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出手”反制美國 對抗加劇後果難料

新華社北京5月8日電(國際觀察)伊朗“出手”反制美國 對抗加劇後果難料

新華社記者

伊朗總統魯哈尼8日表示,伊朗已經向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其他簽字方遞交了關於伊朗對美國單方面退出協議反制措施的信函。伊朗將暫停履行伊核協議規定的部分承諾,但不會完全退出協議。

分析人士指出,在美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一週年之際,伊朗此舉意在反制美方對其採取的一系列“極限施壓”措施,雙方博弈進一步加劇。美伊對抗不僅給伊核協議前景造成衝擊,也給中東地區安全局勢蒙上陰影。

美伊對抗後果嚴重

魯哈尼表示,伊朗自8日起將暫停履行伊核協議中的一些條款,不再對外出售濃縮鈾和重水。同時,伊朗還將給予伊核協議其他簽字方60天時間,以履行所有保障伊朗利益的承諾,包括銀行和石油領域的條款。如果其他簽字方無法在60天內滿足伊朗方面的要求,伊朗將採取進一步行動。

魯哈尼說,伊朗已向法國、英國、德國、俄羅斯和中國致函通報了上述決定。此外,伊朗還向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通報了詳細情況。

伊朗外長扎裡夫當天表示,伊朗不會退出伊核協議,但會暫停履行一些條款。他說,歐盟和國際社會未能抵抗美國壓力令人遺憾。

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國際事務委員會副主席賈巴羅夫警告,如果美國不在伊朗暫停履行伊核協議部分條款之後著手與伊朗進行談判,後果會非常嚴重,甚至會有軍事方面的後果。

美國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中東安全問題專家伊蘭·戈爾登貝格表示,目前有關各方在伊朗問題上確實已進入一個“新的更加危險的階段”。

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的單邊制裁等“極限施壓”行為導致伊朗採取反制措施,美伊對抗進一步加劇,伊核協議前景堪憂。如果伊朗始終看不到履行伊核協議的好處並最終決定完全退出伊核協議,中東地區爆發衝突的風險將顯著上升。

法國外交部之前警告,如果伊朗重啟核計劃,歐盟可能會對其實施制裁。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所長孫德剛對此認為,美國能夠制裁伊朗的手段基本都用上了,實質性制裁措施很難再有,不排除美國會說服歐盟在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新的對伊制裁決議。

伊朗還能打什麼牌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7日突訪伊拉克,要求伊拉克政府應對伊朗的“威脅”,確保美國在伊拉克的利益。

分析人士指出,蓬佩奧在美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一週年的敏感節點突訪伊拉克,旨在從外交層面在中東地區進一步孤立伊朗。此外,美方也希望藉此向伊朗釋放信號,表明其不會在與後者的對抗中做出妥協。

美國自去年5月8日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並恢復對伊朗制裁以來,在經濟、軍事和外交等各領域不斷向伊朗施壓,導致美伊關係日趨緊張。

美國近期更是加大了對伊朗的施壓力度,包括經濟上不再給予部分國家和地區進口伊朗石油的制裁豁免,軍事上將航母打擊群部署至海灣地區,外交上力挺以色列、沙特等反伊朗的國家,並試圖中立伊朗的潛在盟友。美國採用組合拳,調動一切資源全方位遏制伊朗,意在使伊朗政府陷入經濟崩潰、外交孤立、軍事受壓的被動局面,並企圖以壓促變。

分析人士認為,伊朗是中東地區大國,一直奉行“抵抗經濟”政策,形成了獨立自主的國民經濟和國防產業,克服了種種內外部困難,抗壓能力較強;美國對伊朗的圍堵、施壓和遏制,難以實現改變伊朗內政與外交的目的,反而可能使伊朗國內凝聚力更強。

伊朗在外交上也採取了反制措施,發展和周邊國家的合作關係。從短期來看,美伊博弈呈“美攻伊守”的態勢,但是伊朗的外交努力至少部分擺脫了受遏制與孤立的局面;從長遠來看,伊朗反制美國的手段較多,雙方之間的政治博弈將呈現“常態化”趨勢。

孫德剛認為,在反制美國方面,伊朗下一步還可能採取以下措施:加強中短程彈道導彈部署,對美國在地區的軍事力量形成反制,增加美國軍事打擊伊朗的成本;支持地區反美、反以力量的發展,在敘利亞、巴勒斯坦、也門等熱點地區與美國及其盟友形成戰略對沖。(參與記者:劉晨、劉品然、朱東陽、馬驍、穆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