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裡的甜蜜生活

蒲城縣椿林鎮漢村,一方日新月異的發展熱土。


“桃花源”裡的甜蜜生活


春暖花開之時,記者走進這裡,蓬勃發展的熱浪撲面而來,處處充滿著活力、顯露著生機:日光照射下大棚熠熠生輝,棚裡的桃園一片翠綠,雞蛋大小的桃子掛滿枝頭,村民們正忙著數果、施肥……村道旁,花草相依,綠樹成蔭,樣式統一的垃圾桶分佈在農戶門前,乾淨整潔。

“以前村裡沒這麼幹淨,大家將垃圾胡亂地倒在門前屋後。現在路旁栽上了花草,村民門口都有垃圾桶,村裡有專人清理垃圾,環境美了,看著順眼,住著也舒坦。”這一系列看得見的變化讓村民趙鋒利樂在心頭。

漢村的變化,得益於美麗鄉村建設的持續推進。


“桃花源”裡的甜蜜生活


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以來,漢村抓住生態村創建契機,整合各類資金,修建太陽能光伏發電站,修村道,建村級活動場所,對文化廣場進行提質改造,利用廢棄澇池,建成集排洪、休閒為一體的澇池景觀池,在村道兩旁種植花卉……村莊建設水平全面提升。

我們的目標是把漢村打造成一個生態旅遊村,爭當宜居鄉村典範。”漢村村委會主任吳仲泉說。村上投資600餘萬元,硬化拓寬村級道路22.5公里,鋪設村主幹道道牙8.9公里,累計栽植樹木2000餘棵;將主幹道與西禹路、五陵路全面打通,為群眾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也為農村產業化升級打下了堅實基礎。


“桃花源”裡的甜蜜生活


漢村土壤肥沃、溫差較大,灌溉條件優越,是甜桃產業發展的優生區。曾經,這裡的群眾靠天種植桃子,一場霜凍、一場雨,就讓群眾一年收成化為泡影,甚至入不敷出。如今,依靠科技,適應市場,通過多年更新換代,引進新品種,種植了早、中、晚三種甜桃,讓一個小鄉村成為全縣乃至全省有名的甜桃生產基地,群眾發展甜桃產業信心更強、更足。


“桃花源”裡的甜蜜生活


“今年我的果園受霜凍影響小,甜桃長勢很好,5月份就可以大量上市了。”正在大棚桃園忙碌的吳紅軍,看著長勢喜人的桃子,邊數果邊笑著對記者說。他目前有14畝桃園,其中2個冷棚一年收入就在20萬元左右

漢村目前甜桃面積達2800餘畝,其中冷棚甜桃53棚500餘畝,露天栽植2200餘畝,有效激活了鄉村振興動力,加快了群眾致富步伐。

每到週末,漢村文化廣場上熱鬧非凡,打籃球的、唱戲的、拉家常的、嬉笑奔跑的……黃髮垂髫各得其樂。“這麼好的環境,誰還願意整天待在家裡?”58歲的村民秦蒲城笑呵呵地說,“村裡新建了文化廣場,還把曾經臭氣熏天的澇池改造成了景觀池,周圍建有亭子、長廊,種植了一排排銀杏樹。大家運動休閒有了好去處。”

“漢村還注重深挖本村文化底蘊,大力塑造村莊德治秩序,內外兼修,大力建設宜居宜業、魅力漢村。”漢村村委婦女主任劉育萍介紹說。村上先後完成了主幹路800米的牆體繪製,其內容涵蓋村規民約、經濟發展、黨建知識、產業發展等方面,營造了“講社會公德、講究衛生、維護生態”的良好氛圍。


“桃花源”裡的甜蜜生活


如今,一條條平坦整潔的柏油路直通農家、一座座紅瓦白牆的新民居井然排開,亭臺、長廊、花壇相映成趣,處處彰顯著漢村美麗鄉村建設的累累碩果。(文/高娟 圖/秦渭平)

“桃花源”裡的甜蜜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