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又在敞開賣軍火了,對外軍售“美式套路”再上演

美國國防部5月3日稱,美國將向巴林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出售合計大約60億美元的軍火。其中包括向巴林出售價值24.8億美元的36套MIM-104E型“愛國者”反導系統和價值7.5億美元的AIM-9X型空空導彈、AGM-84 Block II型“魚叉”空艦導彈和100枚GBU-39s型小直徑炸彈以及其他彈藥,向阿聯酋出售價值27.3億美元的“愛國者”導彈及相關設備。


美國又在敞開賣軍火了,對外軍售“美式套路”再上演

美軍軍官站在“愛國者”導彈防禦系統前。

美國國防部防務安全合作局向國會通報,上述軍火交易已獲國務院批准。

這還不是美國近期向中東加大軍火輸出的全部。上個月,美國國防部也曾披露,美國頭號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贏得了價值24.5億美元的軍火訂單,負責為美國和沙特製造“薩德”反導系統攔截導彈。相信這筆錢最終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薅的還是沙特身上的“羊毛”。

美國連續擴大向中東國家輸出軍火,發生在美國對伊朗加緊制裁、中東地區安全局勢微妙的特殊時機。表面上看只是普通的防務交易,暗地裡卻透露著精明與算計,支撐著特朗普政府的中東戰略,除了賺大把美元,更重要的是體現了美國對海灣地緣政治的再平衡,帶有多重政治意義。


給盟友吃下“安全定心丸”

安全就像水和空氣一樣重要。美國向海灣國家出售武器,賣的對象是巴林和阿聯酋,安定的是美國在波斯灣地區盟友的信心,針對的則是說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伊朗——顯示了局勢一切盡在美國的掌控之中。

自美國宣佈將不再延長對伊朗石油客戶的制裁豁免權,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列入外國“恐怖組織”黑名單,要求各國嚴格執行對伊朗制裁以來,手握波斯灣交通要道的中東大國伊朗就多次祭出了“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殺手鐧。


美國又在敞開賣軍火了,對外軍售“美式套路”再上演


▲ 4月28日,伊朗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巴蓋裡表示,伊朗對保障霍爾木茲海峽安全負有責任,伊朗不希望關閉海峽。不過他特別強調:“若敵人升級敵意,我們也有能力(封鎖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作為中東海上交通要道,對全球能源供應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影響。全球大約三分之一的現有海運石油貿易依賴這條關鍵航道,沙特、伊拉克、卡塔爾、阿聯酋等中東產油國出口的原油,80%都要通過這條海峽。

從地理位置和軍事能力看,伊朗確實具備卡住這條石油咽喉的便利條件。即使不採取襲擊過往船隻等軍事過激行為,只要在波斯灣附近自沉一些船隻,或者搞幾次海上演習,就足以延緩海峽船隻通過時間,讓很多國家付出高昂的經濟代價。


美國又在敞開賣軍火了,對外軍售“美式套路”再上演

伊朗革命衛隊於霍爾木茲海峽舉行軍事演習。

不僅如此,伊朗外長穆罕默德·賈瓦德·扎裡夫近日在接受英國《獨立報》採訪時表示,美國與伊朗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並不大,但因為某些事故可能“意外”引發軍事對抗。他在接受《Lobelog》報紙採訪時還對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發出警告,如果海灣地區發生衝突,任何一方都不會置身事外。

面對伊朗發出的軍事威脅,海灣地區的部分國家已經表示出了恐慌。科威特外交部副部長哈立德·賈拉拉表示,科威特擔心伊朗關閉霍爾木茲海峽,希望波斯灣地區避免緊張局勢,由理智與和平為主導。


美國又在敞開賣軍火了,對外軍售“美式套路”再上演

4月30日,伊朗士兵在霍爾木茲海峽巡邏。

為了消解海灣盟國的安全恐慌,美國抓緊宣佈向盟友出口武器,以顯示對盟友的軍事支持和安全保證,暗示著美國將為沙特、巴林、阿聯酋等國的安全背書。

同時,從出口武器的種類看,既有用來攔截伊朗導彈的“愛國者”反導系統,又有空對空、空對艦導彈和空對地精確打擊武器,可以用於打擊、震懾伊朗封鎖波斯灣的軍事行動,可謂“看病開方、對症下藥”,有利於防範伊朗下一步可能採取的軍事冒險行動。

美國在巴林設有軍事基地,某種程度上,這些美製武器相當於美軍放在波斯灣的海外庫存。必要情況下,美軍甚至可以直接上陣。


在海灣強化“戰略風向標”

壓制伊朗、保持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存在和主導權,是美國在波斯灣乃至中東地區的既定戰略方針。然而,近年來,隨著中東局勢的劇烈動盪,中東地緣政治特別是海灣國家的政治傾向大有脫離美國控制的趨勢。

以海灣6國為例,沙特阿拉伯、阿聯酋、阿曼、巴林、卡塔爾、科威特,都是海灣合作委員會的成員國,也是美國在波斯灣地區的重要軍事盟國,曾經都是美國中東政策的堅定支持者。

現如今,出於本國安全和利益,海灣6國也不再是“鐵板一塊”了。比如,在對待制裁伊朗的問題上,沙特、阿聯酋、巴林一直唯美國馬首是瞻,科威特相對中立,卡塔爾和阿曼則比較溫和。

卡塔爾的半島電視臺經常採訪伊朗政要,幫助伊朗在國際社會發聲;阿曼和伊朗展開了合作,伊朗石油部長比詹·納姆達爾·贊加內5月3日專門前往阿曼,商談雙邊能源合作。


美國又在敞開賣軍火了,對外軍售“美式套路”再上演


4月28日,美國福克斯新聞臺播出了對伊朗外長扎裡夫的採訪。伊朗外長扎裡夫表示,美國對伊朗的極限施壓政策是為了讓伊朗屈服,但是伊朗不會屈從於美國的壓力。

伊朗外長扎裡夫上週指出,伊朗與海灣合作委員會的一些國家的關係非常好。

“人心散了、隊伍越來越難帶了。”如果任由這種趨勢發展下去,對美國在波斯灣乃至中東的戰略是非常不利的。正因如此,美國又一次打出了“軍貿牌”,有選擇地向沙特、巴林、阿聯酋三國敞開銷售武器,既是對這些盟國追隨自己制裁伊朗的肯定和鼓勵,也是在拋出魚餌、逼迫其他盟國“選邊站隊”。

畢竟,卡塔爾、阿曼、科威特等海灣3國也是美製武器的重要用戶,對美國軍事依賴非常嚴重。到底是跟美國走,還是跟伊朗保持聯繫?美製武器這個外交砝碼,權衡的分量也不算輕。


為本國擰開“軍火經濟閥”

軍火出口是美國對外經濟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國對外貿易戰“拔劍四顧、狼煙四起”之際,美國對外軍火銷售額一路上揚。英國《金融時報》披露,根據美國國務院2018年底11月公開的數據,自2016年10月特朗普當選總統前一個月以來,美國對外武器銷售額增長了80%。

中東國家特別是海灣國家,在購買美製武器上歷來比較大方。卡塔爾電視臺去年曾指出,僅2018年,海灣合作委員會的成員國在購買武器上花了數十億美元。

其中,沙特花了30億美元,卡塔爾花了4.9億美元,科威特花了3億美元,阿聯酋花了2億美元,阿曼花了6000萬美元。美國在這些軍火貿易中一家獨大。儘管美國國務院拒絕公佈對各個國家的詳細銷售數據,但有傳聞稱對海灣國家軍售佔到三分之一。


美國又在敞開賣軍火了,對外軍售“美式套路”再上演


2018年3月2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會見到訪的沙特阿拉伯王儲兼國防部長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特朗普在鏡頭前展示了沙特向美國購買的軍備圖表,涵蓋了軍艦、導彈防禦系統、飛機和作戰車輛等。

渲染地區威脅——加大武器出口——製造軍備競賽,是美國對外軍火銷售的成熟套路。

特朗普退出2015年伊核協議後,聲稱伊朗的彈道導彈計劃威脅鄰國和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然後,緊接著就是美國與沙特阿拉伯簽署的價值1100億美元的武器大單,這筆交易將在10年內交付。

明年的美國大選將至,別的貿易不知道怎麼樣,在軍火銷售領域,特朗普確實做到了“美國優先”。這一次拿下海灣國家的軍火大單,既可以作為特朗普在推特上炫耀的政績,又可以換取軍火集團的支持、博取對伊朗強硬的眼球,真可謂“利益最大化”,算計得足夠精明。

撰文 / 石留風

(亞太智庫研究員、雲南財經大學“一帶一路”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