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獨門技藝,竟要苦等20年才有資格去學?

文化傳承,是流淌在血液中的信仰。在百花盛開的雲南,阿詩瑪的音韻滋潤了一方水土。

什麼樣的獨門技藝,竟要苦等20年才有資格去學?


鳳棲梧桐的美談在苗疆女孩的銀飾間盪漾,纖纖素手掬起一捧瀾滄江的水,緩緩拂過各種銀飾精緻的輪廓。每一個好的銀飾匠人,都是一步步地修煉而來的。

什麼樣的獨門技藝,竟要苦等20年才有資格去學?


這個修煉的過程,落於每個匠人身上卻是各不相同的,雖然奇妙,卻也非常樸實,絕非“神壇”上的故事。

而這項獨門技藝,竟要苦等20年才有資格去學。

- The Beauty of Metal -

以工藝,雕琢金屬之美

冶金工藝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星河中源遠流長。早在6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可以冶煉出黃銅,在熊熊燃燒的烈火中,在變千變萬化的色澤中,在溝壑層疊的紋理中,凝聚了古人的巧思與智慧。

什麼樣的獨門技藝,竟要苦等20年才有資格去學?


雲南有著3000年璀璨奪目的冶金歷史,不同地區和不同民族間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冶金手法,這種工藝的多樣性帶來了冶金成品的參差多態。無論是火中的淬鍊、捶打,還是發於微的精雕細琢、匠心獨運,都為“金屬之美”增添了別樣魅力。

什麼樣的獨門技藝,竟要苦等20年才有資格去學?


烏銅走銀是雲南特有的中國傳統銅製工藝品,始創於雲南石屏。走銀即為鍍銀,以銅為胚,其上鏤刻出精美的紋飾圖樣,將熔化的銀水填入花紋圖案中,冷卻後打磨光滑,最後使用祖傳秘方使之變得烏黑髮亮,現出黑白分明的裝飾效果。

什麼樣的獨門技藝,竟要苦等20年才有資格去學?


得到這項技藝的真正精髓,從進入師門開始算,非遺文化第五代傳承人金永才足足等了二十載。

什麼樣的獨門技藝,竟要苦等20年才有資格去學?


▲ “烏銅走銀製作技藝”傳承人金永才作品

制銅坯,用專用的工具“瓦它拉”手工反覆打至薄如紙;再鏨刻圖案花紋,走銀水後打製成型;透出烏黑髮亮,光澤秀麗。

烏銅走銀製作工序極其複雜繁瑣,細膩入微,只有匠人的耐心和細緻,才能打造出這般瑰麗多彩。

什麼樣的獨門技藝,竟要苦等20年才有資格去學?


▲ “烏銅走銀製作技藝”傳承人金永才作品

斑銅的工藝更為複雜而嚴格,93%以上的原料是銅,其餘為其它稀有金屬,經過鑄造成型,精工打磨,“妙在有斑,貴在渾厚”。紅褐色的表面呈現出熠熠生輝的閃爍光澤,在陽光下變化微妙的斑花新奇瑰麗,又厚重古樸。

什麼樣的獨門技藝,竟要苦等20年才有資格去學?


▲ “斑銅製作技藝”傳承人馬永義作品

阿昌族的戶撒刀鍛制技藝製作過程同樣繁複,須經下料、製坯、打樣、修磨、飾葉、淬火、創光、做柄、制帶、組裝等10道工序,以淬火技藝最為突出,在烈火中使刀葉的硬度和韌性達到最佳狀態,煅製成刀。

什麼樣的獨門技藝,竟要苦等20年才有資格去學?


▲ “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傳承人項老賽作品

錫雕技藝則更為精巧雅緻。簡約玲瓏、結構緊湊,造型裝飾、質地肌理都體現著生活中的藝術意蘊,花鳥魚蟲、詩詞歌賦、龍鳳走獸、傳說故事都是錫器上呈現的文化氣韻。

什麼樣的獨門技藝,竟要苦等20年才有資格去學?


▲ “箇舊錫器製作技藝”傳承人賴慶國作品

這些工藝品看似是“死物”,但卻迸發出的鮮活的生命感。精湛的技藝自然必不可少,但制物時投入的情感也很關鍵,為器物注入了生命氣息。

- The Beauty of Culture -

以匠心,傳承文化之美

“譬若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精於技藝,傳承匠心。承襲這些古老卻經典的技藝需要耐心地打磨,金屬工藝的傳承人和工藝匠人與金屬朝夕相處的點滴,那些看似平淡卻充滿溫度的故事和話語,就是匠心。

什麼樣的獨門技藝,竟要苦等20年才有資格去學?


匠人們從上一代傳承人承襲這些寶貴技藝的背後,是他們與金屬相伴的柔軟時光,更是中國匠人們骨子裡始終自帶的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這份專注中是對時間的尊重和敬畏。

什麼樣的獨門技藝,竟要苦等20年才有資格去學?


▲ “烏銅走銀製作技藝”傳承人金永才

金永才自幼在藝術方面就有極高的天賦,對古玩珍品更是情有獨鍾。1975年18歲的他還只是一名銀匠,便跟隨師傅李加汝學習烏銅走銀的技藝。

但直到1995年,20年過去了,80多歲的李師傅才將最後的配方傳授於他,並對他說:“烏銅走銀製作技藝不能在我的手上丟失,不然我就成了民族的罪人。”

什麼樣的獨門技藝,竟要苦等20年才有資格去學?


▲ 金永才演示篆刻工藝

烏銅走銀對於手藝的要求極其苛刻,它需要在和酸性汗液不斷磨合中被揉黑,更需要不時地上手才能保證手藝不生疏,“心要靜,人才能精力集中,浮躁做不了這東西”。

什麼樣的獨門技藝,竟要苦等20年才有資格去學?


▲ “鶴慶銀器鍛制技藝”傳承人寸發標

寸發標是白族人,出生於雲南大理,他是家中第六代傳人,剛滿16歲就隨父學藝。他不僅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還是一位創業成功的農民藝術家。

什麼樣的獨門技藝,竟要苦等20年才有資格去學?


▲ “斑銅製作技藝”傳承人馬永義

冶金史上的豐碑斑銅工藝,由於製作不易、成本較高和傳承方式的制約等原因,一度陷入了瀕臨失傳的境地。

為了挽救會澤的斑銅工藝,馬永義組建了“銅寶齋”,以自己深厚的雕刻、繪畫、造型和金加工功底,融合歷史文化、美學藝術和民俗等各方面的素養,創新開發出斑銅製造的新題材,逐漸拓展到花卉、動物和人物等造型的製作中。

什麼樣的獨門技藝,竟要苦等20年才有資格去學?


▲ 斑銅燒製

阿昌打刀世家的嫡系傳人項老賽,14歲就隨父親學習打刀技藝,憑著驚人的毅力和天生的悟性,對車、鉗、刨、刮、烤、磨、銑等金屬切、削加工的全套技藝得心應手,在鄉里享有“戶撒刀王”的美稱。

什麼樣的獨門技藝,竟要苦等20年才有資格去學?


▲ “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傳承人項老賽

剛剛初中畢業的賴慶國被招進錫花工藝美術廠,正式成為一名學徒,跟隨師傅學習傳統的錫工藝品雕花製作。

他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利用高科技改進錫工藝,斑花錫、改變錫工藝品的抗氧化週期、磨砂工藝創新、浮雕、精緻的雕花等等,都是這麼多年賴慶國對錫工藝品的改進和創新。

什麼樣的獨門技藝,竟要苦等20年才有資格去學?


▲ “箇舊錫器製作技藝”傳承人賴慶國

現代的匠人要熟練掌握傳統技藝,瞭解古人是如何雕刻、鍛造每一件金屬器具的,但每個人對美的理解和時代審美的變化,都會重新融入進造器的過程中。

傳統手藝和現代審美完美融合的過程,顯露出時代的氣息,有現代人的精氣神,有鑄造者當下的感悟,器具也就“活”了。

什麼樣的獨門技藝,竟要苦等20年才有資格去學?


對話古今,特殊的職業,打磨的是器物的光澤,萃取的是時間的光華。匠人匠心,破解超過千年的文化密碼,以雙手雕刻時間,以時間鍛造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