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人結婚流程——回門

上一講,我們介紹了苗族人結婚的過程,結過婚之後,新娘子就正式成為了男方家的人了。和漢族人回門不同,漢族人隨時都可以回孃家,但是苗族人不同,他們需要規定的日期到後,再選擇一個良辰節日才能回去。

苗族人結婚流程——回門

結婚日新郎與新娘不“拜堂”,又不同房,只是夫妻結合的象徵,並不是夫妻同居建立的新家庭的開始。因此,婚禮後,新娘回門大都有兩種情況。其一,雙方家庭距離較近,新娘即隨同送親人返回孃家。其二,不管雙方家庭距離遠近,送親人要留住一夜,第二天返回。新娘則在夫家住十三天後才回門。在這期間,新婚夫婦不得同房,新娘由小姑陪宿,若無小姑,就與婆婆同宿。這種習俗,表示新婚夫婦懂禮貌,否則,過早同房,人們就談論他倆不懂事,遭到恥笑。

新娘婚後,經常回孃家住,這叫“不坐家”或“不落夫家”。究其原因是,因年紀還小或因孃家還需要勞動力,或因回孃家來趕製一生穿用衣物等等。但究其歷史根源,是表現著從母居與從父居之爭,是沒落的母權制還在掙扎的體現。

新娘回門後,男家逢年過節,農忙期間,才由夫家母親去接,沒有母親,則由姐妹去接。經多次來往,新夫婦才逐漸同房,稱為“坐家”。

苗族人結婚流程——回門

婚禮拾趣每年秋收後的農曆九至十一月間,是臺江苗族接親嫁女的季節。這裡苗族的婚禮,有著濃郁、古樸的民族特點。

設卡酒:婚期前一天,男方家要挑選接親人到女方家去迎接新娘。接親人為雙數:全是男的,有老有少,老的須配偶俱在(忌續絃),並有兒女;女的要父母雙全。這樣新婚夫婦才能吉祥如意,美滿幸福。在接親人中,有兩人擔任主角:一稱“起酒”,即迎親的主婚人;二稱“中人”,即迎親證婚人。禮物是一隻雄鴨,懸於傘梢上,由一年輕後生扛著同行。較為富裕者,禮物是雄鴨一隻,殺後刮白的肥豬一頭(不取五臟),豬額上繫著紅繡球一個。 接親人到達女方村寨時,女方家的迎親婦女,已提酒拿碗等候在門閭、路口、築成一道道“酒卡子”,為接親者洗塵。

接親者一到,第一道“酒卡子”的婦女揪住就往嘴裡灌酒,一般都要灌兩大土碗,酒量小的接親人,很快就被灌醉了,被灌的人越多,女方家就越高興。最難通過的,是設在新娘家大門口的最後一道“酒卡子”。她家門欄上橫著一張長條桌,門的左右懸著一隻能裝五至七兩米酒的水牛角酒杯。每個接親人都要被灌兩牛角酒。經過這一關,接親人已大部分被灌醉了,只有“中人”和“起酒”可以央求少喝。因為,他們要在婚禮儀式上去執行儀式。 “設卡灌酒”是苗族婚禮中第一個熱鬧場面,驚動全寨男女,人人皆大歡喜。

苗族人結婚流程——回門

“草鞋錢”:婚期的清晨,女方家宴請男方接親人,男方“起酒”則催促女方家快點發親送姑娘“出閣”。

這時,女方家的送親人乘機向男方接親人索取“草鞋錢”,意即酬謝送親人。男方家早已備好草鞋錢交給接親人帶在身邊了。但當送親人來索取時,接親的人故意不給,並逗趣地說:“早曉得你們要草鞋錢,我們乾脆替你們一人買一雙帶來”。接親的後生不給,送親的姑娘和婦女就進行搜身,進而脫下後生們的新衣服,叫拿草鞋錢來贖。 討“草鞋錢”非常風趣,逗得旁人哈哈大笑,笑出淚花花來。這樣逗了一陣,最後,還是送親的姑娘和婦女取得勝利,接親的後生乖乖地交出“草鞋錢”。一列長長的送親隊伍,行進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

送親隊伍路過村寨時,苗家老少會出門來觀看,此時,新娘打開花傘,不斷地遮羞。

突然,路被樹椏杈擋住了,旁邊還有個樹葉棚,大家一看就知道,這是放牛娃娃用來討新娘糯米飯的,挑糯米飯的送親人走近樹葉棚,看棚裡的松葉上放著幾雙筷子,就知道有幾個放牛娃。於是他就用手捏幾坨糯米飯和一兩坨片豬肉放在筷子旁邊。 挑喜水 新娘來到新郎家,作畢儀禮後,由新郎的妹妹帶新娘到寨邊最遠的水井去挑“喜水”。新郎家的房族姑娘和送親女伴一同前往。來到水井邊,拿瓢舀水的是新郎的妹妹。一般五瓢為準。意為:一瓢舀吉祥;二瓢舀富貴;三瓢舀子孫;四瓢舀平安;五瓢舀家當。

苗族人結婚流程——回門

水桶裝滿了新娘起肩挑水,大家看著她那起肩艱難的樣子,發出一陣陣笑聲。在路邊、田間看熱鬧的婦女和後生們,也注視新娘換肩的動作靈不靈活,挑水的腳步輕不輕巧。

新娘挑“喜水”只挑一次。挑完後,新娘作象徵性的舂碓,以示她今後能操持家務。舂碓結束,新郎家才請新娘進新房休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