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鼓王”魏永宏38年打造中國天下第一鼓

一面鼓,擂動山河齊鳴;一面鼓,鼓舞萬世太平。這面鼓登上亞運會舞臺,這面鼓響徹了亞洲。“太平鼓王”是對他精益求精技藝的讚譽,更是對非物質文化技藝傳承的褒獎。

提起皋蘭縣黑石鎮大橫村的魏永宏,無論皋蘭,還是蘭州,甚至是隴原大地,大家都會豎起大拇指說他是“太平鼓王”。魏永宏生於1952年,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1968年,他從五七學校畢業後當上了木匠,當初的想法是學門手藝養家餬口。到1980年,木匠工資還很低,同班很多同學都改行了,但他不想改行,因為他真心喜歡這個職業。

一次偶然的機會,魏永宏選擇了製作太平鼓。一年村上要鬧社火,當時蘭州沒有生產太平鼓的廠子,村裡人就將本地原有的太平鼓樣品送到上海訂做。由於上海人從來沒有做過太平鼓,訂做回來的鼓沒打一段時間就破了。看著破損的太平鼓,魏永宏暗自琢磨,為什麼我們要去上海那麼遠的地方訂做太平鼓,難道就不能自己製造嗎?深思熟慮後,魏永宏毅然決定自己製作。他晝夜研究上海訂做的太平鼓和本地的太平鼓,並從中找出不同來。他最終設計製造出了屬於自己的太平鼓,不但輕便靈巧、鼓聲均勻,而且還不變形。他潛心鑽研,在生產工藝上下功夫,嚴格確保每桶鼓的質量,不達質量要求不出庫發貨。38年來,他把一個“一人一廠一車間”的加工小作坊,發展為一個集太平鼓生產、銷售、演出、培訓、經紀、禮品研發等一條龍的綜合性公司。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解決當地勞動力就業300餘人,年人均增加純收入35000元。

魏永宏搶抓機遇、迎難而上,把太平鼓做成甘肅乃至全國的“精品文化”,他製作出的太平鼓具有“神韻”,能舞出西北人的生活和情感,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稱,目前已遠銷俄羅斯、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國家。1990年,皋蘭縣太平鼓被選入亞運會開幕式的表演節目,魏永宏製作的100多面鼓代表中國登上了亞運會的大舞臺,這次經歷,使蘭州太平鼓的威名響徹了亞洲,傳到了世界各地。

為了使“蘭州太平鼓”這個品牌更加響亮,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魏永宏帶領全體職工在太平鼓的製作技藝上下工夫,為了讓音色更加均勻,魏永宏將鼓腔內側和外側都進行拋光,同時將外側打磨的更加光滑、內側打造成特殊的紋路,這樣製作好的鼓腔,對著裡面大喊一聲,就會回聲激盪,餘音嫋嫋,如同對著家裡的大水缸說話的感覺。他創新了太平鼓的製作技藝,在鼓腔內側首次交叉固定兩根彈簧,加強共振效果,讓太平鼓發出更完美的和音。並於2006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魏永宏在企業發展的同時,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為了把太平鼓技藝做好、傳承好,他把太平鼓舞鼓引入了課堂,在石洞小學開設了培訓班,免費為學生們傳授技藝,並講述著太平鼓的淵源,在堅守中他把這項技藝潛移默化地傳承和發展,踐行著一種工匠精神。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魏永宏語重心長地說:“老祖宗留下來的太平鼓文化,不能讓它從我這裡丟失。我一定要將太平鼓鼓技找回來,一代代傳承下去,併發揚光大。”從魏永宏的眼神中記者看到了“太平鼓王”對自己熱愛的事業的堅定信念。魏永宏說,他最大的夢想就是通過蘭州太平鼓,把愛和友誼傳遍五湖四海,讓全世界的人都瞭解蘭州太平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