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城中村拆遷,拆掉了我們居住的房子,也拆掉了我們的親情!

別讓城中村拆遷,拆掉了我們居住的房子,也拆掉了我們的親情!

很多中小城市一邊是高樓,一邊是“村莊”,或者四周是高樓,俯視著“村莊”,這些村莊就是我們俗稱的“城中村”,所謂“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發展的進程中,由於農村土地全部被徵用,農村集體成員由農民身份轉變為居民身份後,仍居住在由原村改造而演變成的居民區,或是指在農村村落城市化進程中,由於農村土地大部分被徵用,滯後於時代發展步伐、遊離於現代城市管理之外的農民仍在原村居住而形成的村落,亦稱為“都市裡的村莊”。

別讓城中村拆遷,拆掉了我們居住的房子,也拆掉了我們的親情!

目前的城中村幾乎都沒有耕地(房前屋後的一點點空地被用老人用來種蔬菜),絕大部分農民基本都向城市化轉變, 有些在城市務工, 有些從事城市服務業,真正以土地為生的農民基本沒有了。最近幾年各地加大加快了城中村改造拆遷的步伐,但凡是城中村,都有幾個共同的特點,一般都是位置較好,周邊商業相對發達,各家各戶面積都是三層或者更甚的房屋,按三四線城市城中村改造拆遷的一般補償標準,不光會使這些城中村的居民喬遷新居(有甚者能有好幾套還遷房),還會使使得他們得到一筆巨大的財富,殊不知這巨大財富的背後又有著多少令人心酸的家長裡短!這些年的工作,讓我在這些城中村拆遷過程中看到太多的人情冷暖,由於拆遷所造成的母子(父子)反目、兄妹(兄弟)成仇、夫妻離異,讓許多原本和睦的大家庭開始了漫漫訴訟之路。

別讓城中村拆遷,拆掉了我們居住的房子,也拆掉了我們的親情!

我來講一個真實的故事,這一大戶房子,同其它城中村的房子一樣,是父輩兄弟之間合資(合夥)自建的一幢三層樓房,各家都有出入門,後面是一幢一層平房,也就是廁所與廚房,剛剛開始拆遷過程之中還是還是有商有量,等到最後簽約的時候,為了後面的那一幢一層平房,原本2家同吃同住的兄弟反目,直接原因就是這幢一層平房是爺爺輩留下來的財產,哥哥家認為老父親一直是他們贍養(弟弟做生意應該比哥哥好過些,所以當時老父親的贍養是哥哥出力,弟弟出錢),且當時口頭承諾他們這房子是留給他們的,而弟弟家認為這都是哥哥一面之詞,認為老父親當時跟著他門一家住在一起,會被他們左右,且並無任何人或者書面證明(遺囑之類)。無論這裡面是有妯娌之間的口角,還是怎樣,兄弟之間打起了官司,無論誰贏了也是輸!在拆遷款面前,親情在親人的相互指責中悄悄裂變,你是要房子,還是要親情?這些我們無法感同身受。

作為子女,應該對上一輩辛辛苦苦做的房子,積累的財產心懷感恩之心,他們所留下的一切並不想讓兄弟反目,親情是無法用物質利益來衡量的,別讓拆遷拆去了我們居住的房子,也拆掉了我們珍貴的親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