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有升 一季度高科技產業表現搶眼

本報記者 張偉報道

今年第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比去年第四季度回升0.8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回升0.3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2%,快於第三產業整體增速14.2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開局平穩、預期向好,信息通信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這是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日前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透露的信息。

實現了開門紅

黃利斌介紹說:“一季度工業經濟運行實現平穩開局,我用四句話概括一季度的工業經濟運行特點。一是總體平穩,穩中有升;二是政策給力,信心提振;三是市場回升,預期改善;四是穩中有憂,壓力猶存。”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製造業增加值增速達到7.2%,分別高於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0.2個和0.7個百分點。一季度規模以上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增加值增速分別增長10.6%、9.5%。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長陸峰看來,一季度的各項數據顯示開局良好,表明了過去幾年,我國大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推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等促進經濟增長的系列措施成效開始顯現,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抵禦外部干擾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國家高新區是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載體。近日,多家國家高新區都宣佈了今年一季度實現“開門紅”的好消息。如天津高新區今年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其中,高端裝備製造業增長16.8%。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營利性服務業收入增長51%。重點企業中,中科曙光、西門子、力神電池、施耐德等19家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合計增長44.7%。無錫高新區一季度新增科技企業123家,新增註冊資本1000萬元以上重點科技企業25家。園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一季度完成產值375.23億元,其中集成電路產業同比增長24.7%。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都保持了兩位數增長。

更多的高新區企業依靠科技創新保持了快速增長。如中關村企業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今年一季度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突破,打造了全球首款內嵌人臉識別模塊的高端安防攝像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5%。另一家中關村明星企業用友網絡,聚焦數字化主航道,加快研發破局,加速產品發展,升級客戶運營體系,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6%。其中,公司雲服務業務收入(不含金融類雲服務)同比增長95.0%,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為應對深刻變化的內外部環境和經濟運行的下行壓力,中央確定的重大政策加快落地,市場預期明顯改善,企業信心極大提振,下行壓力得到抒解。” 黃利斌總結道。

5G商用步伐在加快

5G時代是一個融合的時代,工業、交通、醫療、能源、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都將隨著5G的融合擦出新的火花。北京接通第一個5G手機電話、中央電視臺在5G+4K上進行應用……近期,關於5G落地應用的消息層出不窮。

“這些僅僅是5G剛剛邁出的一小步。”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 5G的應用會比4G更為豐富,很多領域都將受到關注,目前來看,最成熟的發展方向在於沿著4G的路徑往前延伸的消費領域。在社會生活方面,5G將提供超高清視頻,在新一代或者下一代的社交網絡、浸入式遊戲等領域促進人類交互方式再次升級,還將通過虛擬現實,為人們帶來音樂會、運動賽事身臨其境的新體驗。

“除了生活外,還有生產上的應用。目前比較期待的、有起飛態勢的是汽車領域。” 聞庫進一步表示,因為5G,今後的汽車領域將會產生很大改變,隨著汽車和通信的不斷融合,車聯網的不斷髮展等將給人們帶來嶄新的出行美景。

此外,在工業領域,我國現在工業分類中有39個工業大類,具備大而全的完整工業體系,不同工業門類需求各異,各類需求隨著5G的發展,隨著工業智能化、數字化的發展,使得它們不斷地融合滲透,為製造業的轉型升級賦能,助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國內外5G推進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我國利用體制機制優勢大力推進5G網絡測試和部署建設,支持華為等5G核心企業‘走出去’,且越來越多的國家表態採購華為設備建設國家5G網絡,表明我國在支持5G發展方面已經贏得了一定的先發優勢。”陸峰分析認為, 5G作為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基礎設施,將對消費領域、生產領域,特別是生產領域產生深遠影響。

5G正式商用有沒有具體時間表?“我想這個時間不會太長。”聞庫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和企業一起加大工作力度,加速產業鏈的成熟,加快5G的商用步伐,早日向用戶提供5G的服務。”

新能源汽車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據行業協會統計,今年第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4萬輛和29.9萬輛,產銷同比分別增長102.7%和109.7%。從增幅數據來看,提振人心。

“這一速度是在財政補貼逐年退坡的基礎上完成的。”黃利斌指出,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推廣規模全球領先,技術水平顯著提升,整車和關鍵零部件均取得長足進步。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順利推進,特別是《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的實施,標誌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的長效機制在不斷完善。

黃利斌解釋說,今年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政策做了一些調整,也是基於2020年以後補貼政策全面退出,並根據新能源汽車規模效益、成本等因素,以及補貼政策退坡退出的規定,綜合考慮各方因素作出的調整,有助於發揮補貼政策的基礎性、導向型作用,促進產業優勝劣汰,防止市場出現大起大落。

從整體上看,我國已建立起全球最為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支持體系。同時,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結構也在逐步優化,在乘用車銷售中的佔比進一步提高,個人消費市場也在快速興起。

“下一步,我們將通過以下措施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汽車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黃利斌闡述說,一是堅持創新驅動,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加快產品升級換代步伐,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二是加快充電設施建設,優化公共充電樁佈局,研究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基礎上,給予更多使用環節的優惠措施,提升用戶使用體驗。

三是完善扶持政策,實施《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及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建立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的長效機制,引導地方財政補貼從鼓勵購買向支持充電設施建設、補貼充電服務費等使用環節過渡。

四是健全體制機制,完善新能源汽車監管信息平臺,建立健全安全檢查制度、消防救援體系、安全事故調查處理機制等,提高新能源汽車的安全運行水平。

“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可能會超過150萬輛。” 黃利斌判斷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