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品包裝的“綠皮書”

近日,歐洲消費品巨頭聯合利華Unilever宣佈了一項新計劃:"到2019年底,聯合利華產品50%的塑料包裝均由回收塑料(PCR)製成",到2021年,所有包裝都貼上How2Recycle(如何回收)標籤,給出明確的包裝回收說明”等。

據悉,這項計劃旨在通過塑料包裝循環利用,實現可持續發展。

事實上,據中國美妝網記者瞭解,在化妝品行業,綠色環保包裝應用於產品,近年來大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增長勢頭。

一大波綠色包裝正在來襲

以雅詩蘭黛為例,其旗下品牌Origins(悅木之源)的產品包裝紙盒,採用通過森林管理委員會(FSC)認證的環保紙張,其中含有約50%的回收纖維,可實現99%的回收利用。

化妝品包裝的“綠皮書”

聯合利華的Ren系列護膚品,其包裝瓶含20%的海洋回收塑料,80%的生活回收塑料。

化妝品包裝的“綠皮書”

寶潔公司(Procter & Gamble Co)旗下海飛絲洗髮水含25%的海洋回收塑料,護髮品牌Herbal Essences上個月推出的新系列產品,包裝原材料則含有25%的沙灘回收塑料。

而資生堂和DHC則採取分量輕巧、價格優惠的替換裝來支持環保;英國美容品牌Lush Cosmetics 更是推行“裸包裝”的概念,即僅銷售沒有包裝的商品。

除了包裝上的應用,化妝品企業還積極與環保公司或機構合作,通過各種廢棄物回收活動倡導綠色環保的理念。

譬如韓國歐舒丹一個月回收5噸護膚品空瓶;美寶蓮紐約每年會在紐約時裝週上回收化妝品空瓶;科顏氏更是藉助“空瓶回收再造計劃”,目標鎖定3年回收50萬件,而這些塑料空瓶將會被用來製成環保課桌椅和塑膠跑道,捐贈給我國雲南地區的貧困小學。

化妝品包裝的“綠皮書”

綠色包裝在國內市場同樣火。

如佰草集,80%以上的產品均採用可回收降解外包裝,紙盒全部用再生紙製造,同時還與全國的化妝品門店攜手,開展化妝品空瓶回收活動。

化妝品包裝的“綠皮書”

又如柚子舍的柚水肌源液,外包裝可當筆筒循環利用;林清軒的產品外包裝更是採用可降解的環保材料,減少環境汙染,保護地球。

是一陣風還是大勢所趨?

在近日的InnoCosme2019第三屆中國國際化妝品技術峰會上,大牌化妝品的綠色包裝實踐還以“美麗可持續”作為演講主題分享。

據分享嘉賓——TerraCycle APAC(泰瑞環保,不以盈利為目的)市場公關經理陳琳琳介紹:“全球每年有將近21億噸的垃圾產生,相當於七座埃及胡夫金字塔。其中有一大半被填埋,還有25%的垃圾沒有經過任何處理通過各種方式流入海洋,最後分解成塑料微粒重新回到我們的生活。”

化妝品包裝的“綠皮書”

她還透露,一位澳大利亞科學家在全球水域選擇水底樣本,分析其是否含有塑料微粒分子,結果發現:全世界有70%的水域含塑料汙染,包括中國的山東、上海、廣州等地。

與此同時,全球知名市場調研公司Mintel(英敏特)於2018年,發佈了全球包裝的五大趨勢,其中,環保包裝成為共識,將為減少全球產品浪費起到重要作用。(其他四大分別為電子包裝、清潔標籤2.0、保護海洋、現代化包裝)

歐洲化妝品協會更是建議到2020年化妝品生產商逐步淘汰產品中塑料微粒的使用,各大品牌也在紛紛做出改變。

那麼,消費者對塑料回收感興趣嗎?他們是真的注重環保嗎?

陳琳琳講述了一個案例:2017年海飛絲洗髮水的包裝含25%的海洋回收塑料;2018年,其小仙女牌洗潔精的包裝所含的海洋回收塑料佔比增加至50%;而到了2019年伊卡璐的最新包裝,除了該數據進一步提高,還有另外一個新變化。

化妝品包裝的“綠皮書”

即產品外包裝上,由最初的“洗護二合一”字樣,變為所含海洋回收塑料佔比,如今更是大膽地在外包裝的重要位置放上環保活動的slogn,這充分說明綠色包裝和品牌的環保理念獲得了市場消費者的認可。

此外,Mintel(英敏特)、阿里研究院等多項報告也指出,有57%的消費者表示願意為綠色包裝產品付更高的價格。

化妝品包裝的“綠皮書”

綜上我們可以斷定,“綠色經濟”時代已來,美妝行業的環保潮流將勢不可擋。

除了社會責任,也有商業回報

一些中小企業,特別是國內的,他們可能會認為上述綠色包裝實踐,需要企業擔負額外的成本投入,只有大牌們才有實力“玩”得起。

對此,陳琳琳表示,“塑料回收雖然難以估量能給品牌提供多少投資回報,卻給企業提供了一個展現社會責任的機會,有擔當的企業更容易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從而給品牌帶來消費者二次裂變能力”。

Mintel英敏特調查報告也指出,相比首次購買產品,可循環包裝對選購的影響更可能出現在重複購買產品時。即使用環保包裝可以建立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

化妝品包裝的“綠皮書”

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美妝網採訪時也表示,“當產品價格和產品質量對等時,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原生態或者環保可替換的產品”。因此他建議,品牌和生產商可以將環保理念植入產品包裝中,以此形成差異化的品牌定位,並納入營銷策略,助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記者以為,當環保成為全球意識深入人心,市場對於可持續包裝的需求會越來越大。而精明的品牌,不僅是專業的,還應該善於抓住機會——利用人們對可循環材料或可再填充包裝的使用的消費心理,獲得市場利潤。

譬如聯合利華正在探索“可循環包裝的配送模式”這一新商業模式,即消費者將用完的產品包裝退回去,重新回收再利用。據悉,其旗下的9個品牌已開始試點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