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年老中風,才忍痛放歸愛妾,送別時寫下此詞,人老總多情!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文化點心鋪“:寫文人,讀詩詞,講故事,這裡只講跟文學有關的事情;

在唐詩的殿堂裡,白居易應該是除李白和杜甫以外,最受詩詞愛好者推崇的一位現實主義詩人了。然而對於白居易的為人,後世卻爭議不斷。作為一位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早年寫下了大量反應社會現實的作品,而且佳作不斷,例如對受壓迫勞動人民給予深深同情的《賣炭翁》,痛斥達官貴人窮奢極欲而百姓卻餓死街頭的《輕肥》,替身世坎坷的底層女性勇敢代言的《琵琶行》。

可是到了晚年,白居易似乎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在定居洛陽以後,白居易在家中大量蓄妓,而且每三年就要換一批,正如他在《追歡偶作》裡寫的“十載春啼變鶯舌,三嫌老醜換蛾眉”那樣,十分的“喜新厭舊”。大家試想,一個60多歲的風燭殘年的老人,身後整日跟著一群十七八歲的年輕貌美的少女,天天不是喝酒跳舞就是調情逗笑,畫面確實不太“斯文”!對此,後世批評之聲從未間斷

對此,筆者在這裡不做評價。畢竟,在唐代,文人狎妓是很流行的社會時尚。我們這些還在溫飽線上掙扎的現代人,又什麼資格說三說四了,只能說“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想力”!

言歸正傳!雖然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姬妾,但是也不乏有幾個氣質出眾,才藝雙全的女子能打動“花心”的老年白居易,博得他的一腔真情。

白居易年老中風,才忍痛放歸愛妾,送別時寫下此詞,人老總多情!

這個女子就是“樊素”,陪伴了白居易十年。69歲時,白居易疾病纏身,而且中風在床,或許是感念樊素十年的真情付出,白居易決定放樊素回杭州老家。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就是白居易送別樊素時寫的一首詞。詞義淺顯易懂,情真意切,韻味悠長!至於詞中情意,或許也只是白居易“人老也多情”吧!

長相思 白居易 (唐)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

這首詞上闋寫離別,下闕寫相思,詞義一如白居易的風格,明白曉暢,卻韻味悠長。當時的白居易已經是將近70多歲風燭殘年的老人了,這一次離別對白居易和愛妾來說將是永別,此生可能再無相見之日。所以,該詞雖語淺,卻情深!

上闋“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是作者想象愛妾離開洛陽回杭州的情景:她一路乘舟順水南下,經過汴水,泗水,最後一直到瓜州古渡頭。一路上,愁緒滿懷,隨著了流水也一直流到了吳山。吳山一片青翠,也是滿目憂愁。可以說,在離別人的眼中,一切景物都是滿含愁緒的。

白居易年老中風,才忍痛放歸愛妾,送別時寫下此詞,人老總多情!

在上闋中,”汴水,泗水,瓜州,吳山”揭示了女子歸家的路線,從洛陽一直向南到杭州。同時也可以看出,作者對這個女子是十分的戀戀不捨,所以才會一直想著女子走到了哪裡;作者雖然不能親自送愛妾回家,但是心卻一路跟隨著她,過了汴水,到了瓜州;此外,三個“流”字即是寫滔滔不絕的流水,也是暗示送別時兩人的愁緒就像流水一樣綿綿不絕,在音色上形成一種低迴婉轉的美感。

下闕“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是寫相思。這幾句緊承上闋句尾 的“愁”字,思緒萬千,愁恨無限:彼此心中的思念,離別的怨恨,什麼時候才會消失了?恐怕只有等到你回來時才能停止吧。明月當空的夜晚,只能一個人獨自地依靠著闌干思念遠方的你。

白居易年老中風,才忍痛放歸愛妾,送別時寫下此詞,人老總多情!

在下闕中,作者想象愛妾因思念自己而滿懷愁緒的情景。當然,這也可能是作者對女子的思念之情。雖然兩人不能再見,但是彼此心中思念卻是一天也沒有停止過。上闋的“點點”和“悠悠”不僅在音色上形成一種低沉迴環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呼應上闋中“汴水留,泗水流”,形象地寫出了這種思念和愁緒就像流水一樣永遠都不會停止,會一直持續下去,永遠沒有盡頭。極言思念和愁緒之深之綿長!

總觀整首詞,結構簡單,語義淺顯明瞭,非常容易理解,這是白居易平易通俗文風的一種體現。但是,詞中運用了大量的疊詞以及迴環往復的句式,就造成一種綿長幽深的美感,韻味悠長;其次,將“流水”與人的“情緒”結合,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感人至深;最後,韻腳的錯落有致,加上疊字的運用,就行成了一種綿遠悠長,無法言盡的味道。所以,無論老年的白居易是否真的心性大變,但是從這首詞而言,我相信此時的他還是“多情”的!

(注: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