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石龍的婚禮習俗

婚禮,在中國原為"昏禮",屬於漢族傳統文化精粹之一,是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基於此原因,傳統中式婚姻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

中國傳統婚禮,有著上千年的歷史以及獨具風格的傳統喜文化特徵,有些禮儀已經逐漸淡出,但保留下來的精髓依然獨具魅力。

石龍的婚禮習俗與中國各地傳統婚禮習俗大同小異,並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主要有:

1、三書:"聘書"----訂親之書,在訂婚時交換;"禮書"----禮物清單,當中祥列禮物種類及數量,過大禮時交換;"迎書"----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接新娘過門時用。

2、六禮:"納采"----俗稱說媒,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去求婚(現在已不興說媒了,興的是自由戀愛);"問名"----俗稱合八字,託媒人請問女方出生年月和姓名,準備合婚的儀式;"納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後,備禮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議定;"納徵"----又稱過大禮即"禮金",男方選定吉日到女方家舉行訂婚大禮;"請期"----擇吉完婚,舊時選擇吉日一般多為雙月雙日;"迎親"----婚禮當天,男方帶迎書親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安床:在婚禮當天早上選一良辰,由夫妻雙全、有子有女、婚姻和睦和父母健在的人按擇日先生擬示時辰吉時及方位安裝新床,掛設蚊帳,在新床上將被褥、床單鋪好,再鋪上龍鳳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紅棗、桂圓、蓮子等,意喻新人生貴子。安置完畢還要道上幾句吉語,如說:"吉日安床,兩姓成雙,夫妻合好,生子生孫"。自然是希望能給新人帶來好運。

4、祭拜:男方、女方家在婚禮當天都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並敬請同喝喜酒,祈求保佑。

5、迎親:迎親這一天,男方家裝飾婚車組建迎親車隊,車隊以雙數為佳。新郎、"伴郎"和媒婆帶六或十二件禮品 ,鳴炮一同出發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至女家時,媒人先下車,其餘的人接著下車,新郎由女家幼輩請出。男方親友依序進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紹雙方親友認識。然後,新郎給女方親友及廚房工作人員敬菸分糖。迎親人員優先提前吃了飯後,迅速收隊裝運嫁妝、接送新娘和伴娘回男方家。新娘出門時由女方嬸母或嫂子揹著上婚車,一路哭唱,以前石龍農村有"哭嫁"的習俗。哭嫁的內容大體有:身為女兒,不能留在父母身邊孝敬雙親;希望哥嫂弟妹多照料老人;希望親人今後多來探望,……等等。近年來"哭嫁"的習俗已經消失。

6、嫁妝:女方家裡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嫁妝在迎親當天由到來迎親的男方運送至夫家。嫁妝除了床上用品、衣服飾品之外,以前還有單車、衣車和衣櫃這"三大件",現在這"三大件"已變成摩托車或電動車、彩電和冰箱了。當然各地的習俗和講究都不一樣。

7、撐紅傘:迎親的當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攙扶新娘從出孃家門到新郎家門,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頭頂撐開一把紅傘,意為"開枝散葉",並向天空及傘頂撒米。

8、插花掛紅:多由男的舅父(即新郎祖父母和父母的族家)兩人負責完成(先插花後插紅),先由祖父母族家的點燭人插花掛紅,再由父母族家的點燭人插花掛紅,並吟誦吉語,如:"頭戴雙花身掛紅,夫妻結合拜祖宗,再拜祖宗早生子,早生貴子進朝廷"。

9、過火盆:新娘進入男方家門,要在男方一位稱為"帶新人"的婦女引領下跨過火盆,不能踩到門檻。因門檻代表門面,所以新人絕不可踩門檻而應橫跨過去。過火盆意謂去邪,並象徵日子紅紅火火。石龍武平裡的新樂、上黃、四平等村還傳續著這樣的習俗:當新人進入廳堂後,一名婦女不停地往新郎新娘身上頭上拋撒"爆花谷",另一名婦女雙手捧撐著裝有瓷匙子、筷子和蔥蒜的箥簊在新郎新娘頭頂上空篩來篩去,箥簊裡發出"嘰當嘰當……"的響聲。寓意花開富貴、子孫滿堂、聰明伶俐,今後的日子財源滾滾、衣食無憂。

10、拜堂:拜常是婚禮中最大的禮儀,吸引著很多親友圍觀。在主婚人的主持下,新郎新娘要進行"三拜"。一拜天地,即謝天地,祈求上天的祝福,代表天長地久;二拜高堂,即謝父母或長輩,以示孝親敬老之意;夫妻對拜,表示夫婦互敬互愛。

11、點燭:點燭是在男方家廳堂舉行的,多由男方的舅父(即新郎的祖父母和父母的族家)兩人主持點燭(也有由男方族老主持),點燭人必須是夫妻雙全、有子有女且年齡最大的。祖父母族家的點燭人站在右邊,父母族家的點燭人站在左邊,互相交手將蠟燭點燃後面向新郎新娘高聲吟唱點燭詞,一人一句,如:"紅燭光光,夫妻成雙,百年偕老,五世其昌。"接著新郎新娘在祖先牌位前三跪九叩,隨後由帶新人的婦女帶入洞房。從此,新郎新娘正式成為夫妻。大部分都是成婚的頭一天"洞房花燭,同床共寢"。唯有壯族新娘新婚之夜夫妻不洞房,鬧完洞房後,新娘與"伴娘"共寢的習俗。

12、鬧洞房:鬧洞房者主要是新郎的石龍俗稱的"十友"(也有部分是新郎的同學朋友、同輩兄弟)拿新郎新娘來嬉鬧,鬧洞房不但喜家高興,也樂得藉機喧騰一番,使出各類新招數,讓新朗新娘哭笑不得,鬧得個個都捧腹大笑才罷休。老人們認為"新人不鬧不發,越鬧越發,"並能為新人驅邪避災,婚後如意吉祥。

13、捧茶:即婚期後第一天午飯後,新郎新娘在廳堂裡要向父母長輩、兄弟姐妹敬菸敬茶,同時,新郎向新娘一 一介紹在座的輩分稱呼,並給對方贈送一條毛巾以示孝敬之意。男方親友喝完茶後需以紅包壓茶杯。

捧茶儀式之後,整場婚禮也隨即圓滿結束。以前石龍農村的壯族新娘在婚禮結束後,按習俗必須跟隨"伴娘"回孃家與父母共同生活,逢農忙、節日或辦喜事才回夫家住幾天,有的長達一兩年乃至三五年,直到有身孕後才回夫家定居生活。80年代後,石龍武平裡的村屯一些壯族青年已逐步改變了過去的習俗,姑娘婚後即到夫家定居,過共同的夫妻生活。

石龍特別是農村的婚禮習俗,除了傳承中國傳統婚禮習俗外,還有其獨特的婚禮習俗,既體現了中國傳統婚喜文化,又創造了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把傳統文化與民族文化融為一體,使石龍婚禮習俗更加豐富有趣,使石龍傳統民族文化更加絢麗多彩。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廣西桂平石龍的婚禮習俗

圖片整理:陳錦鋒

主編:潘健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