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購買力算中國、美國、印度、日本的經濟總量又會是怎樣的呢?

我們知道國家間在比較經濟總量時最常用的就是用匯率來計算,而且一般都折算成美元來比較。比如,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82.7萬億元人民幣,按照17年人民幣兌美元的平均匯率折算後中國的GDP約為12.24萬億美元。

但匯率算法有很多缺點,比如按最近的1美元約為6.3元人民幣來衡量,同樣的東西在美國是1美元,在中國可能不要6元。這樣匯率計算的GDP就會低估了發展中國家的整體經濟總量。

按購買力算中國、美國、印度、日本的經濟總量又會是怎樣的呢?

所以,大家也常用購買力平價來衡量各國的經濟總量。那按購買力平價算中國、美國、印度、日本等國的經濟總量又會是多少呢?如下圖(左邊是按照匯率計算的2017年GDP前20名,右邊是按照購買力計算的,數據來源世界經濟信息網):

按購買力算中國、美國、印度、日本的經濟總量又會是怎樣的呢?

由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因為都是以美元來衡量,所以美國保持不變。但中國、印度、俄羅斯和印度尼西亞按照購買力平價來計算則大幅上升。

中國由12.24萬億美元變成了23.12萬億美元,比值約為1.8886;印度則由2.439萬億美元變成了9.4468萬億美元,比值為3.8732。這說明印度的貨幣低估程度遠超中國啊。

按照匯率來看俄羅斯的經濟總量是低於韓國的,但以購買力來看俄羅斯總量接近韓國的一倍,並且還超過了英國、法國和巴西,排在世界第6位。

按購買力算中國、美國、印度、日本的經濟總量又會是怎樣的呢?

還有印度尼西亞按照匯率計算GDP才剛超過1萬億美元,但購買力計算則達到了3.24萬億美元,難怪維基百科在預測綜合國力的時候,非常看好印尼的未來實力(感興趣的網友可以查下,維基百科在預測2020年和2030年把印尼的綜合國力排在第十名)。

按購買力算中國、美國、印度、日本的經濟總量又會是怎樣的呢?

購買力平價計算結果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整體實力明顯上升,但在國際貿易中商品價格(比如石油、鐵礦石等)是按照匯率來計算的,所以說購買力算法會誇大發展中國家的整體經濟實力,還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GDP,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相對於美國的都增加了。

看完文章的你有什麼感受想要表達嗎?歡迎你們在評論下方一起參與討論,無論是任何評價都可以參與進來,你們的回饋小編會閱讀,感謝你們每一個點進來看文章的讀者,如果你們能再給小編點個贊或者是分享就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