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青春不再”,餐飲人該何去何從?

當“青春不再”,餐飲人該何去何從?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也是“五四運動”100週年。新時代的青年餐飲人,有因為付出和收入嚴重失衡,而不想繼續幹餐飲的;有因為別無所長,而不得不繼續幹餐飲的;有因為喜歡和熱愛,而堅持繼續幹餐飲的。

本文要說的這位餐飲人,他已不再年輕,不過他對於年輕時候的自己,有些話不吐不快。

50歲的嶽軒站在餐廳門口,一位經理把他帶進去後,不到15分鐘他就換上一身工服正式上崗了。

當“青春不再”,餐飲人該何去何從?

他怎麼也沒想到,時隔多年重新入行,工資沒差多少,工作環境卻天差地別。2019年那時一個店十幾個年輕服務員,可現在和他一起工作的不是機器人,就是中老年人,而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協助機器人完成餐廳基礎工作。

店裡有了成熟的智能設備,他每天幾乎不用動腦筋就可以完成工作,只是每天的工作時長依然在12小時以上。

早知道多年後要從零開始,重新做回這麼基礎的工作,嶽軒應該就不會在青年時期那樣玩弄時間了。

當“青春不再”,餐飲人該何去何從?

流水線上的我們,輕易就被取代了

28歲的王志華在一家連鎖快餐店裡工作,店裡以炒飯送外賣為主。每到中午他這個“大廚”就忙得不可開交,再加上天氣開始變熱,把他給累壞了。不過很快就有“人”解放了他,這傢伙永遠不喊累,關鍵是炒的飯還不比他差。呀,他敗給了機器人,被辭退了。

勤勞卻只是做著基礎工作的王志華被淘汰了,嶽軒這樣的“老油條”又怎麼可能更好呢?很早前餐廳給到他一個機會,去外地跟隨一名大廚學習廚藝,沒想到他卻跑去玩,每天上班胡混過,下班不是喝酒就是賭博,沒過多久就被炒了。此後他頻繁跳槽,一會兒幹廚房,一會兒幹樓面,一年換場十多次,最短的半天,最長的不過三個月。

這麼些年下來,本該練得一身硬功夫的嶽軒,卻落得個一事所成。

當“青春不再”,餐飲人該何去何從?

時間不等人,何況在智能化時代。2018年,海底撈花了1億元打造智慧餐廳,配菜、傳菜環節全程自動化,為後廚節約37%人力。幾乎與此同時,德克士、盒馬鮮生、五芳齋、慶豐包子鋪等都開啟了智慧餐廳的試驗……智能點餐、刷臉支付、機器人廚師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也在改變王志華這些從業人員的生活。

“我們是不是很快都得失業,捲鋪蓋走人?”覺察到危機的嶽軒偷偷地問廚師長。廚師長一臉不以為然:“那些只會做些基礎工作的,當然很快就會滾蛋的。你要是有些真本事,還怕被炒魷魚?”

廚師長給他講了個真實的故事:在一次國際菜品盲試中,工作人員把機器人炒的和廚師炒的十幾道菜拿出來PK,機器人贏了。當時很多人不相信這個結果,認為是暗箱操作,但是當知道背後的原因之後,大家都服了。原來機器人所用的菜譜,是國內知名大廚特地為它們制定的,每一種原材料的配比和火候的把控,都由大廚和設備研究人員合力完成,並最終導入系統中得出。

“未來呢,智能化一定會顛覆整個行業,那個時候如果我們還只是流水線上的工人,一點創造力都沒有,那就算再勤快有什麼用?被取代還不就是分分鐘的事?

當“青春不再”,餐飲人該何去何從?

容易接觸到異性的我們,“光棍”了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嶽軒年輕的時候交往過兩個女朋友,卻每次都是在談婚論嫁時敗下陣來。箇中原因,有他自身的,也有整個社會的。

當“青春不再”,餐飲人該何去何從?

青年餐飲人,平時獨自生活沒有什麼問題,但一旦喜歡上一個人,或是被一個人喜歡,生活的沉重就會被描繪出來。

很多行業外的人都會認為,餐飲人從來不缺乏男女朋友。沒錯,從接觸到異性的機會來說,他們確實有著更高的概率,但實際上卻相當不容易。

選擇同行,彼此都忙碌,收入也不高;選擇非同行,工作時間又難以讓對方接受,而且總會因為發展空間小而被“嫌棄”(延伸閱讀:做餐飲5年,我談不起戀愛結不起婚)。

而相比女性而言,男性在婚戀方面則要承受更大的壓力,連女同事、女同行都可能“看不起”他們,會為他們貼上“沒前途”“沒錢途”的標籤,並認為他們沒能力照顧好對方。

“光棍潮”事實上早在2015年就已顯現,有數據表明,當年中國15歲以上的未婚男性比未婚女性多4000萬人,其中農村地區就佔了3000多萬。多出來的男性怎麼辦?

而餐飲行業的主力,尤其是廚師,恰恰是像嶽軒這樣的男性。本身家境就一般,偏偏自己還不努力,你不光棍誰光棍?

當“青春不再”,餐飲人該何去何從?

青春年華的我們,不見了

“和他一起工作的不是機器人,就是中老年人”,這是50歲的嶽軒遇到的情況。這種情況其實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有苗頭了,雖說“那時一個店十幾個年輕服務員”。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慨:“現在好多餐廳已經沒幾個小弟小妹了,都是大媽大爺。”在香港和澳門,不少名廚便非常擔憂自己多年來積累的廚藝無法傳承下去,因為整個行業出現了“嚴重的斷層”。五六年下來,新加入後廚的年輕人屈指可數。

事實上,“老齡化”正在影響著各行各業。

數據表明:中青年加速減少,高峰時每年超千萬。未來5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將每年減少300萬以上,在2028—2039年間,年均減少數量將超千萬。

2年後的2021年,中國人口將進入深度老齡化。中國或在2037年達到日本現在的水平,到2050年或將與日本當時的老齡化水平相接近。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餐飲基層工作者也正是主要的“勞動年齡人口”。很多餐飲人不清楚進入深度老齡化的時候,自己是不是依然從事這份行業,也不知道是否有另一個行業更歡迎自己。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去到哪個行業,都得有自己的真本事。

當“青春不再”,餐飲人該何去何從?

青年餐飲人,你思考過未來麼?

互聯網、智能化讓餐飲行業門檻越來越高,然而伴隨著的又是嚴重的光棍潮和老齡化趨勢。那麼在未來,要想不像嶽軒那樣時隔多年又回到原點,餐飲人該如何為自己創造更大的價值呢?

當“青春不再”,餐飲人該何去何從?

20歲出頭的阿聰,每天下班後趁著空閒時間,在抖音上和大家分享自己做菜的過程。他說自己從來不衝著“出名”而去做這件事,只是沒想到定期的堅持分享,居然為他吸引了10多萬粉絲。從一個無名小卒,到漸漸有媒體過去探訪,有時候走在路上還有粉絲認出他來。

不難想象,將來向他拋出橄欖枝的平臺會有多少,而不管他如何做選擇,起碼他擁有了選擇的權力。

“8小時之內決定現在,8小時之外決定未來”, 也許這句話用在餐飲人身上,需要改成“10小時”,但無論如何,“未來”都是由現在的你決定的。

紅餐(ID:hongcan18)近日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6成餐飲人期許將來能成為餐飲老闆或投資者,並且有很多人認為行業變化太快,害怕將來自己趕不上時代而被淘汰。

當“青春不再”,餐飲人該何去何從?

結 語

“你玩弄時間,時間就會玩弄你!”《復仇者聯盟4》的這句臺詞,也許值得每個餐飲人去細細思考。

正值“五四”青年節,正當青春的餐飲人,你是否在認真地過每一分鐘?你可還記得對自己的承諾?你的未來是否真的只是一場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