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陽:小村辦起扶貧車間 貧困戶成“上班族”

紅網時刻郴州5月9日訊(通訊員 許文 李慧敏)近日,作者來到桂陽縣舂陵江鎮陶源村柏貴陶業有限公司的陶瓷生產車間,只見公司1000餘平方米的廠房內,工人們正在緊張有序地忙著趕製訂單,一派忙碌的生產場景。

桂阳:小村办起扶贫车间 贫困户成“上班族”

“我在這裡上班每個月能拿到四千塊錢工資。”工人劉丙貴笑道,他今年55歲,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妻子和母親常年有病需要治療,三個孩子還在上學。以前,全家靠他一人種植的三畝稻穀和親戚的幫扶度日,自從村裡響應桂陽縣的“扶貧車間”政策辦了陶瓷廠,他便從農民變為了一名工人,每個月都有了固定的收入。

桂阳:小村办起扶贫车间 贫困户成“上班族”

自從村裡響應桂陽縣的“扶貧車間”政策辦了陶瓷廠,劉丙貴便從農民變為了一名工人。

家門口建立的“扶貧車間”讓跟劉丙貴一樣的貧困戶,不用出村就能輕鬆實現就業。李水平是陶瓷廠燒窯線上的工作人員,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在陶瓷廠裡工作了六年,每個工種都做過。因為勤勞肯幹,他現在已經是廠裡的管理人員,日子越過越好,去年成功摘掉了貧困戶帽子。

桂阳:小村办起扶贫车间 贫困户成“上班族”

“在家門口就能上班,不僅可以學習技能還能掙錢,我覺得非常好!我會努力學好技術,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李水平高興地說道。

這樣的“扶貧車間”桂陽的農村還有很多。在陶源村隔壁的黃土村,村民張林以前一直在廣東務工,因為父母年紀大了,妻子也有了身孕,今年便辭去了外地的工作,和妻子一起在家鄉的陶瓷廠裡工作。夫妻二人分工合作,不一會就能把一個陶瓷罐胚型壓好。“在家門口做事,收入穩定有保障,還能照顧家庭。”張林告訴記者,他和妻子每天能做160個左右,按一個2元計算,他們每個月有8000餘元收入。

桂阳:小村办起扶贫车间 贫困户成“上班族”

這些村民能從貧困戶變身成“上班族”,得益於桂陽縣今年來始終堅持的“造血式”扶貧。

這些村民能從貧困戶變身成“上班族”,得益於桂陽縣今年來始終堅持的“造血式”扶貧。桂陽縣採用“企業+扶貧車間+貧困戶”模式,通過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進鄉入村,開設“扶貧車間”,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近就地就業,實現賺錢顧家兩不誤,不僅解決了企業缺乏勞動力的問題,也激發了貧困群眾發家致富的內生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