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首個戶外生態環境資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清江,碧水清漣,青山,層巒疊嶂。

依山傍水的長陽,自然資源豐富、物種繁多,哺育了世世代代的土家兒女,擁有著清江畫廊5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溼地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等稱號,森林覆蓋面積達75%。

綠色,是長陽的底色,也是長陽持之以恆守護的顏色。

近年來,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在縣委、縣人民政府及上級檢察機關的領導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秉承“外修生態、內修人文”的發展理念,牢牢把握“綠色崛起”這個底色,著力在辦案中踐行恢復性司法實踐,推進公益訴訟“打擊.教育.預防”三位一體格局,讓長陽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氣更潔、家更美。

1

手握監督利劍,檢察藍守護青山綠水

2017年12月,長陽縣檢察院經“兩法銜接”信息共享平臺發現,嫌疑人張某欽在未經林業主管部門許可的情況下,擅自在本縣磨市鎮花橋村二組、國家級公益林防護林、長陽縣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毀林採石,非法佔用林地1356平方米。12月25日,縣林業部門對張某欽作出了恢復原狀及罰款的行政處罰。

2018年3月,長陽縣檢察院派員前往涉案現場,發現張某欽在受到行政處罰後並沒有停止破壞,而是變本加厲繼續毀林採石,毀林面積已達十餘畝。

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法不嚴則不治,令不行則不嚴。長陽縣檢察院及時向縣森林公安局發出《要求說明不立案理由通知書》,並提出了收集、固定證據的相關建議。3月15日,張某欽涉嫌非法佔用農用地被立案偵查。

2018年8月10日,張某欽等7人非法佔用農用地罪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一案開庭審理。檢察機關指控,被告人張某欽等人非法佔用林地毀林採石,改變被佔用林地用途,數量較大,造成林地大量毀壞,應當以非法佔用農用地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同時,上述行為造成林地原有植被破壞、土壤結構失穩和防護作用下降,被毀林木為國家二級公益林,損害了公共利益,被破壞的林地資源至今未恢復原狀,社會公共利益仍處於受侵害狀態......請求判令張某欽等連帶承擔賠償植被複綠費28.75萬元,鑑定費4萬元。要確保被破壞的生態環境儘快得到修復,被損害的社會公益及時得到維護。”

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 庭審現場

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9月13日,一審判決張某欽犯非法佔用農用地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罰金10000元,其他人均獲有罪判決,共同承擔賠償植被複綠費28.75萬元及鑑定費。

2

恢復性司法實踐,建基地再繪山水畫卷

“許多破壞生態環境的刑事案件,犯罪的人被判入獄,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受損的生態環境得不到修復,荒山依舊。”

如何修復被破壞的山林?

如何突出生態環境司法保護?

推動實現一個案例教育一片造福一方的目的?

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毀林現場

長陽縣委、政府、縣人大、縣政協等單位專題聽取縣人民檢察院公益訴訟工作情況報告,專題研究部署,開縣委常委、人大常委會同時專題研究個案的先河。

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人大調研公益訴訟

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各級人大視察

短短的時間軸上刻劃著基地建設的節點,體現的是黨委政府、檢察機關凝心聚力,堅守“環保紅線、水系藍線、山體綠線”的擔當。

深入調研

3月20日,縣委副書記危愛民到檢察院調研,對檢察機關依法履職,主動作為,充分運用公益訴訟這把利器,紮實開展“強化法律監督,促進綠色發展”專項法律監督工作表示肯定,同時希望在保護生態環境方面持續發力,切實守護好長陽的綠水青山。

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3月22日,檢察長喬長松陪同危愛民副書記一行,再次到張某欽毀林採石現場查看山林毀壞情況。這一片黃土裸露的山坡,直對清江畫廊旅遊碼頭,直擊“三百里長陽似畫廊”的美譽。案辦了,如何讓辦案效果激活放大,如何督促行政機關正確履職,達到警示教育的目的,引起了領導們的思索。

釐清思路

“建警示教育基地!讓辦案的效果呈現!” 5月,經縣委、縣政府同意,由長陽縣檢察院主辦、縣直相關職能部門協辦生態環境資源保護警示教育基地正式興建,犯罪嫌疑人負責完成山體的“補植復綠”任務。

全力推進

7月16日,由自治縣縣委辦公室、政府辦公室組織召開的“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綠色發展”推進會在長陽縣檢察院會議室舉行,縣直13個職能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參會。會議強調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工作和建設警示教育基地具有重大意義,各部門要充分認識,並採取有力的措施落實基地建設任務,依法履行職責,加強對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保護。在縣委、縣人大的見證下,5個行政機關簽收了檢察機關面對面送達的檢察建議書。會議指出,通過部門聯合建設基地,可以破解部門單一執法難、多個部門執法協調難、部門執法人員少、戰線長的問題,為全縣探索一條路徑,提供一個範本。

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保護生態環境推進會

“把恢復性司法理念運用於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實踐,既懲罰了犯罪,又使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修復與補償。”分管副檢察長黃平介紹。“建設生態環境警示教育基地,是認真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指導思想,積極履行綠色發展提供檢察供給職責使命的體現,也是通過以案釋法教育引導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和人民群眾懂法守法的需要,是建設美麗長陽、法治長陽的需要。”該院檢察長喬長松說道。

3

基地圓滿落成,交答卷造福千秋萬代

歷經2個月緊鑼密鼓的施工,基地尊容初現:主體工程由破壞情況、恢復情況、展望未來三部分組成,以現場實際情況、平面對照展板、結合藝術品創作等現代布展手段,通過導視牌、基地簡介、基地文化長廊、檢察環保卷宗以及檢察機關在案件辦理中督促破壞者對植被進行修復的展示,讓受眾直觀感受到全縣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強力推動檢察公益訴訟的決心。

“教育先從娃娃抓起”。2019年1月26日,在建的生態環境資源保護警示教育基地迎接了第一批訪客——縣實驗小學寒假實踐活動小組50多名小學生。講解員帶領學生們觀看了環境破環前後的照片,向學生們著重介紹了習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我國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的相關法律,檢察機關為什麼要辦理公益訴訟案件,娓娓道來生態環境保護的深刻意義和未來展望,引導小學生們要從點滴做起、從自身做起做“環保小衛士”。至目前為止,基地已接待部分鄉鎮、縣直機關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參觀學習人員近500人次,基地的教育預防作用正不斷延伸。

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縣實驗小學學生參觀警示教育基地

3月6日,省人大常委會立法調研組參觀生態環境資源保護警示教育基地。調研組表示,基地建設效果好,讓更多的人樹立法治發展意識,增強環境保護意識,不是不發展,而是要依法、合規的發展。調研組指出,清江是重要的水源保護地,是長江一條重要的支流,要不斷完善“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內涵要求,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共同守護好我們的長江、清江。

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省人大調研組參觀警示教育基地

3月18日,基地迎來了它的重要時刻——“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綠色發展”警示教育基地揭牌儀式。

大理石材質的背板上,印有長陽祖先“廩君”背靠青山、腳踏綠水、手持彎弓射劍的圖案,寓意長陽人民守護青山綠水矢志不移,千秋萬代,勇於向破壞環境資源的不法分子彎弓射箭,為長陽的綠色發展保駕護航。“長陽“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綠色發展”警示教育基地的建立,既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踐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舉措,又是落實檢察機關履行公益訴訟職能的重要內容,是新時代檢察機關轉型發展、提升檢察服務水平的有益探索。”

揭牌儀式上,危書記的講話擲地有聲,他說:“甘肅祁連山生態環保事件追責問責還歷歷在目,有職必有責、失職必追責成為各項工作抓落實的常態,每個職能部門務必強化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增強依法行政意識,切實發揮保護公益主要承擔者的作用!”他就進一步完善基地建設,提升基地警示教育作用的影響力,擴大影響面,要把警示教育基地推送出去提出工作目標。

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揭牌儀式

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四月的長陽,天空澄碧,纖雲不染,遠山含黛,春意漸濃。一年前寸草不生、亂石成堆的涉案現場,被建設成今天的宜昌首個戶外生態環境資源保護警示教育基地,這裡的樹、草、花、藤,星羅棋佈,正在和煦的春風中展現出勃勃生機。

- END -

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宜昌首个户外生态环境资源警示教育基地的前世今生

傳播法制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