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2018年僅25家上市藥企虧損(1)

新京報:2018年僅25家上市藥企虧損(1)

創意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104家淨利潤出現負增長,60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超過50%

2018年是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頂層設計發生深刻變化的一年,國家醫保局正式掛牌,藥品集中採購政策快速落地,藥品質量與控費雙管齊下,加速進口替代,控制醫保費用合理支出。在醫藥商業方面,兩票制全面推進,重構商業生態,資源逐漸向龍頭企業集中,行業格局正在被重塑,醫藥行業整體承壓。

過去的這一年,醫藥行業整體表現如何?同花順提供的2018年醫藥生物行業年報數據顯示,截至4月30日,A股293家上市醫藥生物企業中,除*ST長生外,292家上市醫藥生物企業均已發佈2018年年度報告,儘管僅有25家藥企出現虧損,卻有104家的淨利潤出現負增長,多數企業在年報提及了政策對行業帶來的壓力及採取的應對措施。

104家藥企淨利潤同比下滑

發佈年報的292家企業中,僅有25家企業出現虧損,虧損最嚴重的前三位分別為ST冠福、千山藥機和人福醫藥,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27.12億元、-24.66億元、-23.58億元。

2018年,共有104家上市醫藥生物企業的淨利潤出現負增長,下滑最厲害的3家藥企為海正藥業、太龍藥業、陽普醫療,分別同比下滑3730.15%、2349.17%和1325.99%。

2018年,淨利潤同比增長最大的3家企業分別為華北製藥、中源協和、聖濟堂,分別同比增長703.03%、471.58%和442.17%。

營收方面,46家企業營收出現下滑,同比下滑最嚴重的前三家企業是國發股份、國新健康、啟迪古漢,分別下滑48.32%、48.11%和45.91%。

營收與淨利潤均出現負增長的有35家企業,如上海萊士、珍寶島、爾康製藥、未名醫藥等

在292家企業中,共有60家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超過了50%,包括復星醫藥、信邦製藥、國藥股份、華海藥業等。其中資產負債率最高的為千山藥機,2018年負債率高達168.53%,負債總額為42.95億元。負債率最低的是明德生物,負債總額僅為2455萬元,負債率為3.98%。

33家藥企銷售費用超營收50%

292家上市藥企中,有33家企業的銷售費用佔營收比超過50%,排名前三位的是國農科技、靈康藥業、龍津藥業,分別為73.84%、72.78%、72.21%。而銷售費用數額最多的前五位分別為上海醫藥、復星醫藥、步長製藥、華潤三九及恆瑞醫藥。儘管上海醫藥銷售費用的數額最高,為110.58億元,但其佔營收比只有6.95%。而步長製藥的銷售費用為80.36億元,佔營收比達到了58.81%,是這五家企業中唯一超過50%的企業。

對醫藥生物行業而言,研發是產業技術進步的核心,也是戰略制高點。隨著近年來國家對醫藥生物產業創新發展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我國醫藥生物企業在研發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研發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2018年,研發投入金額最大的是恆瑞醫藥,其次復星醫藥和邁瑞醫療,研發投入金額分別為26.70億元、25.07億元和14.20億元,研發投入佔營收比均超過了10%。在已公佈研發投入的281家企業中,有36家企業研發投入佔營收比超過10%,佔比最高的前五名企業分別為貝達藥業、沃森生物、國新健康、廣生堂和九安醫療。

政策密集發佈,醫藥行業整體承壓

醫藥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也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自2015年藥審改革以來,醫藥行業在醫療、醫保、醫藥不同角度確立新的行業規則。

2018年以來,在招標降價、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全面推進、化學藥品註冊新分類改革方案初步實施、藥物臨床試驗數據核查流程化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醫藥企業研發成本加大,大部分企業受到了衝擊,生產動能有所下降,行業利潤總額增速放緩,低於主營業務收入增速。

“化藥的暴利時代已經結束,規模和研發將是今後的主基調,持續多年的研發投入絕對數額越多,擁有規模化產品的企業發展態勢越好。”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諮詢中心創始人史立臣指出,今年造成行業壓力大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醫保控費,整個行業價格調整壓力非常大,造成了行業分化嚴重。未來的化藥領域,一定是研發能力強或者合作能力強的企業能站穩腳跟,比如像恆瑞醫藥這類以研發為主要導向的企業。

中藥領域分化更為嚴重。老品牌、產品種類多的中藥企業,如同仁堂等業績明顯還不錯;品牌知名度低、沒有主銷中藥產品的企業業績表現不佳,尤其是中藥注射劑為主的企業,受限制輔助用藥政策的影響,業績下滑明顯,如大理藥業、龍津藥業等。史立臣認為,中藥發展的未來一定是在公立醫療機構之外,因此,中藥企業應該在藥店、診所、中醫院發力。

在生物藥領域,以利潤型產品為主,但需要企業捨得投入研發,而此時正是整合研發資源的好時機。史立臣建議,如果自身沒有研發資源、平臺及人才,企業可以通過尋求合作的方式進入該領域。

史立臣強調,企業想要尋求發展,必定要先做好自己的產品戰略,再以疾病為導向優化產品結構,才能謀求大發展。

支持我們請關注或使用評論功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