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集上市:“中國版電商Costco”,模式曾引發“傳銷”爭議

雲集上市:“中國版電商Costco”,模式曾引發“傳銷”爭議


5月3日,社交電商雲集(Nasdaq: YJ)在納斯達克正式敲鐘上市,發行價定為11.00美元,發行1100萬股ADS,募集資金超過1.2億美元。招股書顯示,雲集上市的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拓展公司業務運營、建設技術基礎設施,以及提升平臺的服務能力。

雲集於 2015 年 5月正式上線,是一家以付費會員為基礎,並基於會員拉新和推廣商品的社交電商平臺。

資本邦曾在《被微信捧紅的社交電商》系列文章中詳細分析過雲集和拼多多、蘑菇街等其他社交電商平臺的商業模式差異。

2018年社交電商大火——拼多多、雲集、蘑菇街、微盟、有贊等頭部社交電商不約而同啟動海外上市。資本邦發現,這些崛起的社交電商平臺擁有一個共同特徵:它們都適時趕上了微信生態爆發的“風口”大勢,利用微信生態系統(小程序、公眾號等)的流量紅利和社交裂變,實現了自身的爆發式增長和壯大。

資本邦將這些基於微信生態系統崛起的社交電商大致分為以下“四大門派””:1.團購/ 拼團類社交電商;2.S2B2C模式/會員制社交電商;3.社區/內容類社交電商;4.技術服務類社交電商。而云集便是S2B2C模式/會員制社交電商門派的典型代表。

雲集會員拉新制度涉嫌傳銷

雲集的S2B2C 社交電商模式指的是:雲集平臺(S)作為核心整合中後臺供應鏈服務。雲集有專門的買手團隊負責統一選採雲集平臺產品,精選商品和規模化採購,保證成本優勢。雲集賦能店主(B),為其提供供應鏈、IT系統、客服、物流、培訓、內容等一站式服務與支持,讓店主在雲集平臺上實現“傻瓜式”開店。店主負責前端拉人,通過微信、微博、QQ 等社交平臺分享鏈接吸引用戶(C)購買。


雲集上市:“中國版電商Costco”,模式曾引發“傳銷”爭議


但是雲集的S2B2C模式中包含了一個爭議制度——會員層級體系和拉新獎勵。官方材料顯示,雲集用戶分為普通購買用戶和會員用戶。雲集的普通用戶與一般的社交電商用戶無區別,都是通過熟人分享的購物鏈接直接購物(類似拼多多的微信拼團),但是無法享受會員折扣。但是雲集的會員用戶則需要交納會員費。會員可以通過拉新(或自購)來獲得銷售佣金,且層級之間存在晉升機會。層級越高,享受的分成和獎勵越高。雲集的這個業務模式聽起來有點像傳銷,引發爭議。

雲集轉型會員制電商平臺

區別於一般的社交電商平臺,雲集正從社交電商全面轉型為一家會員電商平臺。雲集創始人兼CEO肖尚略表示,對於雲集來說,社交電商只是雲集“用來達成商業模式的方式和手段”,會員電商才是雲集的“本來面目和競爭優勢”。他認為“會員電商將是未來社交電商存在的主流形式”。

立志成為一家會員制電商平臺的雲集,被人稱為電商升級版的Costco。Costco模式備受國內零售企業推崇,小米、網易嚴選、盒馬都在競相模仿其會員模式。不同於一般商超賺取商品差價,Costco的產品毛利較低,它通過讓利給消費者留住用戶,然後再向消費者收取會員費。Costco的用戶粘性非常強,“死忠粉”們讓Costco會員的續卡率常年維持在約90%。財報顯示,會員年費是Costco的核心收入來源。

雲集對會員制的運營基於社群和社交,讓會員獲得更多價值感和樂趣感,讓購物變得有趣有愛。近四年以來,雲集建立起了完善的會員服務體系,圍繞會員家庭做精選商品,滿足會員家庭生活方方面面的需求。雲集的基本定位是極致精選和批發價,讓會員享受自購批發價。這對雲集的供應鏈要求很高:一方面雲集選品多集中在行業中上品牌,一方面雲集有專門買手精選商品。資本邦發現,雲集的商品分為:“限時搶購”、 “精品超市”、“品牌專櫃”。

招股書透露,雲集的三大收入來源包括:自營商品銷售收入、會員費、廣告等其他收入。2016-2018年,自營商品貢獻了絕大部分收入;其次是會員收入。 2018全年,商品銷售收入達到113.8億元,佔總營收的87%;會員收入達到15.5億元,佔總營收的11%;其他營收達到7436萬元。

雲集會員要向雲集平臺繳納固定的會員費,以此享受平臺提供的一系列會員福利,包括精選產品、雲集APP提供的專屬打折產品、雲幣等。從財報可以看出會員制對雲集的貢獻。2016-2018年,雲集的會員收入分別達到1.55億元、5.11億元和15.52億元,增長迅猛。截至2018年底,雲集會員為雲集貢獻了66.4%的GMV;2018年雲集會員費達15.52億元,佔到總營收的13.6%。截至2019年3月末,雲集的付費會員已達到900萬。

招股書透露,截至12月31日的2016年、2017年和2018年,雲集的收入分別達到12.84億元、64.44億元、130.15億元,同期歸屬於公司的淨虧損分別為2466萬元、1.06億元和5968萬元。


雲集上市:“中國版電商Costco”,模式曾引發“傳銷”爭議


招股書透露,IPO前公司創始人肖尚略為第一大股東,持股46.4%;雲集首席技術官郝煥持股2.5%;鐘鼎創投為雲集第二大股東,持股13.7%;CPYD新加坡有限公司為第三大股東,持股10.5%。

雲集上市:“中國版電商Costco”,模式曾引發“傳銷”爭議

雲集融資歷史(圖片來源:IT 桔子)


上市首日,雲集股票開盤價13.42美元,較發行價上漲22%。盤中股價漲幅最高達到65%,報價18.20美元,當日最終報收14.15美元/股,上漲28.64%。首日大漲之下,公司市值達到30.87億美元。


雲集上市:“中國版電商Costco”,模式曾引發“傳銷”爭議


風險提示 資本邦呈現的所有信息僅作為投資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一切投資操作信息不能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