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服不是皇帝和官員的專屬,古代后妃、命婦竟也要穿


朝服並不是帝王百官的專用之服,后妃、命婦在參加受冊、助祭、朝會時,也可以穿用。據《周禮.天官.內司服》記載,命婦禮服有六種,前三種專用於祭祀,後三種則兼用於朝會,即鞠衣、展衣、褖衣。圖為電視劇劇照。

鞠衣又稱“黃桑服”。王后在每年三月,穿著此衣,主持祭祀,禱告桑事。衣式採用袍制,面料用黃色,襯裡用白色,始於商周,至明亡後,其制被廢除。《新定三禮圖》中的鞠衣(宋)。

褖衣:王后、命婦的禮服,也用作燕居之服。衣身鑲有邊沿,採用袍制,用黑色面料,白色襯裡。始於商周,至南北朝時仍被採用,隋代以後消失不見。

展衣: 王后、命婦的禮服,專用於朝見帝王及接見賓客。衣式採用袍制,表裡皆用白色。始於商周。

鈿釵禮衣:唐代命婦所穿著的一種禮服。據唐高祖頒佈的《武德令》記載:唐代皇后服有禕衣、鞠衣、鈿釵禮衣三等。內命婦穿其於常參,外命婦穿其於朝參、辭見及禮會賓客。鈿釵禮衣用雜色,由中單、蔽膝、大帶、革帶、履襪、雙佩及小綬花等組成,頭飾花鈿。

大袖衫又稱“大衫”,明代內外命婦的禮服,穿著時和霞帔、褙子等服飾配用。圓領,衣身寬大,袖子垂至臀部,更甚者至地面,用紅色紵絲紗羅為料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