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占卜的甲骨文是現代漢字的起源嗎?

用來占卜的甲骨文是現代漢字的起源嗎?


甲骨文並不是一種處於起源階段的簡單文字,無論從文字的形體結構還是史料證據上,都說明甲骨文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文章。

在距今約6000年的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陶器上,有二三十種刻劃符號,郭沫若和於省吾先生通過考證都認為其是漢字起源的簡單文字。

約距今五六千年的大汶口文化時期的文字,更被認為是處於發展階段的早期文字,而且其形體與商周文字較為接近。

因此,許多學者都認為,在甲骨文字出現之前,中國的漢字可能已經經歷了兩三千年的發展和演變。

用來占卜的甲骨文是現代漢字的起源嗎?

仰韶文化刻劃符號


用來占卜的甲骨文是現代漢字的起源嗎?

大汶口文化晚期刻劃符號


用來占卜的甲骨文是現代漢字的起源嗎?

陶寺陶文


用來占卜的甲骨文是現代漢字的起源嗎?

丁公陶文


甲骨文已經不是最初的簡單符號,它是商代文明的標誌之一,其發達與成熟在許多方面都有所表現。從已出土的甲骨文看,其句子的構成已經具備了現今漢語的表達方式的雛形。

不僅甲骨文中的詞句已經具備了後來敢於表意方式的基本特徵,而且甲骨文中的單字也已經具備了後來漢字的主要特徵。漢代許慎《說文解字》中提出包括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註、假借在內的“六書”,甲骨文字也已經大體具備了這“六書”所包括的內容。

用來占卜的甲骨文是現代漢字的起源嗎?

許慎


用來占卜的甲骨文是現代漢字的起源嗎?

《說文解字》



從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商朝,人們對神的崇拜已經具有宗教意義。人們通過向神靈卜問來預測吉凶禍福,這在當時是非常流行的。甲骨文就記錄了大量的占卜卜辭。

用來占卜的甲骨文是現代漢字的起源嗎?

占卜


據研究發現,當時用於記錄占卜卜辭的龜甲和牛胛骨是經過精心修飾的。在殷商時代,龜甲主要從南方進貢而來。據專家鑑定,出土於殷墟的龜甲多是取材於南方江淮、珠江流域的膠龜,其特大者則是產於我國近海的海龜。

用來占卜的甲骨文是現代漢字的起源嗎?

龜甲


用來占卜的甲骨文是現代漢字的起源嗎?

海龜



學者們從一塊已破譯的甲骨上得知:商代武丁時期,一個雀地的諸侯一次向商王進貢“五百龜甲”。從其他甲骨文材料看,向殷王室進貢龜骨的人多為殷王之官或附屬的方國之人雀地的諸侯一次就送來500只龜,可見當時殷王室儲存的龜甲梳理是十分龐大的。

當時的社會,畜牧業已很發達,可以提供大量的卜骨。1973年在安陽小屯發掘的H99是當時存放骨頭的一個窖穴,裡面存放這大量未經加工過的牛胛骨。可見,卜骨也是預先收集,以備隨時取用的。

用來占卜的甲骨文是現代漢字的起源嗎?

牛胛骨



從發現的甲骨看,它們都是被鋸、削、刮、磨的痕跡。卜甲一般是將烏龜的甲殼分成凸起的背甲和較平的腹甲兩部分。連接背甲與腹甲左右兩邊的甲片,就叫甲橋,其位置在烏龜的前後足之間。在鋸開上下甲時,甲橋留在腹甲上。腹甲、背甲都要經過一系列的整治。要除去鱗片、膠質等,背甲一般從中間剖開,並將中脊凸起部分鋸去,在上面鑽一孔。

用來占卜的甲骨文是現代漢字的起源嗎?

卜甲



卜骨主要用牛肩胛骨,部分左右。其整治方法是將骨的頂端骨臼的圓形削磨成月牙形,以使骨臼與骨面平整。

用來占卜的甲骨文是現代漢字的起源嗎?

卜骨



甲骨經整治加工以後,還要經過鑽鑿才能用於占卜。鑽鑿是在甲骨的反面加工出窠槽,由呈橢圓形的鑿和呈圓形的鑽作用而成。鑽和鑿都只加工到距甲骨最薄的地方而不透故宮骨面。鑽鑿大致有三種:一是有鑽無鑿,二是有鑿無鑽,三是鑽鑿並用。

甲骨鑽鑿完畢,即已完成了占卜錢的所有準備工作。當時的占卜內容是十分豐富的。第二張則在緊挨鑿的左邊或右邊施灼,稱“單灼”。在甲骨反面施灼之後,它的正面就會出現裂痕,直裂的兆紋稱為“兆幹”,橫裂的稱為“兆枝”。占卜者就是根據兆枝的走向來判斷吉凶禍福。

在占卜結束之後,把所問之事刻寫於卜兆旁邊,這就是卜辭。卜辭刻在甲骨的正面何反面的均有,但前者居多,這以武丁時期甲骨文為多。有的卜辭正面刻不完,就在反面接著刻。早期甲骨文中多見這種正反面相銜接的卜辭。

用來占卜的甲骨文是現代漢字的起源嗎?

卜辭



殷人契刻卜辭有一定的格式。一篇完整的卜辭可以分為前辭、命辭、佔辭和驗辭四部分。前辭,也叫敘辭或述辭,記述占卜的時間和占卜者。命辭,也稱貞辭、問辭,即命龜之辭,是向龜陳述要卜問的事。佔辭,即根據卜兆而判斷吉凶。驗辭,即將占卜之後應驗的事卜刻下來。


安陽殷墟博物館

甲骨上的卜辭除契刻以外,還有硃砂或墨書寫的卜辭,這種書寫的卜辭字形特別粗大,比同一版面上的刻辭字形大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