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藝術的根基與支撐——寫在鹽湖區蒲劇團《風雨鸛雀樓》

精彩紛呈、名家雲集的山西藝術節上,鹽湖區蒲劇團曾應邀在山西大劇院獻上他們新近創作的劇目《風雨鸛雀樓》。

河東自古醫脈深,

顴雀樓前更高層;

欲窮千里目相送,

醫德更比醫道精。

道德是藝術的根基與支撐——寫在鹽湖區蒲劇團《風雨鸛雀樓》


情深意長的合唱中,大幕徐徐拉開。鸛雀樓下,秦五郎診所前,有等待看病者,有手持錦旗牌匾者,有感謝醫者而送米麵土產者……

這是鹽湖區蒲劇團新編歷史傳奇蒲劇《風雨鸛雀樓》的開場。精美的舞臺美術設計,大氣而富有時代感的音樂,將人們帶入了頗有看點的劇情當中。

河東乃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深厚的歷史文化孕育了優秀而傑出的歷代仁人志士。古有扁鵲、孫思邈等名醫治病救人於河東,今有眾多名醫高手救死扶傷,名揚海內外。河東的醫療與文化一脈相承,悠久而深遠。

無論何時何地,健康永遠是人的第一需求和最珍貴的資本。而與每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的醫者,自然是社會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角色。鹽湖區蒲劇團演出的《風雨鸛雀樓》,呈現給人們的就是發生在醫者身上的醫德醫術與道德品質深刻較量的故事。

道德是藝術的根基與支撐——寫在鹽湖區蒲劇團《風雨鸛雀樓》


(一)

該劇的情節與主題大致是這樣的,黃河岸邊的蒲州城,有一座被稱為我國四大名樓之一的鸛雀樓。明朝時期,鸛雀樓下有位河東名醫、王府醫官,名叫秦五郎。一生行醫,視醫德醫術為崇高追求的秦五郎,因自己年事已高,特意舉薦苦心培養了多年的徒弟、女婿高雲松接任自己的職位。

那一年,河東暴發瘟疫,眾多百姓身染沉痾。秦五郎不顧自己年高體弱、有病在身,帶病為人們義診。他的診所就醫者眾,門庭若市,排起了長龍。而女婿高雲松的診所卻是門庭冷落,無人找其治病。眼睜睜地看著岳父秦五郎名望高貴,以嫻熟的醫技和良好的醫德,壓制住了自己,再加上又被王爺訓斥,高雲松心懷叵測地慫恿妻子秦孝貞擅自修改其父秦五郎開出的治病處方,以製造秦五郎年老糊塗不中用的假象,藉以逼迫秦五郎退出杏林,為自己的行醫之路掃清所謂的障礙。不料將人治死,釀成大禍,法官將秦五郎打入牢中。目睹親生父親遭遇牢獄之災,並將被處以重刑,良知讓女兒走進法庭投案自首。經過審理,終將道德淪喪的高雲松夫婦送上法庭。

(二)

古裝劇的價值在於它深刻而貼切的時代感和現實意義。該劇通過師徒二人對醫道和人道的不同認識,通過兩代人對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不同理解,演繹了人生悲歡而曲折的傳奇故事,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道德淪喪者,最終必然走向滅亡。

現實生活中,在鸛雀樓的不遠處,就是古代名醫扁鵲的廟宇。那是河東一帶從醫者敬拜的地方,蘊涵著治病救人的醫者對醫德、醫術的敬奉和信仰。唐代著名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雀樓》中寫下了不朽的經典名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而《風雨鸛雀樓》則進一步昇華了這種思想,那就是:想要醫術高一籌,品德就要更上一層樓。

本劇從表現手法上來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人物形象生動鮮活、細膩傳神,中醫中藥知識與名詞貫穿劇中,隱喻人生。從人物塑造上看,真誠善良的秦五郎、私慾膨脹的高雲松、沒有主見的秦孝貞,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實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

在音樂設計上,本劇有了較大突破和創新,在保持蒲劇高亢激昂風格的基礎上,巧妙地融入了現代樂曲的配器手法,既有傳統蒲劇戲曲音樂的韻味與元素,又有民族交響樂之特色。舞美設計與製作,給人耳目一新之感,較好地服務了主題和劇情。

該劇領銜主演的是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孔向東。高亢激昂、宏亮而富有韻味的演唱,是孔向東的一大優勢與特色。他用高超的演技,把秦五郎的喜怒哀樂,把一個講誠信、講醫德的凡人,演繹得如此之神聖、可愛、高大。該劇的排演再次體現了鹽湖區蒲劇團較強大的演員陣容和實力。

(三)

藝術是打造靈魂、高臺教化的事業。教育則是一個靈魂感染著無數個靈魂。時代發展了,社會進步了,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和道德文化,應當如何繼承與發展?我們在對年輕人教授技藝的時候,萬萬不可忽視了道德品質的培育和培養。也就是說,人文素養、職業素養、技能素養,要齊頭並進、齊抓共管。

該劇還向我們提出了另一個令人思考的問題,作為成長中的年輕人,應當如何對待培育我們、為我們搭建平臺的師者和長者?其實,呼喚德孝文化的構建與深入普及,強調德孝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風雨鸛雀樓》潛在的主題與核心。

持續關注東方有戲,講解《風雨鸛雀樓》詳細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