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煙臺日報、今日萊州記者共同見證——— 兩位老兵跨越七十年的“敬禮”

中央电视台、烟台日报、今日莱州记者共同见证——— 两位老兵跨越七十年的“敬礼”

中央电视台、烟台日报、今日莱州记者共同见证——— 两位老兵跨越七十年的“敬礼”
中央电视台、烟台日报、今日莱州记者共同见证——— 两位老兵跨越七十年的“敬礼”

一份《煙臺晚報》,重燃老兵國豐永埋藏心底七十年之久的戰友之情;

一篇新聞報道,拉近江蘇無錫與山東萊州距離,開啟了祖孫三代的深情尋友之路。

5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原華東野戰軍9縱26師獨立92步兵炮連的戰士,現年93歲的潘宗道、89歲的國豐永,穿過歷史的雲煙,跨越千山萬水,歷史性地相擁在煙臺,互訴衷腸。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中央電視臺、煙臺日報、今日萊州記者共同見證兩位老兵跨越七十年的“敬禮”。

“給首長敬禮!”“小國,好好好……”戰爭已遠,韶華已逝,他們是連隊僅存的兩人,一如當初的情誼,唯有那份氣節和擔當至今未散,唯有那份熟悉的親切問候讓人淚流滿面……

一夜無眠

跨越千山萬水共赴約

從萊州市到煙臺高新區,距離不遠,僅2個多小時車程,但行駛在路上,國豐永卻覺得太過漫長,一遍遍問著,“還有多遠?”

這一天,國豐永終於要和他一直掛念的老首長見面了。前一夜,他興奮得像個孩子,一夜無眠,心裡想著見到老首長時要說的每句話、每個動作,回憶著跟老首長在一起的點滴往事……

“首長好!”11時許,煙臺市誠悅大酒店,透過車窗,國豐永一眼看到了站在臺階下的老首長,他推開車門、整理衣裝,蹣跚的腳步往前緊邁了兩步,一個立定站好,“給首長敬禮!”

“小國,好好好……”翹首以盼的潘宗道瞬間熱淚盈眶,他張開雙臂,與國豐永相擁而泣,淚痕交加。

為了這戰爭勝利後的一個敬禮、一個擁抱、一次相聚,他們等了70年。

老兵團聚,白髮鬢鬢,皺紋深深地刻在了額頭,可當年那段崢嶸歲月,那份過命之交,依舊記憶清晰,終生難忘。

“還記得當年咱連隊的那些人嗎?”“怎麼不記得,印象太深刻了,可惜現在就剩下咱倆了……”坐在椅子上,兩位戰友神情凝重地陷入深思。

相比之下,國豐永記憶比潘宗道要清晰一些,有些事,潘宗道已經模糊不清,國豐永就提醒一下。“我記得當年,繳獲了一雙布鞋,你自己沒捨得穿,卻把它讓給了我,那可是‘寶貝’啊。”“對對,那時候你是通信員,需要到處跑路幫我去傳令,你比我更需要嘛。”

“我們兩個一起打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當時子彈就從我們臉邊飛過。最危險的時候,你衝在前面,寧可自己吃子彈也不能讓我吃槍子,這種戰友情是經歷生死考驗的,一輩子忘不掉。”潘宗道說。

“小國呀,是一個好兵,品質好,性格好,很機靈、又勇敢。當年分開後,我沒想到他還活著,更沒想到我們還能再見面。”潘宗道哽咽地說。在部隊,他們就是生死與共的戰友,就是患難與共的兄弟,他們之間的情誼用任何詞彙都無法形容。

交談中,兩位老人的手一直握在一起。潘宗道為這次相見專門寫了一首詩:“槍林彈雨戰友情,生死患難賽兄弟,70年前建戰功,70年後再相聚,鐵心永遠跟黨走,衷心讚頌習主席,紅色基因傳新人,強國強軍創奇蹟。”國豐永聽了,淚花頓時湧出眼眶,與潘宗道的手握得更緊了。

一份《煙臺晚報》,憶往事崢嶸歲月

江蘇無錫,對於老兵國豐永來說,陌生而又親切。他不知道無錫具體在哪兒,有多大,離家有多遠,但因為一份《煙臺晚報》,他牢牢記住了———無錫,那是老首長潘宗道現在住的地方。

“老國!27軍潘宗道上報了!現在住在無錫!”2017年8月的一天,同村人給國豐永送來了一份《煙臺晚報》,在慶祝建軍九十週年特別報道中,刊發了《原27軍老兵憶當年,崢嶸歲月壯心不已》的新聞。

潘宗道!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指導員嗎?是百萬軍中取敵將首級的英雄嗎?他現在還好嗎?看到照片那一刻,國豐永潸然淚下,久久不能平靜……

輕輕愛撫著報紙,戴上老花鏡,國豐永坐在書桌前認真地讀著每個字,每句話。年輕時的崢嶸歲月再次重現……

潘宗道於1944年參軍,老家在海陽市;國豐永於1948年入伍,老家在萊州市。他們的初次相識,是在1948年。

當年,潘宗道任26師獨立92步兵炮連指導員,他所在的部隊參加濟南戰役,120多人的連隊傷亡56人,亟待補充新員。國豐永所在的西海軍區獨立二團接到命令,補入潘宗道所在部隊。國豐永因表現突出,到連部當通信員。由此,兩人開始了一段生死與共、守望相助的崢嶸歲月。

在他的印象中,潘宗道不僅英勇無畏,做政治思想工作也十分厲害。“當時他經常給我們上思想政治課,全連戰士坐在下面安安靜靜地聽,講得好,聽不夠,我們都愛聽!”國豐永說。潘宗道說起話來一套一套的,戰士們都很佩服他。

潘宗道也經常找國豐永談話,每次都是語重心長,像兄長一般。“他總和我說,要好好幹……”雖然時隔七十年,但這句話已在國豐永心裡紮了根,永遠抹不掉。

在2年時間裡,他們經歷血與火的洗禮,立下赫赫戰功,圓滿完成上級交給的戰鬥任務。直到部隊準備開赴抗美援朝戰場前夕,潘宗道升任營教導員,國豐永成為九縱炮兵團的通信兵,兩人分開戰鬥,失去了聯繫。

1952年,國豐永多處負傷,從朝鮮歸國,回到萊州務農。潘宗道參加完抗美援朝戰爭,後任集團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等職,最終定居無錫。

一份思念,三代人苦尋“老首長”

往事歷歷在目,思念湧上心頭。

如獲至寶的國豐永將這份《煙臺晚報》鎖在櫃子中,想首長的時候便會拿出來看一看、讀一讀。對他來說,這是一種精神的寄託,也是一種特殊的相聚。

然而,在他心裡,期待著一個跨越70年的真正的團圓。“我想走到老首長面前,敬個禮,想握緊老首長的手,當面說一句:首長好!”從報道中,國豐永得知,潘宗道目前住在無錫,雖然僅有幾個字的線索,但對於他來說,已十分知足。

按耐不住心中的思念,國豐永立刻撥通了大兒子的手機。“我一定要找到我的老首長!”國豐永給當兵的大兒子下了一個死命令,不管多難找,找多久,必須找到潘宗道!

“當時就知道住在無錫某幹休所,但是不清楚具體位置,託朋友打聽了一年多,但始終沒有消息。老爺子著急了,一見面就說這個事情。”大兒子國建斌說。為了儘快找到潘宗道,他給自己在當兵的女兒、女婿下了任務,經過多地輾轉,多方打聽,最終在2018年春節後尋找到了潘宗道。

“聽到這個消息後,老父親高興壞了!電話裡激動地說不出話來了!我們作兒女的也為他們這份戰友情感動,真是太難得了。”國建斌說。

今年春節,兩位老人通過手機視頻相互拜年。時隔七十年,潘宗道仍然親切的叫國豐永為“小國”,國豐永也堅持稱潘宗道為“老首長”。“每次視頻,都是父親最幸福的時刻,他們的感情沒有淡,他們的情誼沒有變,讓人羨慕又感動。”去年“十一”期間,國建斌和女婿特意去了一趟無錫,拜訪了潘宗道,並轉達父親的祝福和願望,希望找一個合適的機會,兩位老人能夠團圓相聚。“潘老也十分激動,說一定要見一見,全連一百多人,現如今只剩他們兩人……”

在兩人戰鬥的地方,在兩人誓死守護的家鄉,潘宗道與國豐永的相聚,對他們來說也許了卻了一樁心願。但民族英雄捨生忘死、英勇無畏的故事和精神,將深刻印在這片土地,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編後語 :

硝煙遠去,耄耋老兵淚眼再聚首,不僅談論過往的艱辛與執著、血性與擔當,有著說不完的故事和話題,也相互囑咐對方保重身體,為了下次的再相聚。

“我們的老戰友剩下不多了,我希望咱們有這次團聚,還有更多次團聚。”潘宗道這樣表達期盼。

“請首長放心,保證完成任務,也請您一定保持身體健康。”國豐永響亮回答。

今天,兩位飽經戰火考驗的老兵將要”短暫“告別。從此,他們又將天各一方。但不管我們的民族英雄身在何方,我們都會深深地為他們祝福:祝願身體安康,晚年靜好。

記者 邵立強 孫鳳麗 任文媛 煙臺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