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賚諾爾:精心籌劃打造“猛獁文化城”

〔內容摘要〕更新世晚期,呼倫湖地區氣候寒冷,廣袤大地沉積了冰緣黃土或類似堆積物,生長出相應植被,為猛獁象、披毛犀等巨型耐寒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它們以龐大的種群數量統治著扎賚諾爾草原。扎賚諾爾地區出土的數量眾多的古生物化石,為我們印證和描繪了一個耐寒巨獸安生樂棲的遠古冰凍世界。

這些年許多地方利用猛獁象故鄉金子招牌打造“吸睛經濟”。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重點對扎賚諾爾區打造“猛獁文化城”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等四個方面進行定性的分析,提出將猛獁文化和旅遊業有機結合,走文化與旅遊融合的道路,發展扎賚諾爾猛獁文化旅遊,並根據分析結論對扎賚諾爾打造“猛獁文化城”提出策略性建議。

關鍵詞:猛獁文化城;SWOT分析;對策

一、扎賚諾爾打造“猛獁文化城”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放眼今日扎賚諾爾,傳統“一煤獨大”的格局並沒有實質性改變。作為資源型城市,由於對煤炭資源長期的持續開採,使得第二產業比重過於高,過於集中,產業結構過於單一。打造“猛獁文化城”無疑是未來產業轉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選擇,更是實現旅遊業持久發展的核心和正確方向。[1]另一方面,由於國家倡導發展清潔能源,由此而產生的對於我們這個以煤炭資源產業為主經濟的衝擊。因此應該未雨綢繆,在繼續做好煤炭等產業調整與轉型升級的同時,必須再尋找一條讓扎賚諾爾經濟未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正確之路,打造“猛獁文化城”,使之成為支撐扎賚諾爾區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又一核心競爭力已迫在眉睫。[2]

二、扎賚諾爾打造“猛獁文化城”的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s

1、古生物化石資源豐富

扎賚諾爾是緣礦而建、依煤而興的工礦城市。在扎賚諾爾煤礦開採過程中陸續發現了許多古動物骨骼。1959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周明鎮院士將此動物群命名為“扎賚諾爾哺乳動物群”。動物群中主要有猛獁象、披毛犀、東北野牛、轉角羚羊、馬鹿、野馬、野驢、東北狍等耐寒動物,這些動物大約生存於距今三萬年前的更新世晚期。

扎賚諾爾露天煤礦在剝離土層作業時,曾出土三具猛獁象化石。1980年在扎賚諾爾露天煤礦發現兩具猛獁象化石,1號象大部分被破壞,2號象完整度達70%。1984年在扎賚諾爾露天煤礦又發現了3號猛獁象化石,其完整度達90%。“1號象和2號象”是我國最早經過正式考古發掘的猛獁象。

其中二號象,它身高4.7米、體長9米、門齒長3.1米,為我國已有猛獁象化石中最大的一具,被稱為“亞洲第一象”。 其腹中的10團糞化石,在我國尚屬首次發現,經C14測定,其年代為距今33450±2000年。

這些化石的出土對研究遠古地理、古氣候等提供了珍貴的科學依據。也說明更新世晚期,呼倫湖流域受世界性冰期氣候的影響,許多地方成為凍原、荒漠或稀樹草原,猛獁象、披毛犀等古動物群逐漸活動於此,並盛極一時。這些都為扎賚諾爾打造“猛獁文化城”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無限的可能。

2、發展潛力巨大

扎賚諾爾打造“猛獁文化城”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比較優勢。

第一,區位優勢。扎賚諾爾位於中俄蒙三國交界處,對於周圍的城市來說,屬於交通便利的核心區域。在扎賚諾爾的周邊有六大口岸,滿洲里的鐵路、公路、航空口岸,新巴爾虎左旗的額布都格口岸,海拉爾的航空口岸,額爾古納的室韋口岸,不僅僅能夠在滿洲里、海拉爾、哈爾濱等地實現聯通,同時還能夠利用俄羅斯、蒙古國等地的旅遊資源。因此,這個城市對於內蒙古的東部地區來說是旅遊的黃金聖地。

第二,扎賚諾爾具有政策優勢。扎賚諾爾既屬於西部大開發區域,又屬於東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區域,還屬於沿邊重點開發開放實驗區,具有很強的政策疊加優勢。

第三,扎賚諾爾具有開發優勢。扎賚諾爾猛獁旅遊區佔地面積100萬平方米,是以扎賚諾爾猛獁文化為主題,集觀光休閒、文化體驗、運動娛樂、民俗文化展示、生態旅遊、環境保護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旅遊區。已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內蒙古自治區重點公園。

景區有古生物雕塑群、象牙廣場、扎賚諾爾博物館、金龍湖、綠色溼地、春園垂釣基地、休閒遊樂區、生活休閒區、蒸汽機車博物館等景點。其中猛獁象雕塑群已榮獲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並獲得“規模最大的猛獁象群雕塑”的殊榮。通過這些年的建設,扎賚諾爾整個城區擁有較好的交通和基礎配套設施,都具備較好的開發基礎。

(二)問題-Weaknesses

1、猛獁旅遊資源開發形式粗放單一,宣傳力度不夠

扎賚諾爾區猛獁旅遊資源豐富,但是在開發利用上,仍然是以觀賞為主要形式的呈現形式,在對猛獁文化資源深度開發、附加值提升等方面的工作存在巨大欠缺。

為了將猛獁文化傳播出去,扎賚諾爾區委、區政府已經舉辦了三屆內蒙古·扎賚諾爾“猛獁論壇”,通過邀請專家學者對扎賚諾爾猛獁文化進行現場調研和交流,以此來擴大扎賚諾爾猛獁文化的影響。2016年8月16日,扎賚諾爾被授予“中國猛獁文化研究基地”,“猛獁文藝沙龍”完成國際級註冊,這些活動的舉辦無不向世人展示著扎賚諾爾猛獁文化的魅力,但宣傳力度還遠遠不夠。

2、缺乏整體規劃,產業鏈不完整

扎賚諾爾區雖然號稱“猛獁的故鄉”,但是還沒有被官方機構正式命名為“中國猛獁象故鄉”稱號。另外,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未明確提出要打造“猛獁文化城”和相關整體規劃。扎賚諾爾猛獁文化相關的旅遊景點眾多,但是相對分散,分佈在多個區域內。在猛獁文化旅遊景點的開發上,各地方管理機構各自為戰,並沒有形成發展合力。在景點開發上,存在重複開發、雷同開發的現象,致使旅遊設施建設存在浪費現象,整體吸引力不足。

3、區域特色不突出,猛獁文化缺乏文化標識

目前猛獁象化石只在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北部緯度高的地區發現過,可以說猛獁文化是這幾個地區獨有的資源。扎賚諾爾並沒有將自身獨有的猛獁文化特色融合於城市建設之中,不能做到城市建設與旅遊產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扎賚諾爾區特有的猛獁文化沒有完全轉化成體現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響亮名片。各景區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猛獁文化標識,無法給遊客留下深刻的文化符號印象。

機遇-Opportunities

隨著扎賚諾爾全域旅遊PPP項目的落實,扎賚諾爾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將實現質的飛躍,能夠促進提升扎賚諾爾區旅遊的體驗感和美譽度,使遊客量持續增長。扎賚諾爾的猛獁文化如得到適當的開發,能夠將旅遊產業進行多元化發展。

威脅-Threats

扎賚諾爾猛獁象的故鄉知名度遠不及周邊黑龍江省的青岡,通常扎賚諾爾區是旅遊者的經停站,停留時間較短,限制了旅遊收入的提升。針對旅遊產品單一、傳播限制等問題,打造具有創新意義的特色猛獁文化旅遊產品,吸引遊客關注,增加遊客消費,提升美譽度,促進口碑傳播。

三、扎賚諾爾打造“猛獁文化城”的對策

(一)科學規劃設計

(1)思路定位:對於“猛獁文化城”的總體發展目標,定位於立足中俄蒙經濟文化走廊,融入草原絲綢之路,結合一帶一路建設目標,打造具有北疆特色的、聯接俄、蒙、滿洲里、海拉爾、哈爾濱以及輻射東北亞的旅遊節點城市。

(2)規劃內容:打造一園、一館、一鎮,實現“以園、館、鎮帶城、以城帶區”,以“讓化石文化鮮活化”為理念,以“打造猛獁象文化品牌、拉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為目標。“一園”,即要繼續深化猛獁公園的建設,要進一步推進旅遊景點的提檔升級。另外要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圍繞“商養學閒情奇”和“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要素,讓猛獁公園旅遊景區,各個旅遊環節能夠出精品、上檔次、有服務。“一館”主要建設“國家級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及其它配套遊樂、餐飲、住宿等設施;“一鎮”,即要圍繞猛獁象文化,在呼倫湖畔建設猛獁文化特色小鎮,打造具有濃郁北疆特色的餐飲、娛樂、購物、休閒一條街。

(二)舉辦猛獁文化旅遊宣傳系列活動,打造獨特文化品牌

打造扎賚諾爾猛獁文化品牌,使扎賚諾爾“猛獁文化城”形象有一個全新的、系統的、持久的體現。要實現這樣一個目標,必須由一定的形式來支撐主要包括。

一是猛獁文化傳承弘揚活動。可以通過創辦猛獁論壇和舉辦學術研討會議。邀請國內外的專家學者,來這裡現場進行考察,然後進行切磋、研究,有助於更大範圍的擴散扎賚諾爾猛獁文化的影響力,真正讓埋藏在地下的化石“活”起來。

二是猛獁文化宣傳推廣活動。主要是刊發猛獁文化專題文章,創作猛獁復活等宣傳片。通過舉辦“猛獁草原”文化旅遊節,助推猛獁文化城建設,還可以舉辦各種體育賽事上、戶外活動中融入猛獁文化元素,藉助各種活動,採取不同方式,讓猛獁象文化聲名遠播。同時,扎賚諾爾應以城市建設為抓手,在路燈、路標、文化廣場、出城口等改擴建上,融入猛獁象文化元素,重點在旅遊景區建設中,儘可能打上獨特的扎賚諾爾“猛獁文化印記”。把“呼倫湖畔猛獁小鎮”這些新的旅遊形象推廣出去。通過集中持續發力,讓“猛獁故鄉”的品牌更加清晰、逐步固化。

(三)積極籌劃建設專題博物館

1、扎賚諾爾作為猛獁象、披毛犀等數量眾多古動物化石的出土地區,目前還沒有一座國家級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在這方面政府要敢於大手筆投入走到自治區的前列,及早行動搶先一步,保護好,利用好,這些寶貴的遺產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2、古生物化石博物館以猛獁象、披毛犀、東北野牛、轉角羚羊等扎賚諾爾哺乳動物群為展示主體,利用高科技技術和場景化、體驗型展示手法,系統展示扎賚諾爾第四紀動物群遠古時期的生活環境及生存狀態,讓猛獁象“活”起來,打造集教育展覽、科學研究、休閒娛樂與餐飲購物等功能為一體的全方位、多層次、獲知型遊樂綜合體。

(四)積極爭取資金支持,以重大項目建設促進化石產業發展。強化與國土部、國家化石專家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以及其它專業科研院所聯繫溝通,加大古生物化石的政策、項目、資金對上爭取力度,以項目建設來推動化石資源保護開發。

四、結語

可以說,當前扎賚諾爾區既有良好的旅遊條件,也有豐厚的猛獁文化資源,關鍵是對接融合。今後,扎賚諾爾區將依託猛獁象、披毛犀等古生物化石優勢資源,加快“猛獁文化城”建設,並充分發揮區位節點優勢,開發呼倫貝爾特色文化精品旅遊線路。積極向上進行項目爭取,搞好扎賚諾爾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建設,打造扎賚諾爾新的旅遊經濟圈。力爭將扎賚諾爾建設成為以猛獁為品牌的北疆新的旅遊節點城市,為打造靚麗北疆,促進經濟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作者簡介〕何佳(1984-),男,扎賚諾爾博物館館員,碩士,研究方向:中國考古學

備註:本文照片由扎賚諾爾區委宣傳部、扎賚諾爾博物館、張和昌、趙軍提供,在此深表感謝。

參考文獻

[1] 肖毅:《特色文化旅遊——鄂爾多斯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J],《鄂爾多斯文化》2014年第2期.

[2] 肖毅:《特色文化旅遊——鄂爾多斯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J],《鄂爾多斯文化》2014年第2期.

[3] 張超,丁襟友,李為兵:《喚醒冰河記憶再現遠古生命——青岡縣猛獁象化石保護研究引起廣泛關注》[J],《化石》2016年03期.

扎賚諾爾:精心籌劃打造“猛獁文化城”

圖1 “亞洲之王”猛獁象雕塑

扎賚諾爾:精心籌劃打造“猛獁文化城”

圖2 二號猛獁象挖掘現場

扎賚諾爾:精心籌劃打造“猛獁文化城”

圖3 三號猛獁象挖掘現場

扎賚諾爾:精心籌劃打造“猛獁文化城”

圖4 二號猛獁象

扎賚諾爾:精心籌劃打造“猛獁文化城”

圖5 三號猛獁象

扎賚諾爾:精心籌劃打造“猛獁文化城”

圖6 扎賚諾爾猛獁公園效果圖

扎賚諾爾:精心籌劃打造“猛獁文化城”

圖7扎賚諾爾猛獁公園入口處

扎賚諾爾:精心籌劃打造“猛獁文化城”

圖8 象牙廣場

扎賚諾爾:精心籌劃打造“猛獁文化城”

圖9 猛獁象群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