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據變”:數據奔流激盪“智慧公安”浪潮

​​■牢記總書記囑託

上海,地處太平洋西岸,位於中國南北海岸線中部,長江與黃浦江在此匯合入海。彷彿一個隱喻,海岸線如弓,長江如箭,開弓沒有回頭箭。

4月的申城,春潮湧動,一如網絡上奔流不息的數據。

放眼黃浦江兩岸,“公安大腦”聰明過人、“感知觸角”無處不在、“智慧交通”耳目一新、“智慧社區”護佑平安……上海,這座超大城市在澎湃數據中日新月異,呈現出“一屏觀天下,一網治全城”的新氣象,激盪“智慧公安”一波又一波浪潮。

“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我們,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上海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龔道安表示,“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5G等新技術奔湧而來,唯有不斷加強‘智慧公安’建設,方能與時偕行。”

上海,一張更加安全的城市密網正在織就。

“海量數據”塑造“最強大腦”

4月18日下午,陽光灑落在一座現代化大樓。這裡是上海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城市大腦”高速運轉。

2018年11月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考察,瞭解上海在推進城市精細化治理方面的做法。

曾在此聆聽過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浦東公安分局交警支隊副支隊長李錢龍告訴記者:“總書記和藹可親、平易近人。臨別時,還跟我們親切握手。”

李錢龍清晰地記得習近平總書記講過:“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

殷殷期許,深深重託,激勵著上海公安以“只爭朝夕”的勁頭加快“智慧公安”建設步伐。

數據顯示,上海有實有人口近3100萬人,有近600萬輛機動車、1800餘萬輛非機動車,車輛出行與道路資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人多、車多、路多,如何通過“繡花”般的精細化治理,讓有限的道路資源承載更暢通有序的城市交通?

“數據是個寶,像金子一樣珍貴。”李錢龍告訴記者,上海市公安局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構建了智能交通體系,有力提升了交通管理效能。

上海“據變”:數據奔流激盪“智慧公安”浪潮

上海外灘行人過街系統

華燈初上,上海中心大廈點亮夜空,東方明珠電視塔璀璨奪目,浦東新區陸家嘴車水馬龍。

“現在雖然車流量還是很大,但通行狀況明顯好轉。”上海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他每天都開車經過這裡,過去常碰到綠燈亮了,車流卻無法完全通過。如今,隨著“智能交通信號燈系統”的應用,這裡的交通秩序悄然改善。

“簡單來說,紅綠燈不再只是‘燈’了,它能自行感知、收集數據,運用‘公安大腦’進行研判,給出信號控制最佳方案。”上海市公安局交警總隊路設處路政科科長張汐告訴記者,自從去年運行“智能交通信號燈系統”以來,全市車輛擁堵指數下降15%,平均車速提升10%。

“智慧交通”的背後是一個“最強大腦”的支撐。

“去年,我們建成了‘智慧公安數據中心’,匯聚了海量數據,為‘公安大腦’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建設了‘智慧公安綜合服務平臺’,為科學決策、智能指揮提供了有力支撐。”上海市公安局科技處副處長張磊告訴記者。

“數據偵查”實現“精確制導”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

4月19日,記者走進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聯勤中心時,民警們正運用大數據智能模型,對經濟風險進行感知、預警、處置,與犯罪分子鬥智鬥勇。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汙染防治的攻堅戰。

作為國際化金融大都市,上海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經濟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化解經濟領域的重大風險,已是當前最為緊迫的任務。

黨的十九大代表、上海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總隊副總隊長錢紅昊表示:“唯有勇於變革、勇於創新,善於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方能有效化解重大風險。”

上海公安不斷開發智能模型,在化解經濟風險中打贏了一場又一場硬仗。

2018年4月,上海公安經偵部門運用大數據智能監測系統發現,善林(上海)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存在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嫌疑。據此,他們迅速開展打擊行動,一舉破獲這起案件。

“這是我們運用大數據手段,打擊經濟犯罪的一個典型案例。”錢紅昊介紹,2018年,上海公安經偵部門運用大數據手段嚴打突出經濟犯罪,共打擊犯罪嫌疑人7235名,挽回經濟損失860餘億元,有力保障了經濟金融持續繁榮穩定。

對於一座超大城市而言,安全無小事,小事也是大事。

如今,上海公安建立了成熟的大案要案攻堅機制,許多狡猾的犯罪分子都難逃法網。然而,入室盜竊等侵財案件仍佔刑事案件的80%以上。這些打不勝打、防不勝防的“小案”讓群眾感受到“切膚之痛”。

如何在快破“大案”的基礎上,更精準地破“小案”?

一次,居住在上海寶山的吳女士家中被盜。報案後沒幾天,警方抓獲了犯罪嫌疑人楊某,追繳了現金、首飾等被盜財物。令楊某意外的是,警方還通過數據分析查明瞭他在寶山、虹口、閔行等地作案10餘起的犯罪事實。

“數據反映過去和現在,揭示未來。通過海量數據比對分析,犯罪分子將無處藏身。”上海市公安局治安總隊信息技術處處長周迅介紹,上海市公安局積極探索“數據偵查”模式,搭建了一批數據模型,精準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成效明顯。

2018年以來,上海市110報警數、違法犯罪案件接報數同比分別下降18.2%、20.8%,“兩搶”案件全部破獲,並實現了連續4年現行命案全破。

“在上海,我哪兒都敢去。”談起喜歡上海的理由,美國人約翰直言這是一座給人安全感的城市。

“智慧公安”回應“美好期待”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成為上海“智慧公安”建設的航標。

上海“據變”:數據奔流激盪“智慧公安”浪潮

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分局社區民警錢海鷗實地檢查轄區智能安防設施的安裝運維情況

4月19日下午,家住黃浦區中福花苑小區的陳阿姨兩手各拎一大袋東西回家。在小區門前,她停留片刻,門禁便自動打開:“既方便又安全!”

黃浦公安分局半淞園派出所所長王毅剛告訴記者,目前中福花苑小區已安裝智能化設備300餘個。這些設備猶如“末梢觸角”,及時“感知”信息並傳送到“公安大腦”和社區管理部門,實現快速反應、快速處置。

在上海,這樣對居民“友好”、對安全問題“戒備”的“智慧小區”還有不少。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智能安防系統的3200餘個各類小區中,入室盜竊等可防性侵財類案件發案率均實現大幅下降。

科技,讓城市更安全,也讓生活更便捷。

正午時分,透過玻璃大門,陽光灑落在半淞園派出所服務大廳,不時有前來辦事的群眾匆匆而來、微笑離開。

“沒想到現在辦身份證這麼方便。”前來補辦身份證的王女士使用了“自助式居民身份證申請機”。記者發現,她只用了3分鐘就完成了申請。7天后,新證將直接通過快遞送到她家中。

上海“據變”:數據奔流激盪“智慧公安”浪潮

上海市公安局民警黃研在給外國人辦理出入境業務

利民之事,絲髮必興。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推出“辦證服務管理系統”,去年網上預約辦證200萬餘件,佔總數的58.4%;交管部門推出“互聯網+”便民平臺,累計線上辦理交通違法行為處罰70萬餘次、快速處理交通事故保險理賠6.7萬餘起、受理駕考預約350餘萬次……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智慧公安”讓城市更有“溫度”,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水漲船高”。

“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在公安部黨委的堅強領導下,著力建設智慧公安、打造數據警務,努力開創新時代上海公安工作新局面。”龔道安表示。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上海公安正以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激盪“智慧公安”滾滾浪潮。

採寫:李昌林 吳 藝

供圖:上海市公安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