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狂歡模式”已開啟,快來西雙版納“撒潑”!

傣族潑水節,是一個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時間在每年四月。按時序計算,陽曆的四月就相當於傣歷正月。潑水節和漢族的春節一樣,是傣歷新年節,按照傳統習慣,這一天清早,傣族人要採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碧澄清水為佛像洗塵。


傣族“狂歡模式”已開啟,快來西雙版納“撒潑”!


傣族“狂歡模式”已開啟,快來西雙版納“撒潑”!


做完這些以後,群眾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只見熱血沸騰的青年男女們,用銅缽或者臉盆盛水,在大街小巷中嬉戲追逐,逢人便潑水,被潑的人基本都從頭到腳全身溼透。參與進這樣狂歡的節日裡,可以讓人放飛自我。人們相互潑水洗去灰塵,消除疲勞,祈福免除災病!


傣族“狂歡模式”已開啟,快來西雙版納“撒潑”!


潑水節期間,在寬闊的瀾滄江上,還要舉行划龍舟比賽,由數十男女青年奮力划槳前進,兩岸為之駐足喝彩的觀眾人山人海,鑼鼓聲、歡呼聲響徹雲霄。


傣族“狂歡模式”已開啟,快來西雙版納“撒潑”!


“咚!咚!咚!”,象腳鼓敲響起來了,幾十個斜揹著鼓的傣族青年小夥,狂舞在你的面前。鼓聲如雷鳴一般響徹耳際。他們激越的鼓點如狂風一般,他們飛旋的身影如烈火一般,他們飛揚的激情如雄獅一般。容不得羈拌,容不得拘束,青春的身影,揮灑著蓬勃的想象力。


傣族“狂歡模式”已開啟,快來西雙版納“撒潑”!


象腳鼓演奏時,鼓帶掛肩,鼓身斜置於左胯部,左手扶鼓邊,用四指和右手配合、交替拍擊鼓面,右手擊重拍。奏法有正拍、悶拍、指拍、掌拍和拳擊等,情緒達到高潮時,手肘、腳掌和膝部也參加擊鼓,彎腰扭身,千姿百態。


傣族“狂歡模式”已開啟,快來西雙版納“撒潑”!


“哐!哐!哐!”芒鑼在響,踩著律動的節奏,人們不由自主的舞動,七彩的民族服飾閃出七彩的光。在陽光的照耀下,光和影在匆匆交替,豪氣與柔情交織融合。鋩鑼用青銅鑄成,圓盤形,中心突起呈半球形乳狀。演奏時,鋩架置於地面,一人屈膝下蹲,右手搖動連桿,所有鋩棰便同時擊鋩發音。


傣族“狂歡模式”已開啟,快來西雙版納“撒潑”!


傣家人用舞蹈和狂歡來度過愉快的潑水節,傣家人視為聖潔的水用來傳遞親情傳遞友情,也傳遞著他們的美好祝福。水把人們一年的辛勞汗水、煩惱、憂傷衝得乾乾淨淨。把歡樂和聖水灑向遠方來客和過路人,以示對客人的尊敬和歡迎,把友情傳給四面八方的朋友。


傣族“狂歡模式”已開啟,快來西雙版納“撒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