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戀愛中尋找快樂如此困難?

為什麼在戀愛中尋找快樂如此困難?

#最好的愛情#

對於愛情,我們最大的渴求就是

能夠擁有一份穩定、長久、美妙的戀愛關係

但令人痛苦的是,很大一部分戀愛

卻是由一個接一個的痛苦組成的

吵架、猜忌、背叛、曖昧等等

這些戀情被頑固而可悲的矛盾所貫穿

每思及此,不禁反思

為什麼在戀愛中尋找快樂如此困難?

在心理分析學中有一個複雜,但仍未完全研究透的觀點是:

關於感情的挑戰,由童年時期就開始了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建立了關於依戀的理論,“我們與伴侶之間的矛盾,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接受到的母親的照顧。”

1907年出生的鮑比,擁有一個典型的“英國上流社會式”的童年。小時候他很少見到父母,由一個保姆照看到四歲,之後就隻身一人了。七歲時,按照當時上流社會的習慣,鮑比被送去了寄宿學校。鮑比恨透了寄宿學校,他後來說,

“我甚至不會把一條七歲的狗送去寄宿學校”

鮑比後來成為了一名優秀的醫學生,一位富有想象力的研究者。當他上世紀九十年代擔任衛生組織顧問期間,鮑比發表了一份報告,《母親的照料與精神健康》

在報告中,他寫到了母親的照料對於形成良好人格的重要性。

兒童形成的依戀關係的影響並不僅僅侷限於青少年時期,人們一生的依戀形式都會被童年時期經歷的事情所影響。這是成年後的戀情關係中被提前寫下的一劑配方。而我們通常都不會對此有所覺察。

在1959年出版的《分離的焦慮》Seperation Anxiety一書中,鮑比討論了缺乏父母照料的後果並分類了三種依戀類型以及各種類型在成年後關係中的行為特點。

焦慮型依戀 Anxious Attachment

與父母分隔開的兒童,如果分隔的時間太久,他們仍然渴求來自父母的關注,興趣和愛。但他們會覺得任何美好的食物都隨時會消失。他們尋求許許多多讓他們安慰,如果不能實現便會十分沮喪。他們變得喜怒無常,一會精神煥發,一會絕望至極,然後又變得充滿希望。

童年時期形成焦慮型依戀的人在成年後的標誌表現就是,“粘人”。這類人不停地發短信,打電話,只是為了知道另一半在哪裡,和誰一起,在做什麼。你不停地需要確認另一半沒有離開自己。

焦慮型依戀的人會強迫他人實現他們的願望,專注於自身的需求而不是伴侶的需求。

形成這種依戀類型的人因為太過敏感所以非常易怒,一個小小的眼神,稍急促的言語或是稍稍的忽視,在一個焦慮型依戀的人看來都可能像是巨大的威脅,甚至是戀情將馬上結束的標誌。

“你沒誇我做的紅燒肉好吃,就是因為你不愛我了,你將要離開我了”。

而真正的原因,可能只是伴侶正在因為工作中合同上的一些事情煩心。

為什麼在戀愛中尋找快樂如此困難?

迴避型依戀 Avoidant Attachment

與父母分隔的程度,也許會導致另一種問題。孩童可能感到異常無助,以致進入鮑比稱之“分離”dettached的狀態。他們進入自己的世界以進行自我保護,變得極其孤僻、冷漠。

他們認為,溫柔,親密,感情投入都是危險、應當迴避的。他們或許許事實上渴求被擁抱及安心感,但這樣的東西看起來太不值得信任了。

迴避型依戀意味著你會選擇疏遠或離開,而非妥協,表達憤怒或者只是接近某人。

如果有一個問題你不提起,你的直覺告訴你“你不需要他人”,尤其是當你孤單的時候。

迴避型依戀的人和焦慮型依戀的人總是湊成一對,而這種組合有很高的風險。

迴避型的人不會給焦慮型的那個多少支持,焦慮型則總是在侵犯迴避型那脆弱的隱私。

幾乎沒人是完全的焦慮型或迴避型,而是有時這樣,有時那樣。

為什麼在戀愛中尋找快樂如此困難?

安全型依戀 Secure Attachment

童年時形成安全型依戀需要非常多的因素。這一類型的小孩往往接受到了來自母親無條件的愛

當你形成安全型依戀時,有問題你會自行解決。你不會對你伴侶有時表現的軟弱感到驚訝,如果你的伴侶有些沮喪,困惑或是有點煩人,你不會給予十分野蠻的回應。因為就算他們對你的態度不好,你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並甚至有些空閒來滿足伴侶的需求。

你對他人的行為總能做出積極的理解。可能伴侶在工作中遇到了不順心的事,所以他們對你的這一天怎麼過得沒什麼興趣。你的詮釋更隨和,更寬容而且通常更準確。

為什麼在戀愛中尋找快樂如此困難?

所以根據鮑比的告誡,我們知道一個伴侶看起來很冷漠,不是因為他們想傷害我們,而是因為他們可能很久以前被他人的冷漠心靈所重傷。鮑比的理論給予了我們“自我瞭解”的新可能性,也許能夠幫助重塑行為,就算只是某人偶爾一點點反常的舉動。

最新的研究表明,英國人口中56%為安全型依戀;24%為迴避型依戀;20%為焦慮型依戀。看了上面的介紹,你覺得,你是哪一種依戀類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