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橋鐵遊”新發展 看粵港澳大灣區美好未來

自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相繼開通運營後,越來越多的港澳居民被“橋鐵遊”圈粉。無論是清明節返鄉祭祖、春日踏青還是節日旅遊,高鐵和大橋成為香港和澳門市民出行新首選,“方便、快捷、舒適”,不少人表示已反覆體驗,“愛上這感覺”。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高鐵開路,如何縮短地域間的距離,提升出行的通達度,是人類社會長期以來不斷追求的事,這一點也恰恰證明了高效、便利交通的重要性。

依稀記得在香港迴歸前夕,從北京直達香港九龍的京九鐵路正式開通,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鐵路工程之一,京九鐵路不光貫通了中國內地南北的廣闊腹地,更是把香港和大陸緊緊聯繫在了一起。香港迴歸以後,不斷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加強與內地的聯繫和交流,粵港經濟大聯通從此也不斷茁壯成長。

如今,廣深港高鐵時代的到來,不僅增增加了內地民眾去往香港的出行選擇,更是點燃了香港民眾常回家看看的家國情懷。從2017年初《粵港合作框架協議》提出要“力爭廣深港高速鐵路工程香港段於2018年建成與內地段接軌通車”,到如今夢想落地,在中國昂首步入新時代的宏大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藍圖正化為步履堅實的行動,願景正變成風生水起的現實。廣深港高鐵線上一列列飛馳的“動感號”列車,不僅使兩地高鐵實現了互聯互通,更向世界展示了鐵路建設的“中國速度”。

兩地親情“一線牽”,同享鐵路發展的幸福。廣深港高鐵作為北京—廣州—深圳—香港高速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四縱四橫”高鐵網的組成部分。雖然香港這一段只有26公里,但卻實現了粵港澳大灣區的互聯互通,將香港的發展與內地的繁榮緊密聯繫在一起。不但為北方乘高鐵南下的旅客前往香港提供極大的便利,也為廣珠城際沿線的珠三角城市以及內地居民前往香港提供了快捷的軌道交通出行方式。

坐著高鐵去內地,“橋鐵”帶動新經濟。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自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開通,經高鐵香港西九龍站口岸和港珠澳大橋口岸出入境香港的旅客分別突破1000萬人次,“橋鐵遊”為港澳經濟增長帶來新動力。正如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所強調的:“高鐵使香港接通國家三大經濟圈,有助創造更多發展機遇。”

伶仃洋上,一橋跨三地;灣區融合,唇齒更相依。灣區經濟是世界經濟版圖的新亮點,是引領創新發展的新平臺。努力建設好粵港澳大灣區,不但有利於深化內地和港澳交流合作,更是對港澳參與國家發展戰略,提升競爭力,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的建成通車,既是中國能力的見證,也是聯通香港、澳門和內地新時代開放發展的紐帶。通過此次“五一”小長假不斷增長的客流,也再一次印證了便利交通對於區域發展的重要性。同樣,區域要想實現可持續性的長久發展,離不開“人暢其行,貨暢其流”的高效流轉通道,這也為人才跨地區、跨行業、跨體制流動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充分激發了人才活力,大大推動了社會經濟發展穩步發展,不斷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