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家溝鎮:"6+"推進,產業扶貧繪出脫貧好風景!

聚焦凤翔脱贫攻坚 | 姚家沟镇:

聚焦凤翔脱贫攻坚 | 姚家沟镇:
聚焦凤翔脱贫攻坚 | 姚家沟镇:

近年來,鳳翔縣姚家溝鎮立足鎮情實際,堅持以 “生態+”為統領,按照“鎮有優勢產業、村有主導品種、片有區域特色”的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思路,圍繞“種養殖業為核心、光伏產業為基礎、旅遊產業為特色”的產業階梯式佈局,大力發展生態種植、生態養殖和鄉村旅遊,產業集群規模初具、效益初顯。

“你看,這片地是我們村合作社今年流轉的,有五十畝左右,今年全部都栽上了花椒!”在姚家溝鎮亢家河村七組,村委會主任楊海軍向筆者介紹到。楊海軍告訴筆者,村裡2017年成立了集體性質的合作社,在發展養殖土雞、中蜂的基礎上,今年又流轉土地發展花椒產業,看中的就是花椒產業廣闊的市場前景。目前,依託合作社帶動,全村產業發展成果喜人,全村土雞養殖規模達2000餘隻,中蜂200餘箱,核桃3000餘畝,花椒300餘畝。

亢家河村原生果實農業專業合作社是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依託財政扶貧資金髮展起來的村級集體合作組織,在全村的產業發展和群眾增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亢家河村的集體經濟發展,只是姚家溝鎮積極探索破解群眾產業發展難題,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提升脫貧攻堅質量的一個縮影。

生態+統領

堅定產業發展思路

聚焦凤翔脱贫攻坚 | 姚家沟镇:

針對過去全鎮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群眾只種植一季玉米的產業發展現狀,鎮黨委、政府立足區域實際,在多次調研後提出了以 “生態+”為統領,按照“鎮有優勢產業、村有主導品種、片有區域特色”的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思路,在全鎮範圍內啟動實施“一區兩園四基地”建設,“一區”即全域旅遊生態先行區的建設;“兩園”即萬畝優質核桃示範園和千畝高寒蘋果示範園建設;“四基地”即優質花椒種植基地、特色雜糧種植基地、適生中藥材種植基地和綠色生態養殖基地的建設。啟動實施了產業脫貧“十百千萬”工程(即:十戶經濟組織帶頭,百戶貧困戶自主發展,8個千畝基地支撐,3個萬畝萬頭特色產業),通過高點定位,堅持因地制宜發展、突出綠色生態,彰顯區域特色,姚家溝以“生態+”為統領的產業集群迅速發展壯大。

支部+帶動

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全鎮只有4個行政村, 3570人的人口分散居住在59個村民小組,面對全鎮4.8萬畝的耕地現狀,定下的產業思路怎麼落地?怎麼發展?是橫亙在姚家溝鎮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通過實施“支部+”帶動的思路,我們打造了‘支部+合作社’、‘支部+能人大戶’、‘支部+基地’、‘支部+金融’的產業發展模式,通過黨建引領,支部帶動,實現了產業的快速落地”,姚家溝鎮人民政府鎮長鬍永康告訴筆者他們的破題方法。

聚焦凤翔脱贫攻坚 | 姚家沟镇: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的是幹部”,姚家溝村宋家塬海拔在1200米左右,晝夜溫差大,是高寒蘋果的適生區,鎮村多次動員群眾,可長期以來蘋果產業就是發展不起來,零星的栽植也因為群眾管護不到位,長勢很差。“群眾動員不起來怎麼辦?咱們支部帶頭幹!”姚家溝村黨支部書記景鎖堂對當年支部會上自己撂下的這句話仍然記憶猶新。在支部的引領下,成立了宋家塬果業合作社,在財政扶貧資金的扶持下,從群眾手中流轉了500餘畝土地,採取土地、資金、技術、勞務等入股方式,建成了300畝山地蘋果示範園,200畝優質花椒示範園。同時按照每戶“3畝蘋果,1畝花椒”的幫扶計劃,吸納貧困戶47戶,按照統一管理、股金分紅的模式,探索形成了“黨支部+金融機構+合作社+貧困戶”的黨建引領產業脫貧模式。在支部的帶動下,群眾有了自主發展的熱情,帶動了貧困戶和全村的產業發展。

通過“支部+”這一模式,姚家溝全鎮4個村共成立6個集體性質的合作組織。

科技+引領

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聚焦凤翔脱贫攻坚 | 姚家沟镇:

青渠村位於鳳翔縣縣城水源地白荻溝水庫的上游,群眾在青渠河的兩岸分散居住,耕地沿河分佈,水源地的保護要求對產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長期以來的玉米產業,如何改變粗放式管理,突破增收的瓶頸?

青渠村黨支部書記陳紅亮為我們揭曉了答案:“我們在產業發展中,注重增加科技投入,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用更為環保經濟的方式來促進產業發展。

聚焦凤翔脱贫攻坚 | 姚家沟镇:

我們看到,青渠河左岸的耕地,已經建成了集中連片的核桃園,核桃是嫁接改造的新品種,畝產高、抗病強;核桃樹下套種的板藍根花開正豔。核桃和藥材套種,減少了農藥的使用,也減少了水土流失,畝產效益有了疊加,村集體收益眼前和長遠統籌兼顧。

我們看到,傳統的玉米產業發展也在逐步轉型突破,在種植技術上,一是大力實施土地深松項目,每年深鬆土地面積1.5萬畝,通過改善土壤結構,減少病蟲害滋生;二是實施秸稈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實現秸稈的高效綜合利用;三是大力推廣地膜玉米種植,實現水肥的高效利用;四是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實現肥效的精準;在產業結構上,糯玉米、水果玉米等新品種也得到全面的推廣,市場前景廣闊,增收效益明顯;在配套服務上,職業農民、科技特派員、土專家定期指導等進一步提升了群眾勞動技能和產業管護水平。

旅遊+示範

增強群眾發展信心

“今年我們家在桃花節期間通過賣玉米糝子和核桃餅,還有我自己採的地軟、小蒜等野菜,就收入了4000多元。”洛峪村貧困戶劉存良高興的告訴筆者。

2019年第四屆桃花節,桃花源景區接待遊客6萬人次,銷售土特產共計30萬元,寶雞電視臺進行了專題報道,姚家溝鎮桃花節已成為寶雞地區鄉村花事、振興鄉村的代表。

聚焦凤翔脱贫攻坚 | 姚家沟镇:

“我們通過桃花節,吸引外地遊客到山裡來賞花遊玩,讓群眾開闊了視野,讓群眾認識到了咱們山裡普普通通的山貨也是能賺錢,再也不擔心產品的銷路問題,堅定了他們發展產業的信心”。姚家溝鎮武裝部部長李少君告訴筆者。

聚焦凤翔脱贫攻坚 | 姚家沟镇:

“山中萬千好顏色,長在深閨無人識,一朝揭開真面目,引來羨者不知數”。長期以來,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等自然條件制約著姚家溝山區土特產走出去,也成為群眾對產業發展缺失信心的根源。著眼這一現狀,姚家溝鎮黨委、政府提出“發展全域旅遊,建設全域旅遊生態先行區”的口號,桃花源景區、藏龍山景區建設卓有成效。桃花節、葵花節等旅遊節會成功舉辦讓姚家溝全域旅遊品牌在全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每年活動伊始,各地遊客蜂擁而至,當地群眾抓住商機,地軟、野菜、土雞蛋、核桃餅等山珍野味成了遊客眼中的“香餑餑”,也為當地群眾拓寬了增收途徑,堅定了群眾通過“旅遊+”發展產業的信心。

電商+撬動

拓寬產品銷售渠道

“我家的土雞蛋現在不愁賣,姚家溝扶貧生態土雞蛋在網上打出了名氣,現在每天開車來買的人很多,而且價很好,基本都在一塊二到一塊五之間。”亢家河村貧困戶蘇栓牢自豪的告訴筆者。

走進亢家河村村委會,醒目的“姚家溝鎮電商扶貧基地”躍入眼簾,產品展銷室內陳列的土蜂蜜、土雞蛋、山核桃、玉米糝等都是地地道道的山區土特產,“生態、綠色”標識格外亮眼。

聚焦凤翔脱贫攻坚 | 姚家沟镇:

姚家溝鎮政府鎮長鬍永康告訴筆者:“我們實施的是 ‘小電商、大撬動’思路,通過電商平臺,在拓寬群眾視野、堅定群眾發展信心、拓展銷售途徑的同時,打響姚家溝土特產的生態、綠色品牌,線上傳播、線下推廣,打造線上和線下融合的產品銷售模式。”

聚焦凤翔脱贫攻坚 | 姚家沟镇:

通過實施電商撬動,全鎮不僅湧現出了“常丫頭”、“滴水山”等一批電商品牌;生態、綠色的姚家溝土特產也吸引了外界更多關注,養殖訂單、種植訂單蜂擁而至,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題,也解決了群眾發展產業後顧之憂。

集體+保障

築牢長效增收基礎

“我們光伏基地目前已發電6.5萬度,帶來收益近5萬餘元,預計到年底,我們光伏產業將為貧困對象戶均增加收入1000元左右。

聚焦凤翔脱贫攻坚 | 姚家沟镇:

姚家溝鎮總貧困人口規模為218戶473人,其中60歲以上貧困老人為186人,殘疾人為108人,大病及慢病患者為115人,這些特殊群體發展產業難度大,增收難度大,脫貧難度大、脫貧後返貧風險高。針對這一現狀,鎮黨委、政府提出大力發展集體經濟,4個村共建立起6個集體性質的合作社,通過股權量化,貧困群眾享受集體分紅來增加收入,鞏固了脫貧成果。

目前,姚家溝鎮各村集體經濟發展良好,我們看到,青渠村合作社百畝核桃園裡套種的板藍根花開正豔;青渠村和亢家河村合作社春季新栽的花椒新綠尚嫩;亢家河中蜂合作社裡蜜蜂外出採蜜方回;姚家溝村合作社裡群眾忙碌著給蘋果疏花疏果、給花椒拉枝定型;我們看到,山披綠衣水流潺潺,春玉米播種的已經掀起了高潮,一派忙碌、一派欣欣向榮……

更為可喜的是,通過三年的努力,如今姚家溝鎮的集體產業基礎已經築牢,萬畝核桃、三千畝花椒、千畝高寒山地蘋果基地已經形成,今年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都會實現收入過3萬的目標,通過測算,集體產業收益後,可為4個村集體每年帶來過百萬的收入,這對夯實組織基礎,增強基層治理有重大意義,我們有理由相信,姚家溝鎮能走出一條適合山區發展的集體經濟之路。

“經把群眾產業做大做優,把集體產業做精做強,支部才更有話語權!”姚家溝鎮黨委書記吳雲表示,全鎮將產業重心放在產業管理及集體經濟發展上,活化資源要素,推動集體收入穩定增加,集體資產穩步增長,讓產業真正成為帶動群眾長效穩定增收的“基石”,助力脫貧攻堅,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聚焦凤翔脱贫攻坚 | 姚家沟镇:

來源|美麗姚家溝

文|苗曉東

投稿請發至縣委宣傳部信息與傳媒組郵箱

[email protected]

來都來了,點個在看再走吧~~~

聚焦凤翔脱贫攻坚 | 姚家沟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