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月底會計處理常見的一個問題

增值稅月底會計處理常見的一個問題

前段時間,有財務朋友(她們公司為一般納稅人)私底下詢問我一個問題:為啥她們賬上“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一直累計著,而且金額越來越大,該怎麼處理?

問題如下:用檸檬雲財稅軟件做賬,每個月的進項稅額在借方一直累計著顯示紅,銷項稅在貸方也是一直累計著,月末在計提增值稅時轉出未交增值稅也是累計的,難道這個數要一直累計這麼?其他會計做賬有沒有這樣的情況?還是到年末要結轉?需要我怎麼做?

經過了解,其平時做賬時,購進貨物和銷售貨物正常的賬務處理如下(為方便理解,以例子形式呈現):

1月購進一批貨物,不含稅金額100萬,稅率16%:

借:庫存商品/原材料等1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6

貸:應付賬款/銀行存款等116

1月銷售貨物一批,不含稅金額200萬,稅率16%:

借:應收賬款/銀行存款等232

貸:主營業務收入2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2

假設當月只發生以上業務,期初增值稅均為0,則1月底應當繳納的增值稅=32-16=16萬元

1月底對應當繳納而未繳納的增值稅做如下一筆會計分錄: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16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16

2月初繳納增值稅的時候,做一筆會計分錄: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16

貸:銀行存款16

每個月都進行這樣賬務處理。問題來了,做了幾個月之後,發現“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這三項金額越來越大,是什麼原因呢?

通過分析以上的會計分錄,我們可以發現:

月底“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餘額32萬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餘額16萬元,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當月應當繳納的增值稅=32-16=16萬元,接下來進行結轉,也就是在結轉的這個地方有點小問題,我們看一下月底的結轉分錄: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16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16

這個會計結轉分錄,兩個會計科目“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和“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都是新增的,沒有涉及到“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餘額32萬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餘額16萬元這兩個,在2月底繳納增值稅的時候: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16

貸:銀行存款16

我們發現,“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結轉掉了,1月底的餘額在2月結轉後就不存在了,但是“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餘額32萬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餘額16萬元

這兩個也沒有動過,且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16萬元這個沒有動過,自然而然每月按照這種會計處理方式,“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肯定會不斷累積下來,且餘額越來越大。

那麼,該如何做呢?其實只要在1月底做這樣一筆會計分錄,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2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6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16

1月底(以後每月月底類似)做了以上這筆會計分錄,相當於把當月月底“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餘額、“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餘額全部結轉掉,後期就不會有餘額越來越大的問題。

問題來了:是不是每月必須做最後這一筆會計分錄?不做行麼?能年底一次性做嗎?

若你們企業增值稅月底結轉採用的是本文章中所列舉的案例的這種做法,如果業務量很少,可以採用簡化方法,年底一次性做,如果業務量較多,建議每月都做,只有做這一筆會計分錄,“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餘額、“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餘額才不會越來越大。

銷項大於進項的情況,每月月底做如下分錄(金額僅舉例參考):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2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6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16

當然,如果當月月底進項大於銷項(即月底存在留抵的情況),如當月月底進項20萬元,銷項18萬元,留抵2萬,那麼月底我們可以只衝減部分,進項餘額留在進項裡面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8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8

做完這筆會計分錄,就不用做其他會計分錄了,我們可以發現,這種情況下,當月月底,只有"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有餘額,餘額為2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