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第二次住房改革":放棄香港模式,轉用新加坡模式

字數:1717, 閱讀約6分鐘,作者:InvestIn 編輯:InvestIn

​深圳

"從香港一側拍攝深圳灣大橋"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40年來,深圳已從一個農業小鎮轉變為一個蓬勃發展的現代化大都市。

摘要:1. 根據上月發佈的一份政策文件顯示,深圳將計劃提供100萬套住房,其最低價格僅為目前市場價格的一半。2. 高額的生活成本被視為驅趕外來務工人員的一個重要因素。

深圳作為國內經濟和科技的領跑者。也是房價最昂貴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國內外媒體和人們關注的焦點。現在它準備從新加坡住宅政策的"劇本中借來一頁"提供更多的補貼住房,用於改善深圳房價帶來的高額生活成本,摒棄了住房所有制改革推出20年以來,國內城市所遵循的香港模式。

根據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4月29日發佈的一份諮詢文件顯示,這個被稱為中國硅谷的城市,將提供100萬套政府補貼住房,其最低價格僅為目前市場價格的一半。

補貼住房將均分為三部分,包括:

1. 按市場租金的30%出租的公共租房。

2. 按市場利率的一半出租的經濟適用房。

3. 按市場利率的60%出租的其他住房。

李宇嘉,深圳房地產評估與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學家,表示:"目前,我們仍沿用香港模式,其中大多數房屋作為商品建造和銷售,這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廉價公寓為普通勞動者而設計,這就導致投機者的出現,抬高深圳普通勞動者的生活正成本,而不是我們想看到的。""他說,"深圳的這一舉措,目的是希望成為引用新加坡住在計劃的城市先鋒,將更多的住房分配給幫助建設深圳尋求住所的普通勞動者,並能讓他們負擔的起。"

該措施也被視為深圳致力於實現其去年6月的承諾——到2035年提供170萬套住房,其中60%將由政府補貼。

李宇嘉指出,2018年深圳政府資助的住房佔深圳總存量的比例不到20%,相比之下,香港為45%,新加坡超過80%。

分析人士稱這場雄心勃勃並勢在必行的住房計劃為"第二次住房改革"。第一次改革是在1987年,當時國家開始在一些"先鋒城市"進行實驗,結束了由國有企業發放住房的做法。那年深圳舉行了國內第一次土地拍賣,開創了商業房地產市場時代。

​深圳

"改革開放"40年來,深圳已從一個農業小鎮轉變為一個蓬勃發展的現代化大都市。

房地產經紀公司米德蘭控股(Midland Holdings China)首席分析師何菲(Fion He)表示:"由於越來越多的人將住宅作為資產增值的工具,深圳的房價飆升得太高,目前的平均房價遠遠超出了普通民眾的平均承受能力。"

據世邦魏理仕房地產諮詢公司(CBRE)對全球35個城市的調查,深圳是中國最大的科技公司華為、中興通訊和騰訊的所在地,是全球第五大最昂貴的城市,平均房價為每平方米52600人民幣(每平方英尺726美元)。

生活費用高,給城市裡的年輕人和外來勞動者帶來了沉重的負擔。30多歲的楊先生是湖北人,目前在深圳的一家遊戲公司工作,他說:"這裡的工資很高,但生活卻不是。妻子和我省吃儉用四年,為了支付房子的首期付款,但如果房價像過去幾年一樣繼續上漲,我們的存款就沒有希望能支付這筆錢,最後可能會考慮搬到廣州等其他城市,或者乾脆回老家生活。"

"對於深圳這樣的城市來說,這是個大問題。失去有技能的外來務工人員就意味著失去對經濟增長引擎的控制。"世邦魏理仕中國資本顧問執行董事周喬說。深圳對新加坡模式的採用也呼應了國家"房住不炒"理念。

根據新加坡的住宅政策,總收入不超過12000新加坡元(59232人民幣)的家庭有資格申請公共住房。

今年2月,在距離市中心15分鐘車程的新加坡加冷,一套住宅面積65平方米的公寓以37.4萬新加坡元(184.6萬人民幣)的價格出售。

新加坡90%的住房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曾稱讚新加坡補貼的住房措施,併為自己解決住房危機的政策提供了靈感。

專家認為,深圳的經濟已超過香港,此舉為國內住房道路開闢了新的方向。

"與香港和其他主要大陸城市不同,深圳沒有一個很大的土地銀行,政府需要開發一些新的土地,否則將不得不投入現金來重新開發現有的地產。"成都西南財經大學李教授說,"與大多數中國城市不同,深圳政府不依賴土地銷售收入。這就是為什麼政府有勇氣做出改變。"

2018年,深圳市土地出讓收入不到450億元人民幣(66.8億美元),約佔上海土地出讓收入的五分之一,佔北京土地出讓收入的四分之一。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您的關注就是我們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