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新型設施 綠色的海上養殖

寧德網消息(閩東日報記者 鄭雨桐 繆星)5月7日,市會展中心,一個個現代化的塑膠養殖設施展陳而出,彰顯出新型養殖不一樣的“色彩”;養殖戶和養殖設施製造企業主動交流對接,進一步瞭解塑膠養殖設施的特點和功能……

在海上養殖綜合整治的關鍵時間節點,我市及時召開了海上塑膠養殖設施(海洋新興產業、智慧海洋)招商引資暨產品產銷推介會,切實解決我市海上塑膠養殖設施產能及產銷對接問題,促進海上養殖轉型升級,推動海上養殖實現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

海是寧德崛起的最大優勢、潛力和希望所在。水產養殖是我市的支柱產業,以大黃魚為代表的養殖產業更是沿海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

2018年,市委市政府為堅定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加快推進漁業產業轉型升級,決定全面開展海上養殖業綜合整治,力爭用兩年時間清退21.5萬口網箱,2.3萬畝藻類養殖,升級改造44.4萬口傳統養殖魚排,47.5萬畝藻類養殖,力拓外海抗風浪深水大網箱養殖及深遠海養殖,全面改造提升養殖模式、硬件設施,實現養殖業提質增效,推動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

隨著海上養殖綜合整治的不斷深入,如何推廣和運用好塑膠養殖設施,提升養殖產業質效,推動海上養殖業轉型升級,成為我市各級黨委政府及養殖戶所關心的一個重要問題。

“雖然之前也有參觀過塑膠養殖設施,但是通過這次推介會,我們能夠更加全面、專業地瞭解塑膠養殖設施。”養殖戶賴師生在霞浦下滸養殖有海參300多口。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宣傳下,他也逐步認識到轉型升級的重要性,所以主動參加了推介會,詳細瞭解塑膠養殖設施。

福安下白石養殖戶蔣珍福已經預定了部分塑膠養殖設施,他希望通過推介會進一步諮詢有關專家和企業關於塑膠養殖設施質量、使用壽命、抗風浪能力等情況,以便今後更好地運用塑膠養殖設施開展養殖。他坦言,他們都很支持海上養殖綜合整治,這對於養殖業和海洋環境都很有意義。

在推介會上,許多養殖設施製造企業也積極主動地向養殖戶宣傳展示塑膠養殖設施,幫助他們進一步瞭解塑膠養殖設施的特性和現代養殖業的發展方向。

福建省福安市閩強塑業有限公司創建於1986年,具有30多年專業生產塑料製品的經驗。 去年,該公司看到海上養殖轉型升級的必要性和前景,開始研發塑膠養殖設施,並申請了3項專利、通過了質量檢測。“發展塑膠養殖設施,對於海洋生態環境和養殖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企業也將全力配合這項工作。”該公司董事長丁強說。

山東海洋盛景漁業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綜合海洋旅遊業和深海養殖業方案提供商。2017年,考慮到寧德養殖業比較發達,該公司就曾多次到寧德進行考察。此次參加推介會,是打算進一步開拓寧德市場。“如今,海洋休閒旅遊行業前景良好。而海洋休閒旅遊離不開塑膠設施的支撐。這也是我們公司的主攻方向。”該公司總經理趙建輝告訴記者。

此次推介會的召開,僅是我市守護碧海藍天、推進海上養殖轉型升級的一個生動縮影。如今,放眼我市海域,海洋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海上養殖秩序不斷規範,海上養殖綜合整治的成效正不斷顯現——一片片不合規或廢舊的漁排及藻類被清退,“退”來了一片碧海清波;一大批塑膠漁排、塑膠浮球等新型養殖設施在各海域陸續“漂”起,“改”出了一個蔚藍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