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金融科技服務商淨利飆升91%,抱上騰訊大腿,合作了392家銀行


這家金融科技服務商淨利飆升91%,抱上騰訊大腿,合作了392家銀行


公司中標中銀香港核心系統業務訂單的那晚,羅以載(化名)激動得失眠了。一方面惆悵著和團隊又要開啟瘋狂加班模式,另一方面意味著公司走向海外進一步發力,或許能為公司業績帶來一些改觀,這似乎是一個好徵兆。

在長亮科技工作了三年多,羅以載看到了國內金融科技的崛起,開放銀行風潮來臨,但自身公司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業績卻是起伏不定。


這家金融科技服務商淨利飆升91%,抱上騰訊大腿,合作了392家銀行



從財報來看,2016年,長亮科技淨利潤攀上高峰,同比飆升174%到1個多億。2017年開始,儘管營收逐年增長,但淨利潤卻連年下滑。

為什麼最近兩年開放銀行的東風,亦或者消費金融、金融科技的新風口,卻並沒能拯救這家老牌IT服務商的業績?

長亮科技在2017年財報中解釋淨利潤下滑是由於管理費用同比增加64.8%,影響了利潤的增長。

對於2018年淨利潤下滑,長亮科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主要是由於該公司實施2018年限制性股權激勵計劃,加上以前年度剩餘攤銷的股權激勵費用,2018年共攤銷股權激勵費用9811.1萬元,這筆攤銷費用對淨利潤產生較大的影響,此外,長亮科技2018年在研發方面也加大了投入。


這家金融科技服務商淨利飆升91%,抱上騰訊大腿,合作了392家銀行

抱上騰訊大腿,存在感有待加強


長亮科技成立於2002年,是國內比較老牌的金融IT服務商,主營業務是為銀行提供核心系統解決方案。

2012年長亮科技在創業板IPO。隨後兩年,國內金融科技迎來高光發展時刻。2014年,“互聯網金融”一詞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根據網貸之家數據統計,2014年P2P行業整體交易規模突破2500億元,比2013年上漲接近140%。

彼時,線下3C分期等消費金融業務也酣戰激烈。2014年6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擴大消費金融公司試點。

2014年開始,長亮科技提出“泛金融化”發展戰略,業務範圍逐漸延伸到基金、保險、資產管理、小貸公司、互聯網金融等泛金融IT領域。相繼推出了互聯網金融類解決方案,包括互聯網金融核心業務系統、小額貸款系統、消費金融系統、互聯網風控平臺、P2P系統、供應鏈金融系統等。

一位城商行從業者告訴新流財經,長亮科技擅長銀行核心系統建設,甚至為平安銀行搭建了“騰龍”核心系統。在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逐漸走向開放的大環境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更大的挑戰。

一方面常年與各類型銀行合作中,長亮科技在核心繫統產品上積累深厚。財報顯示,2018年長亮科技中標國開行、農發行、進出口銀行、南京銀行等國內重點。在互聯網金融實施案例方面合作客戶達50多家,曾向微眾銀行、百度金融等頭部消費金融機構提供解決方案。

2018年長亮科技客戶總數達到555家。其中,銀行客戶(含農村信用社)392家,非銀行客戶163家;2017年分別為266家和148家;2016年分別為183家和108家。 可見其各類客戶都呈逐年增加趨勢。

但另一方面,眾多互聯網巨頭系金融科技服務商崛起,如螞蟻金服、騰訊金融、京東金融、度小滿等企業,擁有龐大的場景和流量優勢,是傳統金融IT服務商難以跨越的界限。

在競爭中合作似乎是適應行業發展更好的方式。

2018年3月,傳統IT服務商神州信息與京東金融宣佈合作,推出面向中小銀行的融信雲金融科技服務。京東金融對融信雲進行了投資,佔股比例為35%。

2018年4月,騰訊公司宣佈以約4億人民幣的金額完成對長亮科技戰略投資,獲得其7.14%股份。隨後長亮科技設立全資子公司深圳市銀戶通科技有限公司,與騰訊雲合作建設運營的“銀戶通”平臺上線。

新流財經體驗發現,“銀戶通”目前可以在微信小程序搜索找到,類似一款貸款超市。但銀戶通不僅在為招聯消費金融、中信信用卡導流,還上線了柳州銀行、洛陽銀行、鄭州銀行、海口聯合農商行等城商行、農商行的智能存款、活期理財等產品,用戶可以直接開戶購買。

從業者認為,通過騰訊引流,連接金融機構和C端客戶,長亮科技有望“近C化”轉型。

但目前看來,抱上騰訊大腿的長亮科技存在感似乎有待加強。或許是上線時間不長,“銀戶通”尚處於測試階段,騰訊在銀戶通上似乎並未有過多傾注。除了用戶主動搜索,並沒有在其他入口有相關展示或者營銷推廣。

銀戶通也暫未為長亮科技帶來相關收益。長亮科技財報顯示,深圳市銀戶通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暫無,虧損827萬元。

當然,不少銀行從業者認為,銀戶通運營模式輕,利用API技術構建完全開放的銀行生態,未來發展同樣值得期待。


這家金融科技服務商淨利飆升91%,抱上騰訊大腿,合作了392家銀行

謀局海外,尋新出路?


國內金融科技發展升溫的近兩年,東南亞地區也不例外。

眾多金融科技企業將眼光瞄向印尼、越南等地,向C端用戶推出現金貸的同時,也有企業開始低調搶奪海外B端市場,將Fintech技術輸出到國外。

例如品鈦與新加坡大華銀行合資成立了華鈦科技,面向東南亞的商業和金融客戶提供新一代智能信貸評估決策解決方案。

長亮科技大概在2015年開啟海外戰略,2016年設立長亮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以外延併購的方式迅速切入東南亞市場。

在2018年,長亮科技中標泰國大城銀行的互聯網核心系統項目。今年4月,又中標中銀香港分佈式核心銀行系統項目。

海外業務佈局也為長亮科技帶來新的業務增長點。長亮科技財報顯示,2018年其海外市場實現了銷售合同152%的大幅增長。

2018年,長亮科技營業收入10.87億元,分地區來看,海外市場來帶營收6407萬元,佔營收5.89%,同比增長23.66%。

長亮科技總裁李勁松曾對媒體表示,目前國內市場已經是一個充分競爭的環境,市場格局日趨穩定,獲得突破性大發展的可能性較小,向海外尋找新市場是一種必然選擇。

由於銀行核心系統強調穩定性,目前東南亞銀行對此並沒有迫切的更新換代需求。長亮科技在海外的打法主要是選擇先做互聯網金融方案,而互聯網金融系統解決方案已成為長亮科技海外業務主力軍。2018年該方案為長亮科技帶來營業收入2.07億元,同比增長16.36%,佔主營業務收入的19.02%。

長亮科技最新財報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1.93億元,同比增長24.3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666.27萬元,同比增長90.70%。

日前,西部證券在相關調研報告中給出長亮科技2019年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2.05億元的預估判斷,並認為海外業務將成為其業績的重要增長極之一。

新流財經認為,隨著海外業務不斷拓展,以及與騰訊合作“銀戶通”項目的成熟,在激烈的B端金融科技服務市場,長亮科技依舊有屬於自己的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