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樸初故居


趙樸初,安徽安慶人,中國民主促進會創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領袖、傑出的書法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與偉大的愛國主義者。

早年從事佛教和社會救濟工作。1936年後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曾任上海慈聯會救濟戰區難民委員會常委,負責收容工作,動員、組織青壯年參加新四軍。1939年參加憲政促進運動。1945年參與發起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

1949年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華東軍政委員會民政部副部長,華東生產救災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日友好協會副會長、顧問,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會長,中國紅十字會名譽會長,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1983年6月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政協全國委員會民族和宗教委員會主任。


2000年5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1907年11月5日,趙樸初出生在安慶天台裡四代翰林府第中。是嘉慶元年狀元趙文楷的後人。父親趙恩彤,任過縣吏和塾師,生性敦厚,家中作主的是母親陳慧。家中設有佛堂,母親每日早晨燒香拜佛;門前的水塘是她的放生池,裡面放養著不少她買下的龜、鱉。

1914年夏日的一天,七歲的趙樸初看到一隻蜻蜓在蜘蛛網裡掙扎,不一會兒,蜻蜓被越纏越緊,漸漸不能動彈。趙樸初轉身到廚房找來一根竹竿,把蜘蛛網耐心地挑開,將蜻蜓救出。母親見了,非常高興,第二天帶兒子去廨院寺燒香。


佛事結束後,母親與先覺師父閒談,說起兒子會對對子了。師父聽了,指著廟中的火神殿,出了一句上聯:“火神殿火神菩薩掌管人間災禍”。趙樸初想了想道:“觀音閣觀音大佛保佑黎民平安”。先覺師父笑了,對陳慧說:“這孩子將來必成大器。”

趙樸初的表舅關絅之曾以同知身份做上海道尹袁樹勳的幕僚。二次革命失敗後,關絅之接到上海鎮守史鄭汝成逮捕孫中山的密令,作為同盟會會員,他悄悄地讓公廨秘書楊潤之通知孫中山轉移,並故意拖延發捕票的時間。孫中山脫險後,曾親筆題寫書扇感謝他。

1921年,關絅之走上佛教道路。在中國現代佛教史上,關絅之有重要地位。他與周舜卿、沈心師、謝泗亭等人於1922年發起成立佛教居士林,這是全國第一個居士林團體。同年,關絅之等創辦淨業社,施省之任董事長,關絅之任副會長。1927年,淨業社遷入覺園。


淨業社是上海江浙佛教聯合會下屬單位,趙樸初在這裡做秘書,收發報紙,起草文件。關絅之對趙樸初要求很嚴。第一次看到趙樸初起草的文字時,關絅之皺著眉頭,一邊拿筆批改,一邊婉言批評:“你的國文很好,毛筆字也好,但佛教有佛教的門徑,你要多看佛書。”從此,趙樸初開始研究佛經。後來,關絅之建上海佛教慈幼院並任院長,日常工作即由趙樸初去做。

1929年4月,中國佛教會成立,關絅之被選為九人常委之一。從此,趙樸初和全國高僧大德的接觸更加頻繁了。年輕的趙樸初在這樣一個佛化氣氛裡,不知不覺也走上了慈善為本、普度眾生的道路。

1935年秋天,圓瑛法師在上海興辦圓明講堂,經他介紹,趙樸初皈依佛門,成了在家居士。佛教傳入中國後,居士一般指隱居不仕之士、佛教居家修行人士、所有非出家的學佛人士。趙樸初就屬於居家修行人士。

在圓明講堂,趙樸初接觸了卷帙浩瀚的佛經。在經卷和高僧的影響下,趙樸初將自己在私塾和東吳大學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到佛學中去;他的詩書造詣,也與日俱進了。

趙樸初故居,又名世太史第,位於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天台裡街。建築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約40米,南北寬約100米,佔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731平方米。始建於明萬曆年,清代續修續建。初為明刑部給事中劉尚志私宅,清同治三年(1864年),曾任翰林院主修的趙畇購得,始為趙氏府第。因趙氏族中自趙文楷始,趙畇、趙繼元、趙曾重四代翰林,故又稱"世太史第"、"四代翰林宅"


世太史第風格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獷及南方徽州古建的細膩、精緻於一體,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七進五院一園一場,佈局規整,結構合理,氣勢恢宏。整體佈局為深宅大院,綜合性功能齊全。

在功能區域處理上,利用東三、東四、西三隔斷牆封閉大門,又靈活地使各進自成獨立庭院。建築結構上,七進主體建築有三進採用瞭望板直接鋪在桁條上,取代原有椽子中間環節,合理地減少了製作安裝工序和結構銜接點,形成皖西南地域古建築的一大特色。200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