 張青果 攝

標準化種植 種出安國品牌道地中藥

安國古稱“祁州”,種植藥材有300多個品種,其中尤以菊花、山藥、紫菀、沙參、薏米、芥穗、白芷、花粉等八大品種最為著名,深受國內外客商、醫療系統及消費者的青睞,被譽為“八大祁藥”並載入藥典,成為出口東南亞的免檢商品。

“山藥不能直接種,需要晾曬成這樣,不然會爛的。”正在晾曬分裝山藥段的村民告訴記者,在安國,“八大祁藥”都有規範化種植標準。

不僅如此,憑藉國家藥植所高端科研支撐和道地藥材資源優勢,安國市對接河北省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推動了中藥材質量整體提升。還參加了國家新版GAP標準修訂,祁菊花、祁山藥也順利通過了國家地理標誌認證。

在安國市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示範區,除了安國“八大祁藥”,種得最多的就是大宗道地中藥材。通過道地中藥材種植標準化、規範化、規模化,使道地中藥材從良種繁育到大田種植起到示範作用。

“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示範區在種植過程中嚴格落實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對推進中藥材標準化進程起到了很好的試驗、示範、推廣作用,現已成為河北省道地中藥材展示區、高校科研院所試驗區、新品種示範推廣區、高校科研院所試驗、實踐基地,種植全過程實現了質量可追溯,做到了生產有規範、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的中藥材質量追溯。從市場反映來看,中藥材標準化種植示範區產的中藥材優質優價仍供不應求。已經輻射帶動了周邊西照村、中照村、瓦子裡村、新安村等村民進行標準化種植。”李樹強說。

管理上,也越來越數字化。比如全覆蓋噴灌、智能控溫等基礎設施。還比如中藥材質量追溯服務系統,通過物聯網設備採集環境要素數據,包括土壤溫溼度、氣溫、降水量、光照、積溫等信息,通過視頻監控設備採集實時視頻和畫面、記錄栽培管理、病蟲害防控、採集加工等方面信息,通過防偽二維碼將中藥材從秧種採購到加工上市全程的安全信息形成綠色履歷,呈現給大眾。

“一区一园一圃一基地” 安国模式引领全国中药材“四化”

種植引進的杭白菊。記者 張青果 攝

規範化育種 育好全國最全種質資源

"中藥材種質資源圃與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共同建設,總佔地50畝,是中藥材種質資源的活體保存庫,擁有中藥材種質資源1000多種。我們正全力把它建設成我國北方地區種質資源最全的,集中藥材種質保存、科研、科普、生產、研學、旅遊六位一體的多功能綜合平臺。”安國市衛生健康局辦公室主任張朝對記者說。

記者看到,中藥材種質資源圃按區系、藥用植物特點、特色園系、藥用價值等有著詳細分區。按區系分為河北省道地藥材區、“八大祁藥”種植區、山東道地藥材區和關東藥材種植區。按藥用植物特點分為藤本藥材種植區、芳香藥材種植區、木本藥材種植區、菊科類藥材種植區、廕生藥材種植區和水生藥材種植區。從特色園系分為牡丹園、芍藥園、豆園、菊園和特色藥用植物園。按藥用價值類型分為抗病毒藥材種植區、養生保健藥材種植區、護肝區、潤肺區、養心區、護脾區、保腎區等。

而現代中藥種業基地由昌昊金煌(貴州)中藥有限公司負責運營,該項目重點對我國北方中藥材進行種質種苗的純化、復壯和優化種質,項目初期規劃300畝,包括三棟1.4萬平方米玻璃溫室和3000平方米科技研發中心。

“力爭用3年時間,我們將種業基地打造成為河北省一流、全國前列的全國中藥材種業科技孵化中心,培育形成品牌化中藥材種業。為安國市中藥產業的提升,中藥材規範化育種、栽培技術的宣傳及培訓搭建技術平臺,為安國市全力打造中藥材特色產業大縣奠定堅實基礎。”張朝說。

“一区一园一圃一基地” 安国模式引领全国中药材“四化”

與有關院校合作進行科學實驗。記者 張青果 攝

工廠化實訓 實現多業態融合發展

對佔地800畝的中醫藥文化博覽園,安國市致力於打造一個以中藥材植物觀賞、科普為核心,以中藥文化展示、傳承為重點,以養生休閒為特色的綜合性遊覽示範區。如今,願望達成,這裡不光“種”出了風景,滿足了不同人群消費休閒需求,還豐富了農業業態,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少企業與這裡合作進行科普教學、技術培訓和研發試驗。

“安國藥博園你怎麼可以這麼美”“安國藥博園成為高校科研實踐基地”“安國有個好地方—中藥都藥博園”……網上,一段段視頻、一幅幅高清大圖記錄了參觀者眼中藥博園的驚世之美。

“藥博園景觀設計結合中醫五行學說,佈局上突出中藥文化,形成保肝園、養心園、潤肺園、護腎園、健脾園五大園區。營造了‘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四季養脾胃’的中醫藥文化內涵。讓大家從感、觀、遊、居、賞不同視覺角度,感受中醫藥文化的魅力。”藥博園綜合辦公室主任田曉建對記者說。

博覽園東側的薰衣草風景區,被遊客稱為可以留住愛情的地方,該區營造了薰衣草花田、愛情大風車、紫海天籟、芳草藥香亭、紫海木棧道、愛之心、紫色戀曲、紫色夢想專列、瑪雅紫香提、斑斕夢幻、古榕澤佑等景觀達20多處,還設計了開敞草坪、婚禮廣場等建築,已成很多人拍婚紗照首選地。

“項目規劃佔地一萬畝,一期佔地2100畝,總投資8.9億元。整個項目建成後,將成為中國最大、可供四季科研教學、觀光遊覽的4A級中藥莊園。”田曉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