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曾是世俗化程度最高的中東國家,為何革命後變成了宗教國家?

伊朗作為一個伊斯蘭國家,在近代的巴列維王朝時期曾經大力推行世俗化、西方化的改革,使伊朗成為當時中東地區世俗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也是最為富裕的國家。然而,在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以後,伊朗推翻了巴列維王朝的統治,卻建立了一個比較古老的國家政治制度,實行政教合一的國家政治體制。那麼,伊朗為何不能在世俗化的道路上繼續前行,反而恢復政教合一的國家政體呢?

伊朗的近代化進程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禮薩·沙阿·巴列維,他是巴列維王朝的締造者。

伊朗曾是世俗化程度最高的中東國家,為何革命後變成了宗教國家?

在近代,波斯人建立的愷加王朝在英國和俄國的滲透和入侵下,淪為半殖民地。英國和俄國為了避免在伊朗因利益發生衝突,在伊朗劃分了兩國的勢力範圍,伊朗的經濟、軍事、政治都已被英國和俄國所控制。1919年英國同伊朗簽署英伊協定,規定英國在軍事、財政、關稅等方面享有完全控制權,把伊朗變成保護國。這一協定遭到伊朗人民的反對,於是英國被迫改變策略,企圖通過扶植代理人來控制伊朗。軍隊中威信較高的禮薩·沙阿·巴列維被英國選中,於是禮薩·沙阿·巴列維在英國的支持下發動軍事政變,1921年推翻了愷加王朝,於1925年建立了巴列維王朝。

伊朗曾是世俗化程度最高的中東國家,為何革命後變成了宗教國家?

雖然禮薩·沙阿·巴列維在英國人的支持下建立了巴列維王朝,但是他並不想做英國人的傀儡,強烈的愛國熱情促使他建立一個強大的伊朗,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第一、建立中央集權政府和強大的軍隊。

禮薩·沙阿·巴列維通過廢除英伊協定,清除政府和軍隊裡面的英國人,解散了英國人建立的武裝,逐步擺脫英國的控制。然後同蘇俄簽訂條約,廢除以前同俄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和特權。

通過建立強大的軍隊,對各地方封建分立主義勢力和革命運動進行武力鎮壓。通過一些列的軍事行動,消滅了地方割據勢力,結束了多年來全國分裂的混亂局面。

第二、進行全面的國家改革。

巴列維王朝效仿土耳其,實行了一些列富國強兵的改革。比如,在國家權力方面,加強中央集權,推行行政和司法改革,以現代法典代替原來以古蘭經和伊斯蘭教法為依據的法律,把宗教和司法分開,剝奪和限制教士掌管司法的權力。在教育方面推行世俗化教育,改變教士控制學校的情況,允許婦女進入國家機關工作和上大學等。在土地政策方面,推行土地私有化,從而改變了按照宗教法典佔有土地的狀況。在對外利益方面,廢除治外法權,收回關稅自主權。

伊朗曾是世俗化程度最高的中東國家,為何革命後變成了宗教國家?

伊朗曾是世俗化程度最高的中東國家,為何革命後變成了宗教國家?

伊朗曾是世俗化程度最高的中東國家,為何革命後變成了宗教國家?

伊朗曾是世俗化程度最高的中東國家,為何革命後變成了宗教國家?

第三、大力發展民族經濟。

為了發展經濟,改變落後的局面,伊朗大力修建全國的公路和鐵路,同時興辦紡織、農產品加工、採礦、建材、鋼鐵、冶金、軍工等各類企業,極大地改變了伊朗的經濟面貌,促進了全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巴列維王朝推行了的一些列改革,西方化正是國王世俗政權的主要方向。但是西方化的改革也會觸動傳統伊斯蘭教相關利益階層的利益,在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以後,教士階層走向前臺,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國家政權。那麼,伊朗為何會變成政教合一的宗教國家呢?

第一、世俗化改革遭到保守派教士階層的反對。

巴列王王朝的世俗化改革,建立了世俗化的政府、社會,廢除了以古蘭經和伊斯蘭教法為依據的法律,剝奪了教士階層對司法權和教育權的掌控,使教士在國家中的地位大幅下降,這引起伊斯蘭保守派教士的強烈反對。由此引發了大規模的抗議和示威遊行,而霍梅尼正是他們的代表,最終在霍梅尼的帶領下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朗。

伊朗曾是世俗化程度最高的中東國家,為何革命後變成了宗教國家?

第二、白色革命改革過於激進,引起社會動盪不安。

巴列維王朝為改變50年代經濟發展緩慢的局面,從60年代開始按照美國模式推行“白色革命”。比如將大地主的土地重新分配給農民,將所有政府經營的工業企業出售給合作社和個人,給予婦女選舉權,建立知識分子大軍、醫生大軍、農業大軍,行政權力下放、改進國民教育等舉措。在我們今天看來都是很好的政策,但是在當時超越了伊朗的實際情況,因此在執行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

“白色革命”最關鍵的問題是經濟的發展明顯與社會發展相脫節。由於片面追求經濟發展的高速度,超過了國力的承載能力,加之軍費開支過大,造成經濟嚴重失調,通貨膨脹嚴重,使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未完全實施的土改政策使農民大量流入城市,大批工人失業。社會貧富差距拉大,各種社會矛盾激化。

伊朗曾是世俗化程度最高的中東國家,為何革命後變成了宗教國家?

第三、伊斯蘭復興思想的傳播及影響。

伊斯蘭革命以前,伊斯蘭復興思想開始在伊朗傳播,霍梅尼認為由伊斯蘭教法理學家負責統治及監管國家和人民,可消除貧窮、不公和外國無信仰者對穆斯林土地的劫掠。這一思想通過其著作、清真寺佈道等方式廣泛傳播,並在反對派中流行,這也為伊朗在伊斯蘭革命後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奠定了思想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