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獲全勝 決不收兵

——來自葫蘆島、朝陽脫貧攻堅一線監督執紀的蹲點報告

網子溝村村民更願意管胡青貴叫“胡千尺”,因為他兜裡總是揣著一把千分尺。

4月17日下午,“胡千尺”又來網子溝村了。村裡正在進行危房改造,他過來瞅瞅。

網子溝村是建昌縣和尚房子鄉的一個貧困村。胡青貴是和尚房子鄉紀委書記。

2016年建昌縣遭受水災,和尚房子鄉不少貧困戶家的房子倒塌,由政府出資修建。工程採取外包形式,胡青貴不放心,就隨身帶著一把千分尺,外包的工程隊看他這架勢,也就沒人敢偷工減料。在這幾年的脫貧攻堅中,網子溝村陸續又有些危房要改造,胡青貴來時還帶著那把千分尺。

脫貧攻堅,是習近平總書記最深情的牽掛。護航脫貧攻堅,是紀檢監察干部的使命與擔當。

扶貧項目和資金落實得怎麼樣?群眾對扶貧幹部的工作滿意嗎?脫貧攻堅路上,我省紀檢監察干部心裡裝著群眾,守護公平正義,為脫貧攻堅保駕護航。

4月中旬,記者深入葫蘆島、朝陽的幾個深度貧困鄉村蹲點採訪,真切感受紀檢監察干部監督執紀的點點滴滴。

糊塗賬一筆不能有

“村民們,注意啦!重要的事說三遍,昨天跟大夥說了,80歲以上城鄉低保有啥優惠政策,一個人一個月補貼100塊錢;困難殘疾人一個人一個月補貼70塊錢……”

4月17日上午,建昌縣石佛子鄉梅杖子村村委會,村廣播又開播了。村廣播有時轉播縣裡的宣講,有時說村裡的事,很多話題與扶貧有關。

在梅杖子村村委會院子裡豎著一塊公開公示欄,廣播的內容已經在公示欄裡貼出。記者看到,公示欄裡還貼著省裡出臺的12類惠民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和去年的惠民補貼發放情況。

建昌縣在全縣276個行政村都建了這樣的公開公示欄。

村民對負責本村的紀檢監察干部更是熟悉。紀檢監察干部到村裡開座談會,到村民家裡走訪,把惠民政策小冊子送給村民。村民對扶貧政策瞭如指掌,遇到問題可以隨時反映。

今年,梅杖子村集體帶動貧困戶養牛,申請到了扶貧資金。不等村幹部做工作,貧困戶都主動要入股。“有紀委的人在,還有啥不放心的,到日子拿分紅,我對脫貧有信心。”建檔立卡貧困戶李季貴說。

誰想在扶貧資金上動歪腦筋,就有人管、有人查。“現在多好呀,沒有一筆糊塗賬。”提起和尚房子鄉鸚鵡山村原黨支部書記馬某祥被查辦了,村民感到心裡踏實。

馬某祥把4萬元扶貧救助金挪作他用,縣紀委監委在調查取證後將馬某祥移送司法機關起訴。

替群眾想事,群眾感同身受。在興城市鹼廠滿族鄉鹼廠村心連心泳裝加工廠工作的低保戶高玲玲說,自打村集體申請到扶貧資金建了這家工廠後,她再也不用守著低保卡等救助了。紀檢監察干部對扶貧資金看得緊管得嚴,村幹部不貪不佔,辦事“一碗水端平”,村民心裡舒坦。

貧困戶一戶不能落

從凌源市區到三家子鄉有100多公里的路程,很多是盤山路,雖然交通不便,但絲毫不影響紀檢監察干部深入鄉村。

這兩年,扶貧項目和扶貧資金不斷增多,紀檢監察干部隔三差五就到這裡來檢查。凌源市紀委監委第三紀檢監察室主任李谷幽來過多少次,連她自己也記不清了。去年,市裡開展專項巡察,李谷幽的聯繫點是大杖子村,她把大杖子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走了個遍。

紀檢監察干部心裡都裝著一本賬,下鄉前把村裡扶貧項目、扶貧資金和貧困戶的情況摸得門兒清,聊天直奔主題。

4月20日,李谷幽又敲開了一名單身低保戶的家門。

“今年日子好過吧?”李谷幽問。

“好著咧!”

“您60歲了,今年‘五保戶’申請了嗎?”

“我暫時還辦不了,有個孩子落我戶口上了。”這名低保戶回答時閃爍其詞。

憑藉一種職業敏感,李谷幽覺察這裡面一定有問題。

走訪結束後,李谷幽和村正風肅紀監督員立即進行調查。經核實,原來是村民小組組長把他女兒的戶口落在這名低保戶的戶口上,為了從中分些“福利”。如此一來,這名低保戶不但不能申請“五保戶”,連他的低保待遇也被別人侵佔了。市紀委監委對這條問題線索迅速進行調查處理。

“精準識別是脫貧攻堅的基礎工程,絕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節,而且必須用顯微鏡去觀察問題。”李谷幽對此感受頗深。

在去年的一次巡察中,李谷幽也發現過一個類似問題。因大杖子村、鄉民政辦入戶核查不精準,大杖子村村民王某在服刑期間仍然享受低保待遇,王某哥哥為其代領3846元低保金。問題發現後,村黨支部書記李尚友、鄉原民政助理鄧立紅受到黨內警告處分,鄉扶貧助理紀樹森被誡勉談話。

去年,凌源市開展了5輪扶貧領域專項巡察,紀檢監察干部分點包片,走訪貧困戶3000多戶,發現問題170件,追責133人。

追責任一個都不少

“誰的責任誰負!”

“出了問題就得整改!”

4月19日傍晚,凌源市河坎子鄉黨委會議室裡氣氛有些緊張,鄉黨委書記劉洋召集領導班子成員,一條條對照凌源市紀委監委巡察反饋問題,梳理還有哪些問題沒整改到位。

去年,因沙果溝村財務公開不透明、新增的52個貧困戶識別不精準,對年齡大的老年人設置“一刀切”標準等問題,市紀委監委對村“兩委”班子成員、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負責人,鄉包村領導和包村幹部、鄉分管扶貧工作領導及扶貧助理,鄉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市脫貧攻堅聯合考評督導組負責人等16人進行了嚴肅追責。

“咱別等上級查出有事,得自己主動查,做到數字清、情況明。”劉洋說。

第二天一上班,鄉黨委成員深入新增貧困戶家中,一家一戶回訪核查。經核查,清除了不符合條件的新增貧困戶263戶475人。

黨委紀委同向發力,扶貧項目“安穩落地”。現在,河坎子鄉溫室養豬、光伏發電、特色果蔬等一批扶貧項目落地見效,8個貧困村中已有7個村脫貧摘帽。

鄉里申請到了扶貧資金,正在開鑿一條800米長的山洞。“山洞預計年底通車,群眾出門方便了,山貨也能運出去。”劉洋對沙果溝村的未來充滿信心。

追責促責任落實。截至目前,朝陽市對在扶貧工作中重視不夠、措施不力、工作不實的黨員幹部嚴肅問責,先後調整了鄉鎮黨委書記8人、村黨支部書記16人。

追責促整改到位。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縣紀委監委對10個行業40項內容做了全面檢查,發現扶貧領域問題33項,縣委責令各行業主管部門逐條整改。

“脫貧攻堅不獲全勝,決不收兵。”在一位紀檢監察干部的工作日誌扉頁上寫著這樣一句話。在蹲點採訪中,記者時刻能感受到紀檢監察干部扛在肩上的責任與使命。(轉自《遼寧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