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擁有“斜槓力”的斜槓青年?

斜槓青年是一種跨界思維能力的體現,正如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一直推崇跨界思維能力,盛讚其為“普世智慧”。他將跨界思維譽為“錘子”,而將創新研究比作“釘子”,認為“對於一個拿著錘子的人來說,所有的問題看起來像一個釘子”,形象地詮釋了“大”與“小”的辯證。告訴我們解決複雜問題需要具備跨界的能力,也就是“斜槓力”。

如何成為擁有“斜槓力”的斜槓青年?

成為斜槓青年之前先具備“斜槓力”。

接下來我從為什麼需要擁有“斜槓力”、如何具備“斜槓力”、“斜槓力”給我們帶來哪些幫助三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一、為什麼需要擁有“斜槓力”?

此時此刻你正在你的崗位上忙碌著熟悉的工作,但這一定不是你的目標,你的目標是再過一兩年晉升到更高級別的位置,同時預示著你要拿到較高的薪水。

比如一個hr經理,目前的工作內容主要是招聘,經過兩年的鍛鍊想晉升到hr部門經理,部門經理涉及到的業務不僅僅是招聘,可能還有績效考核和員工培訓。對過往知識結構從單一技能到多元技能的要求。單一到多元就是“斜槓”產生的過程,是因為企業在人才儲備期,你同時向斜槓方向發展,而發展的程度決定了你的職業能力。

同理,原來只負責地產招聘的hr部門負責人,根據集團業務的發展,現在要晉升到集團做hr總監,不僅僅要負責地產事業部人力資源的管理和招聘還要同時兼顧集團新設板塊新能源事業部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這時,對hr總監的能力要求從單一的人力資源知識升級到對各種產業板塊知識結構的重塑,這就是“斜槓”的多元知識構成了“核心競爭力”,擁有“斜槓力”是構建他這一核心競爭力的基礎。

二、如何具備“斜槓力”。

1、首先要時刻保持職業危機感

保持危機感不是讓我們每天焦慮,而是對自己能力、所處的發展環境、及外部競爭隨時能夠作出合理的分析判斷。比如,我是在倒退還是在進步,每一年的工作成長幅度有多大?在工作中能否持續獲得領導或公司的認可?現在的公司業務發展處於快速增長期還是溫水期(避免長期處在溫水煮青蛙的環境);外部企業人才最新要求是什麼?我現有的知識技能是否能夠滿足?

當這三個問題能夠得到明確的答案時,對自己的能力會有個初步評估,也許我需要在不同崗位之間、不同業務之間、不同的技能領域作出新的自我成長計劃,新的學習目標會讓自己靠近“斜槓力”的軌道。

本著“我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成為公司的核心骨幹人員為出發點。

2、其次向上管理自己

我們常聽說所謂近在咫尺的成功就是明天的自己比今天進步一點,新的進步就是對自己向上管理的過程,這裡可以引申為:

如果你的上級今天不在,突然有個臨時任務,需要你協助完成,你做好這個準備了嗎?也許這是一次你區別於其他團隊成員最好的機會。

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在平時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還要同時關注上級的工作內容和重點,注重每日的積累和學習,關鍵時刻就可以事半功倍,這個學習的過程就是具備“斜槓力”的過程。

3、再次廣泛涉足感興趣的領域

如果我們已經進入職場多年,細心的人都會發現,從公司發展的角度,經營10年20年甚至更久的公司,都會從單一業務擴展到多元業務發展,這是企業的生存之道,她也要通過“斜槓力”來加強自己的生存能力;從個人發展的角度,每一位前輩尤其是公司的CEO、副總裁、VP等高管,越到金字塔的頂端越是綜合能力的競爭,而這個綜合能力就是他們“斜槓力”的體現。正如上述案例講到的hr經理晉升到hr部門經理再到集團的hr總監,只有在平日廣泛瞭解業務構成、人才發展規律、有意培養自己的興趣方向,以備不時之需。“斜槓力”會成就你。

三、“斜槓力”給我們帶來哪些改變?

前述內容我們能直觀的感受到,一個在職場具備“斜槓力”的職場人,就是一個“核心競爭力的”人才。似乎每一次組織發展都留給這些人更多的機會。

同時“斜槓力”也是一種“能力遷移”的塑造過程,縱觀那些做了十幾年職業經理人的精英,轉戰新的戰場去創業,或做個人IP,他們不僅僅具備某項專業技能、更要熟悉商業的水性。需要從以往單一的技術出身、營銷出身都搖身一變既能夠深耕本專業又能對市場、客戶、產品、行業、政策環境等作出專業判斷,從而實現自己的目標,這就是“斜槓力”升級的表現。

“斜槓力”是可以讓你主動規劃自己併成就自己的一種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