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安菲爾德去踢利物浦,要帶多少個淨勝球才夠?

看著巴黎聖日耳曼本季在安菲爾德的慘狀,我知道安菲爾德有多可怕。

身為米蘭球迷,我也知道後發制人時利物浦多恐怖。

所以半決賽前,我一直在琢磨,巴薩得在諾坎普準備多少個淨勝球才夠。

我之前預想是兩個,然後才能去安菲爾德熬一下。

第一回合巴薩3比0;加上今天薩拉赫和菲爾米諾不上;打到一半,羅伯遜還傷了。我尋思,巴薩怎麼也能撐住了吧?

可是利物浦還是比我想象中要可怕得多——於是又一個史詩大逆轉。

在我印象裡,歐冠此前的三大逆轉是:2004年米蘭被拉科4比0反殺,三年前巴黎在諾坎普被逆轉,當然還有伊斯坦布爾之夜。

今天算是,刷新了。

巴爾韋德上一場坐穩持重,比達爾上主導拼搶,沒讓利物浦閃電戰成功;反擊時蘇亞雷斯前插偷一個;下半場凱塔下去、巴薩自己上塞梅多,進攻線推前,梅西施展神奇,結果3比0。

今天巴爾韋德沒變陣,還是想穩守。結果開場失誤,先被利物浦進了個。

但平心而論,巴薩上半場後30分鐘踢得並不壞。沒給利物浦太多機會,自己有過機會,可惜沒把握住。而且羅伯遜還傷了,怎麼看,都還好。比達爾是上半場兩隊最佳。

但下半場,巴薩出了問題。

大概巴爾韋德也覺得一直坐守確實守不住,也想展開陣勢,掌握球權試試看。但問題來了:

——比達爾+布斯克茨+拉基蒂奇這個中場,坐穩拼搶還行,掌控球權就不大對。

——庫蒂尼奧完全不知道自己該踢什麼位置。導致阿爾巴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一旦阿爾巴前插進入利物浦拼搶線,立刻捱揍。

——羅貝託同理。

——利物浦的第二與第三個進球,都是打了巴薩整體前移後的兩邊路空隙。寬度。

比達爾是最可憐的:利物浦第二球是阿爾巴那一側沒人了,球到中路,維納爾杜姆射門前,只有比達爾回撤剷搶補位,可惜晚了。

到安菲尔德去踢利物浦,要带多少个净胜球才够?

利物浦第三球,比達爾在右翼一搶二,可惜沒搶下來。傳中起,維納爾杜姆搶點得手。

到利物浦3比0,總比分3比3時,局勢就變了。

這就是巴爾韋德的問題:

上一場穩坐得了便宜,本場還想繼續。不變陣。保守。陣容毫無寬度。庫蒂尼奧的定位依然很飄忽。

利物浦大肆利用兩翼攻擊,米爾納和亨德森都拉到左右邊路配合插上做球;同時前場逼搶持續兇狠,這是他們做得好的地方:打巴薩的寬度不足。

下半場開始,巴薩大概想要球權了,出來點了。然而本就是無寬度的穩守陣,進攻效率不能太指望;一出來,利物浦的絞殺閃電戰發作了。

比達爾的勤勉逼搶卻還是被進了第二與第三個球,反過來證明:巴薩對空間被拉開後的防守站位,準備不足。比起利物浦的快速空間壓縮、集體圍搶梅西帶球,巴薩真只有比達爾在維持著拼搶的鋒芒。

大比分3比3後,巴薩就很尷尬了。

守吧,體力越拖越差,利物浦主場氣勢如虹呢;攻吧,這就不是個攻擊陣。於是塞梅多和阿圖爾上來了,但兩邊的

寬度問題,還是被利物浦揪著揍。

半決賽前說的:

巴薩先主後客,心理上也不佔優勢:利物浦習慣逆轉了,在諾坎普氣勢也不會虛,“別輸太慘就回去見真章”;反過來,巴薩第一場就有壓力:不在主場攻出去多走幾個的話,去安菲爾德就累了。

總之,巴薩必須打得非常非常謹細才行,略一出錯,就容易崩。

畢竟我們知道歐冠淘汰賽舞臺,現在就是青睞克洛普的這種風格。

我想象(或曰我希望)的比賽畫面是:巴薩在主場用意外的方式進一個球,再打阿諾德身後偷一個,之後控制球權,帶兩個淨勝球去安菲爾德;然後在客場被利物浦壓著打(多半會丟個定位球),然後一直撐,看到比賽結尾,能不能繃住。

唔,一想到淘汰賽最後5分鐘山呼海嘯的安菲爾德,還是會覺得頭皮發炸。

張佳瑋,公眾號:張佳瑋寫字的地方巴薩與利物浦,會打成什麼樣

我總以為有兩個淨勝球,才能去安菲爾德;三個,大概就穩了吧?

但還是沒想到安菲爾德的絞肉機,是如此可怕。

終於阿諾德虛晃一槍,給奧裡吉送出那腳神鬼莫測的角球助攻。

到安菲尔德去踢利物浦,要带多少个净胜球才够?

說句題外話:阿賈克斯先前淘汰尤文圖斯,基本可說是跑垮了斑馬;對熱刺那場,他們的單邊人數優勢橫向拉扯也表現很好——跟今天利物浦兩邊橫傳拉扯的人數優勢,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十年前吧,那時國內足球輿論普遍熱愛拉丁派(包括歐洲拉丁派),看不上拼搶型球隊。1998年世界盃,哪位解說員老師還說過句俏皮話,“挪威那種風格就是,自己拿球時不會踢,進不了球,你一拿球他來搶你,哎,他就會踢了。”

而現在全世界頂級球隊,一支接一支,都在搞整體陣型、空間壓迫、人數優勢呢。

瞭解自己位置的非天才(比如利物浦的這些位,沒了薩拉赫菲爾米諾羅伯遜照樣踢),比找不到自己位置的天才(比如上億身價的庫蒂尼奧),能爆發出更兇狠的戰鬥力。

接下來的時代,也是如此:越嚴密如機器,越所向無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