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也是邊城,比沈從文先生的《邊城》還要美,不信您去撫遠瞧瞧


夏日早晨3:30,我便登上了黑龍江撫遠市西側無名山高高的電視塔上。微風帶著涼意,送來了柞樹和白樺樹的清香,山下,邊地撫遠市還未從睡夢中醒來。那曾在夜風中獵獵作響的網灘船帆,現出色彩和輪廓。一輪紅日,破開雲層,將自己的光芒灑遍邊地。

俯視這片富饒美麗的國土,但見江水環繞,景色如畫,撫遠,一個美麗而又遙遠的地方。撫遠地處黑龍江、烏蘇里江交匯的三角地帶。地理方位是東經133° 40′ 08″至135° 5′20″,北緯47° 25′30″至48° 27′40″,是我國的最東部,也是我國最早見到太陽的地方。

全市總面積6262.48平方公里。東、北兩面與俄羅斯隔黑龍江、烏蘇里江相望,南鄰饒河,西接同江。全市邊境線長275公里。市政府所在地撫遠鎮距俄羅斯遠東第一大城市--哈巴羅夫斯克市航道距離僅65公里。烏蘇鎮距離俄西伯力亞大鐵路在遠東地區最大編組站卡雜科維茨沃2.5公里。


在黑龍江省對外開放的總體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中央電視臺一檔旅遊節目說,撫遠市,在我國的東北邊陲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扼住這裡,就扼住了三江水系的交通命脈,黑龍江要走向大海,沒有撫遠的話,後果不可想象。

陪同我的撫遠市攝影家協會王主席介紹說,撫遠總人口十餘萬人,耕地面積70萬餘畝。農村人均佔有耕地30畝,是全國人均佔有耕地面積最多的地方,這幾個數字足見其幅員遼闊了。

為了深度體驗這個遙遠的地方,王主席帶著我們一行穿行在撫遠的山水之間。這個地處三江平原腹地縣份,資源豐富,立足黑土地形成了自己的產業特色。

農業,作為命脈,是撫遠的支柱產業,全市宜農荒地120萬畝,宜牧荒原160萬畝,宜林面積88萬畝。以種植業為主,同時加強蔬菜生產基地、畜產品生產基地和名優特魚產業化基地建設,形成農、林、牧、副、漁多元開發的格局。撫遠境內有大小河流56條,湖泊泡沼700多個,是我國名特優魚類主產區,共有魚類21科76種,經濟魚類11科34種。

其中較著名的有“三花五羅”、鯉、鰱、鯽等,是我國鱘鰉魚、大馬哈魚及其魚子的主產地。撫遠縣域內還有多種珍稀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和具有開採價值的礦藏。山林中棲息馬鹿、黑熊、野豬等野生動物;白天鵝、丹頂鶴、白鸛、鴛鴦等珍禽在撫遠境內的國家級三江自然保護區內自由嬉戲。地下蘊藏著花崗岩、黃金、瑪瑙石、草炭、礦泉水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花崗岩資源總貯量2.6億平方米,開發利用價值較高,是一筆巨大財富。


撫遠有著“中國鱘鰉魚之鄉”、“中國大馬哈魚之鄉”之稱。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兩條大界河給了撫遠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良好的水產資源,使之成為我國東北特種魚種類最全,產量最多的地區。國際上一些重要的宴會使用的魚子醬,有一部分來自撫遠。

在撫遠,我參觀了市裡的鱘鰉魚養殖和繁殖基地,被這個邊陲市的特色產業所折服。據悉,養殖鱘鰉魚的收益十分可觀,已經成為當地財政的來錢之路。這個縣開發的“三江牌”小包裝鱘鰉魚子醬、大馬哈魚子醬深受市場青睞。

撫遠山清水秀、泡沼星羅,土地肥沃,是發展綠色食品生產得天獨厚的優勢產區。綠色稻米、綠色大豆、綠色蔬菜、名優特綠色魚米和綠色畜產品帶活了一方經濟,富庶了一方群眾。

撫遠旅遊資源豐富,黑瞎子島和烏蘇鎮都在撫遠,為這裡發展旅遊業奠定了基礎,如今這裡遊客如織。

烏蘇鎮東方第一哨美不勝收。

撫遠旅遊景點連綿,是旅遊的好去處。

抓住通貿興邊的機遇,撫遠邊境貿易後來居上,在黑龍江大有名氣。

登高遠眺,滿目綠意蔥蔥,三江溼地、界江風光、異國氣息撲面而至;俯瞰腳下,黑龍江、烏蘇里江共同滋潤、哺育、託舉著這片青山懷抱裡的沃土愈發美麗。

這是一片沸騰的土地,對遊人充滿了神秘和誘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