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衛星已發射43顆,為何卻還不能全球組網

11月19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北斗三號第18、19星,這也是北斗衛星自2000年開始發射以來的第42和43顆。隨著這兩顆衛星的成功入軌,北斗三號基本系統的部署圓滿完成,系統將於今年年底前開通運行。

北斗衛星已發射43顆,為何卻還不能全球組網

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搭載2顆北斗三衛星點火起飛

為何還不能全球組網

中國北斗導航衛星系統的發射根據戰略佈局,分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北斗一號,驗證技術可行性;第二步是北斗二號,實現亞太組網,搶佔頻段軌道(主要是和歐盟的伽利略競爭),讓大家先有東西用起來;第三步就是建立北斗三號,這一代的衛星才能實現全球組網。

為什麼前面一代二代的衛星不能用呢?一方面:以前技術較差,衛星壽命只有5年,(北斗三系列衛星,壽命至少10年)等到後面的發射上去,前面的衛星很多已經報廢了。另一方面:北斗三號導航衛星新增了很多的技術,是前面兩代的衛星所沒有的,數據並不能完全兼容。

北斗衛星“三步走”發展戰略

根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三步走”發展戰略,我國於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計劃在2020年前後,建成北斗全球系統,即北斗三號工程,向全球提供服務。

北斗衛星已發射43顆,為何卻還不能全球組網

北斗導航系統發展時間序列

北斗衛星已發射43顆,為何卻還不能全球組網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北斗一號衛星

北斗衛星已發射43顆,為何卻還不能全球組網

覆蓋亞太的北斗二號衛星

北斗衛星已發射43顆,為何卻還不能全球組網

將於2020年建成並覆蓋全球的北斗三衛星系統

從任務時間來看,完成“三步走”戰略裡的前兩步,我國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從衛星數量來看,北斗二號導航衛星工程共完成了14顆衛星發射組網,形成了覆蓋亞太地區的區域導航系統,在發射比較密集的2010~2012年間,北斗二號導航衛星每年發射的次數也僅僅是3~5次。而北斗三衛星2018年發射了19顆,2019到2020年一年間將再發射11顆,到2020年底前將實現全球組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