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養慈悲心,此生多珍重

長養慈悲心,此生多珍重

#今天是一代文藝大師豐子愷先生誕辰120週年紀念日#

1913年,浙江省崇德縣舉行會考,作文題目是“五金之中何者為貴論”。石門灣考生豐子愷逆向思維,以“賤金貴鐵”的新穎立意,引起督學徐乃宣的注意,徐督學決定專程到石門灣會一會這個豐子愷。未料這一行,竟決定了督學長女徐力民的一生。

徐乃宣早就聞聽崇德縣第一小學堂裡的豐子愷學業成績優異,素有“小畫家”之稱,這次“面試”,徐乃宣發現,這位能寫一手好文章的少年,長像英俊,談吐優雅。詢問之下,發現豐子愷竟是自己同科秀才豐鐄之子。徐乃宣愛才心切,迅即央人到豐家為長女徐力民說媒。當時豐鐄已故,豐母鐘雲芳覺得徐家乃崇德望族,自感家道中落,便婉言謝絕這門親事。後徐乃宣再次央媒上門說親,鍾雲芳終為徐家誠意所感動,才最終應允了這門婚事。

1918年二月,豐子愷與徐力民大婚。徐家全副嫁妝,除四櫥十六箱、枕山、被山等,連米、水甚至做壽材的木料也用紅綾包裹隨嫁。此外,徐家還陪嫁了一個名叫愛鳳的姑娘及姑娘日後出門的嫁妝,意思是這一生不必麻煩男家。新娘陪嫁之多,一時轟動石門灣。後來,豐子愷東渡日本留學,也得到徐家的大力資助。從新婚燕爾到留學分別,從故鄉緣緣堂田園生活到抗戰時的顛沛流離,豐子一生與妻子相濡以沫,恩愛如初。徐督學慧眼識英才的故事,也傳為佳話。

豐子愷一生成就極多,他是中國現代畫家和漫畫家,被世人尊稱為中國漫畫的創始人,他是散文家、書法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同時還是一位翻譯家,翻譯過大量的日俄文學經典。朱自清、郁達夫、巴金、葉聖陶等名家,均對豐子愷的文章和漫畫讚譽有加。日本漢學家吉川幸次郎則說,豐子愷是最中國的中國人。

長養慈悲心,此生多珍重

這樣一位著述豐厚、成就斐然的文藝大師,人生之路並不像他青年時期的姻緣佳話一樣一路順遂,支撐他穿越戰火離亂,在藝術上苦心孤詣經年不改的,正是他單薄身軀下那顆“長養慈悲,珍愛持重”的赤子之心。

豐子愷出生於1898年11月8日,由於父親的早逝,母親很早便獨自扛起起拉扯他兄妹六人的重擔,家裡經營著一爿小染坊,生意勉強可以維持,但豐子愷卻因此得以擁有了畫畫的顏料。他從小就展露出對顏色的敏感和繪圖的天分,他在一本《千家詩》的插圖上塗色,用筆蘸上染料塗一隻紅象,又塗了一個藍人,再塗出一片紫地,畫面立即變得鮮活起來,豐子愷心花怒放,只要有機會,就躲在樓梯底下的小桌子上塗畫個不停。

私塾裡的同學們紛紛來向他討畫,而他總是來者不拒,一概滿足。私塾的先生還給他一張孔子像,命他畫一張放大的著色圖,豐子愷一口答應下來,回到家中,他和姐姐用九宮格放大的方法,將彩色的孔子像畫了出來。後來,這副畫像就掛在私塾的門口,每天早課時,同學們紛紛在豐子愷手繪的孔子像前鞠躬禮拜,豐子愷也跟著鞠躬禮拜。那時,他“小畫家”的名聲已經在鄉間遠播,小小的心靈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1914年,豐子愷以第三名的好成績考上了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其實他當時一口氣考上三家高校,原本有志於學習物理、化學等應用科學,但考慮到家中經濟困難,最終選擇了可以全免學費的師範專業。

在師範學校,豐子愷遇到了李叔同、夏丏尊、單不廠、姜丹書等名家大師,其中李叔同對他影響至深,一直是豐子愷人生的藝術導師和精神楷模。

當時,留洋歸來的李叔同已然名震海內,豐子愷對這位大師非常恭敬,而李叔同也對這位面目清秀、談吐文雅的青年才俊格外關愛。有一次,豐子愷因與一位態度蠻橫訓育主人發生口角,互相推搡起來。盛氣凌人的訓育主任,立即要求學校召開會議處理此事。會上,訓育主任痛斥豐子愷冒犯老師忤逆不敬,主張立刻開除豐子愷。這一次,一向沉默少言的李叔同先生挺身而出,他說,學生動手固然不對,但也說明了老師教育的失職。他願意親自帶豐子愷當面來向訓育老師道歉,希望學校能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我看豐子愷是可造之材,將來必大有前途。現在開除學籍,無異於毀滅人才。”在李叔同的積極斡旋下,豐子愷才得以保全學籍,繼續求學。此後他更加發奮讀書。

長養慈悲心,此生多珍重

有一天,時任班級長的豐子愷向李叔同彙報工作,李叔同忽然對豐子愷開口說道:“你的圖畫進步很快,我在南京和杭州兩處教課,沒有見過像你這樣進步快速的學生。”

聽到恩師對自己的肯定,豐子愷的心狂跳不止。在後來的回憶中,豐子愷這樣寫道:“當晚李先生的幾句話,確定了我的一生。這一晚,是我一生中一個重要關口,因為從這晚起,我打定主意,專門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幾十年來一直未變。”

1918年,李叔同先生在杭州虎跑寺出家為僧,法號弘一。出家前,先生把豐子愷叫到身邊,鄭重地將自己的詩詞手卷贈送給他。其中一闋《金縷曲》中這樣寫道:

“長夜悽風眠不得,度群生哪惜心肝剖。”

看到這樣的話,豐子愷禁不住眼眶紅熱了,他深知李先生不論何時何地,都放不下苦難中的華夏蒼生,老師心頭噴湧而出的愛國赤誠,也引燃了豐子愷胸中生生不息的精神之火

1928年,豐子愷準備畫50幅護生畫,以慶祝在下一年即將50歲的弘一法師的生日。弘一法師叮囑豐子愷,要心存大愛,這些畫當以護佑蒼生為主旨:

“畫集應是通俗的藝術品,應以優美柔和的情調,讓閱者生髮淒涼悲憫的感想。”

長養慈悲心,此生多珍重

《護生畫集》封面

1929年2月《護生畫集》第一集在上海出版。豐子愷的筆法簡約凝練,弘一法師的題詞通俗易懂。豐子愷用發自內心的藝術靈感,呼應著老師廣大慈悲、天地圓融的胸襟。這本以師生之誼發端,旨在美育眾生、感應天地的畫集,一經推出,便風靡了大上海。

1937年八·一三淞滬戰爭爆發,石門灣突遭敵機轟炸,仁厚的豐子愷毅然決定帶著全家老小、姐姐及堂弟一家、表親一家甚至染坊裡的學徒一起逃難,這個龐大的逃難團,一路乘船、乘汽車、乘火車,跋山涉水,顛沛流離。為了照顧大家,豐子愷費盡心力,逃難至重慶時,竟然連頭髮都白了。雖然每日都要躲避日軍飛機的狂轟亂炸,隨時都有潛在的生命危險,可豐子愷仍不忘在生死存亡之際,撰文、作畫宣傳抗戰救國。在武漢輾轉休整期間,他還編輯、出版了一本《抗戰漫畫集》,頗受當時讀者歡迎。

長養慈悲心,此生多珍重

為了節省物資,豐子愷只用唯一的一支狼毫筆在極小的宣紙上作畫,落墨前,他會用碳條勾勒出大致的佈局,再慎重下筆。1939年,流亡中的豐子愷為紀念弘一法師六十歲壽辰,在炮火連天中繪製完成護生畫續集60幅。

抱病中的弘一法師,收到畫作異常欣慰,他寫信和豐子愷約定:在1949年即自己70歲時作《護生畫集》第三集圖畫70幅,如此類推,到他百歲時作第六集100幅。

收到恩師來信,豐子愷深感感責任重大,面對老師的約定和綿延40年的允諾,深思整夜之後,豐子愷以拳拳之心寫下八個字:

“世壽所許,定當遵囑。”

簡簡單單的八個字,今天讀來卻振聾發聵,撼人肺腑:“只要我能活下來,一定完成老師的囑託!”

然而,世事難料,不到三年,弘一大師卻在福建圓寂了。

長養慈悲心,此生多珍重

抗戰結束後,豐子愷和家人從重慶回到上海。一家人擠在只有一間屋子的寓所裡,附近的住房也擠滿了人,空氣很差,家裡人幾乎都得了肺病。豐子愷忙於創作和生計,竟兩次暈倒在地。上海的中國畫院請他去當領導,他再三推辭說,只想潛心畫畫,無意擔任領導。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豐子愷堅持翻譯了夏目漱石、石川啄木等日本文學名家的作品,以及被譽為“日本《紅樓夢》”的古典長篇鉅著《源氏物語》,他還和小女兒豐一吟合作翻譯了俄國作家柯羅連科的長篇小說《我的同時代人的故事》,以及《音樂的基礎知識》、《中小學圖書教學法》等教育類圖書。

豐子愷一向充滿對童心的珍視和守護,一言一行都飽含對子女真、善、美的教育。而他一生也是這樣一個充滿童真的人,以飽滿的赤子之心,對藝術孜孜以求,對生活珍重慈悲。60年代初,豐家的條件得到改善,家裡買了電視機,豐子愷無私地把它放在樓下,以方便周圍的鄰居觀看。家中的保姆換上了高血壓,豐子愷當即出資承擔了所有的醫藥費,並每日敦促她午睡休息。家人回憶說,豐老在路上看到有螞蟻列隊搬家,他便在地上放一把方凳,提醒路人走過時,不要踩到螞蟻。豐老一生踐行著珍重慈悲的大愛之心,正如他在《護生畫集》第三部的序言中所寫:“護生者,護心也。去除殘忍心,長養慈悲心,然後拿此心來待人處世。這是護生的主要目的。”

長養慈悲心,此生多珍重

豐子愷漫畫充滿了童真童趣

1965年,豐子愷在完成翻譯《源氏物語》的同時,也完成了《護生畫集》第五集90幅畫的創作,那時弘一法師已然過世23年,而距離他90歲誕辰尚有四年。一年後,“文革”爆發,豐子愷的文章和畫被定為大毒草,被下放到農村接受改造,期間繁重的勞動和惡劣的待遇讓豐子愷染上腿疾和嚴重的肺炎,被准許病休回家。

1973年年底,也許是對自己健康狀況惡化有了預感,75歲高齡豐子愷毅然加快了《護生畫集》第六集的100幅畫的創作步伐,要知道當時他已經極度虛弱,家人讓他多休息,他卻每天早上4點鐘偷偷起床作畫,《護生畫集》的第6冊,就是豐子愷先生這樣隱瞞家人,暗中創作完成的。此時距離他和老師約定的時間還有6年,而距離他在1928年動筆創作《護生畫集》第一集的時間,已經整整過去46年。

46年的時間,一顆偉大的靈魂在世間獨自堅守著師生二人當年的約定,踽踽獨行,痴心不改。2年後,在華山醫院,豐子愷安詳地離開了他一生深情眷戀的人間。而他終生秉持恪守 “長養慈悲心,此生多珍重” 的精神之炬,中將照耀後世,長燃不熄。

長養慈悲心,此生多珍重

豐子愷誕辰120週年特別紀念:“此生珍重”系列散文繪畫套裝:

長養慈悲心,此生多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