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五四足跡聆聽周總理奮鬥一生

找寻五四足迹聆听周总理奋斗一生

周秉德女士 “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這是1917年,周恩來在南開中學畢業、赴日本求學之前,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100年後的五四運動紀念日,男中音歌唱家張海慶在周恩來的母校南開大學唱響了由這首詩改編的歌曲。

當天下午,“情深意長”系列音樂會之三——周恩來與教育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南開大學建校100週年主題活動在該校天津八里臺校區體育中心上演。

初衷

再現周恩來年少時讀書生活

希望當下青少年延續其品格

音樂會開演前,總導演劉國超接受了北京青年報後臺直播團隊的專訪。劉國超介紹,“情深意長”作為一個主題系列,是為了紀念週恩來總理。2016年周總理逝世40週年之際,以“情深意長”為主題,曾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第一場音樂會,主要反映周總理在工作中對於戲曲藝術事業的關心;2018年,周總理誕辰100週年,舉辦了“情深意長”第二場音樂會,主要反映他在新中國外交事業上的貢獻和成就。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週年,南開大學作為五四時期青年學生運動的主陣地,同時又是周總理的母校,也是他走上革命道路的起點。為此,我們將‘情深意長’第三場音樂會選擇在了南開大學舉辦。”劉國超說,通過南開師生藝術化的演繹,再現周恩來年少時在南開中學讀書生活的場景,分享背後的精彩故事。“希望用這樣一種方式紀念這位歷史偉人,他的思想、行為、品格是可以透過時空延續到當下中國這一代青少年身上的。”

現場

展示周恩來塵封百年記錄簿

跨時空對話讓觀眾感動落淚

音樂會一開場,南開大學學生合唱團及教師合唱團唱響了《五四愛國紀念歌》。緊接著,男中音歌唱家張海慶富有深情地演唱了根據周恩來詩詞改編的歌曲《大江歌罷掉頭東》。隨即,周恩來在南開中學的老師伉乃如之孫伉大器,在舞臺上向觀眾們展示了他們家保存了102年之久的周恩來在南開中學所經歷過的各種活動的記錄簿。

“周恩來在南開中學特別喜歡學文史,他還演新劇,參加各種演講比賽、體育運動等等。他在班集體裡有著很強的組織號召能力,人緣關係很不錯。”伉大器說,他的爺爺伉乃如和周恩來是同一天生日,兩人性格又很投契,所以伉乃如與周恩來始終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係。

在“家書”環節——南開大學青年教師給傑出校友周恩來的一封信及鄧穎超曾任教的北京第一實驗小學師生給鄧奶奶的一封信,跨越時空,與這對風雨同舟半個多世紀的革命伴侶對話,把現場觀眾感動得熱淚盈眶。

音樂會現場,《松花江上》、《我是中國人》、《共和國之戀》、《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我愛你中國》等一首首紅色經典愛國歌曲穿插進行,將音樂會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

講述

通過五四運動走上革命道路

周恩來為中華崛起奮鬥一生

當天下午的音樂會上,周恩來總理的侄女、年過八旬的周秉德女士站在舞臺上,向臺下觀眾深情追憶伯父周恩來在100年前的五四運動中的往事。

周秉德介紹,周恩來在南開中學讀了五年書,1917年畢業後到日本求學之前,他寫了一幅字,“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周秉德強調,伯父周恩來在這副字的落款處,寫的是,“弟,翔宇,臨別預言”。是預言而不是贈言,可謂意味深長。

1919年4月份,周恩來從日本回到了天津,正值五四運動爆發之際。他就與同學馬駿等人組織了天津學生聯合會,參與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在工作當中,他們運用了兩個很重要的武器:一個是演講,一個是辦報。這其中,在演講隊伍裡,年齡最小的是15歲的鄧穎超,但她卻是講演隊長,在講演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鼓動作用。

同年7月份,周恩來指導創辦了《天津學生聯合會報》,他擔任主筆,從籌措資金到準備各項具體出版事宜,從蒐集新聞到寫稿子做文章,從編排版面到校對,甚至賣報,都由他負責。“這份報在7月21日創刊第一天,就在頭版做了‘愛國廠商抵制日貨,宣傳國貨’這樣一個廣告。為學生愛國運動提供了一些資金支持。”周秉德說道,報紙有社論,有要聞,更有宣言、討論等內容,旗幟鮮明地宣傳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抨擊了封建禮教,宣傳婦女解放等思想。

周秉德介紹,《天津學生聯合會報》以“敢言”聞名,被譽為“全國的學生會報冠”。在全國各地都有徵訂,一直持續辦了110多期。

同年9月16日,周恩來和馬駿、郭隆真、鄧穎超等20人成立了革命團體——覺悟社。這個社團有十名男性,十名女性,從組織架構上體現出男女平等。“他們除了將槍口對準軍閥官僚資本主義,抨擊封建頑固思想、舊道德,還邀請李大釗前來講課,宣傳馬克思主義。”周秉德說道,這引起了統治階級極端恐慌和仇視。北洋軍閥動用警察廳,採取殘酷鎮壓手段,逮捕了周恩來、郭隆真等青年學生27人。

在獄中,周恩來將難友們組織起來,讀書看報、學文化,討論革命問題,開展鬥爭。他繼續運用文藝這一武器,編演新劇,開茶話會等,並系統地學習和講授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學說——《資本論》,這對他走向共產主義革命道路影響很大。

1920年7月17日,周恩來和被捕的難友在南開學校及有志之士的幫助和營救下,出獄了。他通過五四運動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併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一生。

文/本報記者 張恩傑 滿羿 倫兵 郭佳

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 統籌/劉江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