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設提速 華為積極搶佔高地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加速發展,世界城市尤其是較為發達的城市,飽受“城市病”的困擾,資源短缺、環境汙染、交通擁堵、安全隱患等問題成為了困擾各個城市建設與管理的首要難題。為了破解“城市病”的困局,智慧城市便應運而生,更是引得阿里、騰訊、華為、京東等科技巨頭紛紛入局。

智慧城市概念,其實是運用信息和通信技術手段感測、分析、整合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針對民生、環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務、工商業活動之類的各種需求及時地做出智能響應。做到這一點,需要做到全面感知、協同運作、充分整合、智能處理。

建設智慧城市旨在讓城市變得更易於被感知,讓城市資源更易於被充分整合,在此基礎上實現對城市的精細化和智能化管理,從而減少資源消耗,降低環境汙染,解決交通擁堵,消除安全隱患,最終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在智慧城市發展道路上還有很多難題需要逐步破解,而破解這些難題,需要集各方專家的大智慧和城市建設者們的不懈努力。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楊萍表示:“智慧城市建設沒有捷徑可以走,需要去建設基礎設施,需要打通部門牆,需要融合數據,需要做複雜、繁瑣的數據治理工作。”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

智慧城市的有效運行依賴於數據,同時也需要政府的頂層設計與統籌把控。城市的領導者既要把握好這種錯綜複雜的局面,又要做好變革管理,同時還要試驗創新理念,這必定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從技術角度看,智慧城市是由許多個層級組成的,包括互聯層、數據中心層、分析層、應用層和終端用戶層等等。每一層都包含了多種類型的技術,用於數據的創建和彙總,並且為城市的終端用戶(公民、遊客或者企業)提供適當級別的響應。另外,由於每個技術層級的演化速度不同,這就要求每一層級應該是獨立的,這樣產品可以根據需要連入或者切出。同時接口要繼續與其他層級保持匹配,以支持業務需要。

除了技術層以外,智慧城市還需要代表和整合城市的相關各方(如政府部門、規劃部門、開發商、公共事業單位等),而其中最重要的一方就是公民。因此,智慧城市是一個社會因素與技術因素相結合的複雜工程。要想實現構建智慧城市的目標,就要採取系統性的構建方法,每個要素都應該是可以替換的,同時每個要素都應能夠與其他要素有機整合,從而形成需要的能力。

智慧城市的建設與運營涉及到政府、運營商、解決方案提供商、內容與服務提供商及最終用戶等多個角色。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一項龐大複雜的系統工程,持續市場較長、牽涉面較廣,與市民的生活、城市的運行都息息相關,因此,各個城市在進行智慧城市的建設時,其模式也各有特色。

百度近幾年大力發展AI技術,研發速度和研發成果有目共睹,所以在打造“百度”型的智慧城市時,主要的設計理念就是如何更好的發揮自己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在更多、更廣、更深的層面上應用AI技術。其中在交通出行和城市綜合治理兩個領域的表現尤為亮眼。

電商起家的阿里在智能城市中的方案類似於操作系統,先幫助城市建立一個數據中心,然後在數據的基礎上進行各種智能化的應用,進而由點到線再到面的擴展,屬於典型的電商式思維。

華為擅長的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和系統集成,利用傳感器等方式讓物理世界信息化,然後再賦予其智能化。打造城市神經系統,包括城市本身的周邊系統,實現城市的萬物互聯,信息由下向上傳達,指揮和指令由上到下進行傳遞。

華為的智慧城市建設實踐

2016年3月,敦煌市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啟動以智慧旅遊為核心的智慧敦煌建設,依託集雲存儲、雲計算於一體的飛天雲計算中心,在信息化基礎設施,市民服務、遊客服務、政府治理等方面建設均取得了明顯的成果,2016年遊客年增長達30%以上、旅遊產業GDP佔比超過50%。

從 2017 年開始,深圳市交警與華為合作,利用全球領先的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交通智能體。 在感知智能方面,採用同時抓拍4車道車輛、200張人臉的人工智能攝像機,是業界水平的4倍;在認知智能方面,華為與深圳交管局聯合創新,設計了100多種基於交通場景的人工智能算法,實時優化交通信號燈的控制策略。平均車速提升了 15%,同時,華為和深圳龍崗區政府共同打造公共安全智能體,龍崗區2017年全年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3.27%;其中八類暴力案件同比下降28.53%,再創建區以來新低。並且,嚴重影響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的入室盜竊和詐騙案件的破案數,分別同比提升了8.54%和26.33%。

2018年1月5日,益陽市委書記組織邀請了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軟通動力集團等15家上市企業負責人共商益陽數字經濟發展。同時,著力規劃建設益陽數字經濟產業園,規劃用地面積約4500畝,統籌推進“一中心、三基地”建設(即數字經濟創新孵化中心,中南電子商務互聯網產業基地、智能製造示範基地、芙蓉雲算谷)。

目前,益陽攜手華為公司、湖南城市學院聯合成立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劃建設益陽數字經濟產業園,培育以亞洲目前運行最大、最先進的“芙蓉雲計算數據中心”和“軟通數字”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產業鏈等,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引擎。與華為公司、中國電信湖南公司等合作的智慧大腦、智慧政務、智慧城管、雪亮工程等8個項目已成功建成,另有44個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智慧城市建設提速 華為積極搶佔高地


華為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一個統一平臺上構建了專業化的智慧城市模塊,以實現多重、集成、可操作的使用,進而解決城市在交通、能源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一系列突出問題。其中,還開創性的提出並架構了“智慧大腦”系統和城市數字平臺等方案以幫助對智慧城市的搭建和管理進行具體的操作。

1、智慧大腦系統

對於智慧城市生態的搭建,華為提出了智慧城市“神經系統”概念。其希望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只能等技術,與城市應用場景深度融合,建設智慧城市技術體系與協同生態。再次理念中,智慧城市“中樞神經”,即智慧城市大腦,對應城市智能運營中心和城市大數據中心,可對城市各項運行指標進行檢測,同時還可支撐城市應急聯動和分析決策;而“周圍神經系統”,即城市感知網絡體系,對應城市物聯網,和有線和無線通信網,可實現對城市全場景數據的自動採集與傳輸。

目前,華為已經簽約35家智慧城市戰略合作伙伴,與1100餘家解決方案夥伴,5600餘家渠道服務合作伙伴建立穩定合作。正如人類的“智慧”是源自複雜的神經系統 對身體以及外部信息的採集、傳導、思考、反饋一樣,智慧城市也需要完整的“神經系統 ”,即從前段感知、大腦決策、再到肢體行動的完整神經反應閉環。

2、城市數字平​臺

城市數字平臺依託雲計算平臺,通過新ICT各種能力的聚合編排,實現數據融合、業務協同與敏捷創新。各類底層資源得以共享,能力最大程度釋放,由此帶來了投入成本進一步降低,運行效率進一步提升,同時為後續數據融合,數據運營與增值,以及應用打通奠定了基礎。


智慧城市建設提速 華為積極搶佔高地


智慧城市建設正在加速

根據華為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智慧城市解決方案覆蓋全球40多個國家,160 多個城市建設智慧城市。去年與80個城市簽署了戰略合作。而據華為內部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華為企業業務中國區的業務增長每年可以達到30%到35%以上。

其實,智慧城市並不是一個新生的事物,但現在卻成為包括華為、騰訊、阿里、百度等科技巨頭扎堆發力的方向。足以證明其未來所具有的發展潛力。對華為以及眾多努力參與到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企業來說,如何建立智慧城市,城市的升級效果,都是對自身硬件技術水平、軟件規劃能力等在內的綜合力量的展示,代表了自己在互聯網高新技術產業中所佔有的地位。負責搭建一座城市的生活平臺和建立在平臺上的城市生態也代表著能夠率先接觸到這座城市隱藏的商業資源和合作機會。

在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帶動下,中國已經有超過83%的城市明確提出或正在建設“智能城市”,不管是大大小小的房地產商,還是各個賽道里的科技公司,幾乎都在為“智能城市”添磚加瓦。其中以華為、百度、阿里三家技術方案最為成熟,也都給出了相對不錯的答卷,只是各自實現的方式都不太相同。

無論是基礎設施神經網絡的搭建,智能操作系統的運營,還是大量的運用AI到城市的方方面面,都是各自從自己最拿手的角度進行切入。其實智慧城市的升級,要解決的問題都差不多,要完成的目標也差不多,所以在設計理念發展成熟的過程中,也會不可避免的互相學習,逐漸趨同,走到最後,可能終將殊途同歸。百度和華為各自方案的技術積累和設計經驗要求相對較大,相對阿里會稍有優勢。但至少目前來看,還是三駕馬車並駕齊驅的態勢,而且大家都是高頭大馬步履強健,幾根螺絲的差距或許也沒什麼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