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刊財經】公募一季報提示選基方向 新老基民宜“各取所需”

【红刊财经】公募一季报提示选基方向 新老基民宜“各取所需”

今年以來,A股市場迎來了久違的牛市,從而也給基金經理大展拳腳的機會;從一季報來看,無論是久經沙場的老將還是初出茅廬的菜鳥,實際上都有可圈可點的操作。

新基民可追投資老將管理產品

從熊市到牛市,公募基金排行榜舊貌換新顏,但是其中不乏一些“老面孔”,例如易方達消費行業、富國天惠等早已名聲在外的產品。

其中,易方達消費行業的基金經理蕭楠堅定持有“身強體健”的企業,長期看好以貴州茅臺、格力電器為首的白酒家電龍頭股;易方達中小盤的基金經理張坤則在一季度對持倉結構進行了調整,增加了上海機場、青島海爾等具有特色業務模式、估值水平合理的交運、家電行業個股的配置。

今年以來,目前管理單隻產品時間最長的朱少醒表現也很突出,不過他管理偏向於均衡配置,很少在某個行業或主題上做極端的倉位配置。從對基金重倉持股的分析來看,基金對看好的優質成長個股能夠堅持中長期持有,同時也能夠結合市場環境對持有個股做出靈活調整:開年迄今,其重倉持有的國瓷材料、安車檢測、上海鋼聯等個股漲幅均不俗。

同樣以基本面研究驅動投資的明星基金經理還有多位,包括中歐的曹名長、周蔚文,興全的董承非等,他們今年的整體業績也不錯,建議對市場判斷不清的投資新手不妨適當關注公募老將們的產品。

隨著經濟好轉,政策也出現邊際變化,此時想要進場的投資者不妨從前期賺取市場上漲的觀念轉至賺取個股超額收益的方向上,此時“老司機”們更加穩健的操作策略可能更加契合。但是,公募老將大都偏好長期持股,而他們的重倉股在經歷前期劇烈拉昇後,短期存在調整風險;此外因受資金追捧,這些基金往往規模過大,為保證分散性和流動性,基金經理要將更多的投資標的納入視野,使得難以集中精力聚焦於可以覆蓋的少數股票,最後一定程度上導致業績鈍化。

老基民不妨聚焦業績反轉產品

從今年以來的業績表現看,另一大特點就是去年不少跌幅較大的基金都出現了反轉,例如去年分別下跌35.10%和33.25%的諾安新經濟和銀華內需精選,今年以來漲幅均突破60%。

具體看相關的掌門人,諾安史高飛2015年上任,今年以來踩準了市場節奏,其重倉的美錦能源和唐人神年內分別上漲460.75%和206.35%。銀華內需精選的基金經理劉輝上任時間更短,在風格取向上看,劉輝更看重具有基本面反轉特徵的行業性投資機會和成長股的投資機會;第一季度,該基金持續重倉持有養殖概念板塊中的聖農發展、益生股份、民和股份。此外,萬家基金李文賓也因為一季度超配養殖行業收益頗豐。

從這些次新基金經理的選股策略上看,所處行業的生命力、公司是否具備發展預期、管理團隊戰略眼光和管理風格、產品的前景等方面都是他們參考的因素。他們也更願意通過擇時去選取相對被低估的行業,博取更高的收益。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基金經理的後續策略也出現了些許分化,劉輝繼續看好養殖行業,李文賓則獲利了結了部分養殖行業個股,轉而增配了部分將會受益於經濟企穩的週期性板塊和消費品;此外,重倉成長行業的基金往往風格“激進”,從去年基金的表現來看,控制回撤和淨值波動的能力普遍不佳。如果說選擇上一類基金的投資者適合長線持有的話,大膽選擇這類基金的投資者更需要對市場的短期走勢和領漲板塊有一個專業的判斷。

此外,統計一季報的整體持倉變化,公募基金持倉由青睞中小市值股票轉向偏好大市值及50億以下市值個股;行業層面上,除了大幅超配非銀金融、食品、銀行和農林牧漁板塊,對採掘、建築裝飾、鋼鐵等上游行業也有小幅增持,這些行業今年以來漲幅相對較弱。但是主動產品可能因為基金經理業績壓力進行調倉,投資者可以通過主題基金或者指數基金的形式參與滯漲板塊,後續或許會有補漲的機會。

通常,在牛市中,後起之秀整體表現更佳;而在熊市中,連續任職年限較長的基金經理則表現更好。事實上,在今年一季度股市快速上漲後,部分行業的漲幅已經很大;同時隨著經濟好轉,政策也出現邊際變化,當前的市場環境相比之前更復雜,此時想要進場的投資者要結合自身特點選擇相關產品。

(本文已刊發於2019年4月27日出版的《紅週刊》)

【红刊财经】公募一季报提示选基方向 新老基民宜“各取所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