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病蟲害防治3大誤區及科學對策,踩過多少坑,就知道有多痛

在小麥種植過程,病蟲害時常會給小麥造成減產,嚴重製約了小麥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為此,作為相關工作人員,應該積極結合實地,歸納總結,不斷研究、制定、試驗最科學的小麥病蟲害防治方法,促使豐收增產,減輕農民的植保工作強度。

小麥病蟲害防治3大誤區及科學對策,踩過多少坑,就知道有多痛

1、小麥病蟲害防治的誤區

  • 1.1 無法準確把握病蟲害最佳防治時間

想要做好小麥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種植戶首先要掌握好小麥病蟲害的最佳防治時間,如此才能夠有效的防治病蟲害。但是,小麥種植戶主要以農民為主,大多數人在種植小麥方面缺少科學指導。對於小麥病蟲害,一直都是以自己以往的種植經驗進行防治工作,並沒有對其進行科學的防治,也沒有掌握小麥的生長規律和病蟲害的發生規律。這就會導致錯過小麥病蟲害的最佳防治時機,最終導致小麥病蟲害問題更加嚴重。比如在三四月份應該進行小麥枯紋病的防治工作,但是由於種植戶的防治意識不強,從外觀上看不出小麥已經發生病蟲害的時候,小麥就是處於健康生長的,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枯紋病的潛伏期十分明顯,發病前期沒有明顯徵兆,不易被發現,當枯紋病被發現的時候已經開始蔓延,這時候就已經錯過了最佳防治時期,小麥大量減產帶來的經濟損失已經在所難免。

小麥病蟲害防治3大誤區及科學對策,踩過多少坑,就知道有多痛

  • 1.2 胡亂使用病蟲害防治藥劑

由於小麥病蟲害的種類有很多,針對各種病蟲害所研發的防治藥劑也多種多樣,但是每一種病蟲害的發生都有其主觀原因,也可能因為受到了氣候與溫度的變化導致了不同病蟲害同時發生。所以,種植戶在使用病蟲害防治藥劑的時候應該對病蟲害的發生原因進行分析,然後再根據病蟲害的種類使用能夠對其產生治療作用的藥劑。但是,由於種植戶並沒有完全掌握不同藥劑的使用方法,當病蟲害發生之後也沒有對病蟲害的成因進行合理的分析,這就導致可能會出現病蟲害藥劑不能夠達到防治效果的問題,濫用藥劑不僅不能夠防治小麥病蟲害,還會加速病蟲害抗藥性形成、影響小麥本身的正常生長。

小麥病蟲害防治3大誤區及科學對策,踩過多少坑,就知道有多痛

  • 1.3 灌溉方式存在誤區

據調查研究顯示,能夠導致小麥病蟲害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麥田的溼度與小麥病蟲害的發生有直接的關係。在對麥田進行灌溉工作的時候,種植戶對灌溉水量並不能很好的掌握,過度灌溉會導致小麥根莖發生漚根、腐爛,導致小麥長勢衰弱甚至死亡,增加病蟲害侵入成功率,大大提高病蟲害爆發風險。所以,種植戶在對麥田進行灌溉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小麥的具體生長情況來決定灌溉的程度。

小麥病蟲害防治3大誤區及科學對策,踩過多少坑,就知道有多痛

2、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對策

  • 2.1 小麥播種前病蟲害防治技術

2.1.1 在小麥進行播種之前,要對其種植地進行滅原茬工作。這主要是因為上一季作物可能會遺留一些雜草和病蟲害病菌,導致病菌、蟲卵基數過大,氣候適宜時大面積爆發。所以,在小麥播種之前,除茬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2.1.2 除原茬是播種前的第一項工作,接下來還要對種植地的土壤進行分析。要準確分析該地土壤是否適合小麥種植、適合種植哪些品種的小麥,土壤與小麥品種契合度越高,病蟲害發生的幾率越低,小麥優質高產的可能性也越大。

2.1.3 小麥種植前的最後一項工作就是確定種植時間。種植時間不僅要考慮氣候與溫度,還應該對當地病蟲害發生規律進行分析,比如有些多發枯紋病的種植區域就要儘可能的錯開枯紋病的發生時間,進而最大限度的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小麥病蟲害防治3大誤區及科學對策,踩過多少坑,就知道有多痛

  • 2.2 小麥播種時病蟲害防治技術

小麥之所以會爆發病蟲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播種時沒有做好防治工作。在正式進行小麥播種工作之前,可以使用將小麥種子浸泡在病蟲害防治藥液中進行浸種或包衣,浸種或包衣的目的是為了讓小麥種子表面形成藥劑保護膜,這層保護膜能夠在小麥萌發、幼苗生長期起到一定的預防病蟲害侵襲的作用,從而減少小麥前期的病蟲害發生。當然,任何一種浸種劑、包衣劑不可能通吃全國,各地還需根據當地病蟲害流行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藥劑,科學調配,以達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小麥病蟲害防治3大誤區及科學對策,踩過多少坑,就知道有多痛

  • 2.3 小麥返青拔節時病蟲害防治技術

小麥返青拔節期是最容易發生病蟲害的時期,此時,麥蜘蛛和枯紋病是高發期,並且蔓延速度非常快,一旦爆發迅速傳播,導致更多小麥大面積爆發。所以,種植戶一定要做好小麥返青拔節時期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在具體的防治過程中,種植戶要定期對小麥的生長情況進行檢查,及時發現病蟲害隱患,在合理時間內噴灑農藥,以此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對於小麥返青拔節時期產生的病蟲害主要有以下幾種,具體防治措施如下:

2.3.1 根腐病

生產上土壤溫度低或土壤溼度過低或過高均易發病,土質瘠薄或肥水不足抗病力下降及播種過早或過深發病重。對於根腐病,可以採用80%多菌靈進行噴霧防治,對於根腐病嚴重的地塊,要每隔7天就進行一次藥劑防治。

2.3.2 灰飛蝨

灰飛蝨是一種能夠傳播病毒的病蟲害類型,如果不及時進行處理,就會導致叢矮病的發生,對此,應該採用70%吡蟲啉+2.5%聯苯菊酯進行噴霧防治。

小麥病蟲害防治3大誤區及科學對策,踩過多少坑,就知道有多痛

  • 2.4 小麥灌漿期病蟲害防治技術

小麥灌漿期一般都處在外界環境溫度較低的時候,在此階段,也是病蟲害最容易入侵的時候。所以,種植戶在小麥灌漿期一定要對其進行保護,灌漿時期的小麥需要重點防範的病害是白粉病,可選用己唑醇、戊唑醇、咪鮮胺等藥劑進行預防。

小麥病蟲害防治3大誤區及科學對策,踩過多少坑,就知道有多痛

  • 2.5 小麥結穗期病蟲害防治

除了小麥灌漿期,小麥結穗期也是病蟲害多發時期,此時,白粉病、吸漿蟲、赤黴病可能會隨時發生,種植戶一定要對此做好防治工作,減輕病蟲害的破壞程度。同時,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開始熱衷於綠色食品,所以,在農藥的使用方面,既要保證農作物的豐產,還要保證農作物具有較好的食用性。具體做法如下:

2.5.1 吸漿蟲

吸漿蟲往往在小麥抽穗期出現,肉眼可見,一般2~3頭為一組。吸漿蟲的防治要從孕穗期抓起,孕穗期至抽穗前,可用5%毒死蜱顆粒1000~1500g/畝,加20~25kg細土,均勻撒在麥壟內,灌一次水,效果更好。抽穗後噴施4.5%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每畝噴液量不少於30kg。注意集中處理,避免反覆發生。

2.5.2 赤黴病

小麥赤黴病屬於典型的氣候性病害,若抽穗揚花期出現連續陰雨、大霧或結露天氣,極易發生流行。赤黴病的防治需要抓住一下幾個關鍵點:第一,見花打藥,小麥齊穗至揚花初期是預防控制小麥赤黴病的最佳時期;第二,雨前用藥,小麥揚花期若遇到3天以上連續陰雨天氣很容易大爆發。所以,一定要在雨前用藥或在第一次用藥(揚花初期)後5-7天再次施藥,進行第二次防治。第三,隨藥用肥,在防治赤黴病的藥劑中加入磷酸二氫鉀或水溶肥,不僅可以增強小麥抵抗力,減少病害發生,而且還能有助小麥灌漿,提高產量。可用藥劑有珍管用、戊唑醇、噻黴酮、氟硅唑等。

小麥病蟲害防治3大誤區及科學對策,踩過多少坑,就知道有多痛

3 結語

綜上,我國是農業大國,在小麥種植過程中,有效預防病蟲害的方法很多,但應該時刻堅持以防為主,以治為輔的原則,在實際病蟲害防治過程更要不斷深入實際,不斷明確病蟲害產生原因,從而制定科學的防治措施,進一步為農業發展提供有效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