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衝擊“互聯網醫美第一股”:蘿蔔快了不洗泥,曾被鹿晗等起訴

當你還在調侃“生在這個看臉的時代,感受到滿滿惡意”時,一家成立不到6年的互聯網醫美服務平臺創業公司卻靠顏值經濟,衝擊“互聯網醫美第一股”。不過,公司快速發展的背後,卻是屢屢被明星因其侵犯肖像權、名譽權而告上法庭。

為行業“續命”

4月9日,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新氧”)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招股說明書,擬在納斯達克上市。招股書顯示,新氧近三年營收規模實現“跨越式”增長,總營收從2016年0.49億元躍升至2017年的2.59億元,增速高達428%;2018年總營收進一步增長138%至6.17億元。淨利潤方面,新氧表現也很突出。作為一家成立不到6年的互聯網醫美服務平臺創業公司,新氧科技在2016年時虧損8103.6萬元,但從2017年開始實現盈利,淨利潤達到1720.2萬元,2018年同比大幅增長220%達5508萬元。

招股書顯示,新氧主要的商業模式是平臺充當社交社區,讓用戶接收到原創、可靠且專業的內容;同時提供在線預訂功能,從而激勵用戶線下接受醫療美容服務提供商的治療。“新氧最近幾年發展驚人,在於公司開創性的運營模式,為深陷流量之痛的行業續上了命。”《金證券》記者接觸的南京圈內人士透露。

據瞭解,儘管近年來醫美行業產值狂奔,醫美機構卻是暗暗叫苦。南京某第三方醫美平臺負責人王科曾對《金證券》記者透露,“如果把所有從事這個行業的機構,不管正規的還是不正規的都算進來,大概有一半的機構是虧損的。”韓辰醫療美容集團董事長助理王磊也表示,目前市場中盈利機構、持平或處於發展期仍未盈利機構、虧損機構比例各佔三分之一。

其根本的原因在於行業獲客成本高,營銷費用佔比過重,單個獲客成本高達4000-6000元/人。而憑藉“信息流+預訂服務”的商業模式,新氧周圍聚集了一批潛在用戶,用戶精準高效的流量轉化收益成為了新氧增長的關鍵。據瞭解,新氧可以將獲客成本控制在每人幾百元。

安裝滲透率不到0.2%

事實上,新氧上市的推測一直未斷過。對於傳聞,去年年中,新氧創始人兼CEO金星曾表示,“目前新氧財務狀況良好,現金儲備非常豐富,並不著急上市。”相隔半年多,公司為何又急了呢?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去年年底,MobData出爐的2018醫美行業研究報告中指出,當前醫美類App尚處於起步階段,主要App安裝滲透率並不高。排名最靠前的新氧僅有0.14%,更美、悅美、美唄整形、美黛拉在0.02-0.05%之間。在前述圈內人士看來,安裝滲透率普遍不高,這是醫美平臺的機會,也說明在優勢不大的情況下,其他對手極有可能迎頭趕上。據瞭解,去年以來國內醫美類App從最早的二十多家,縮減至現在的六七家,“市場處於爭霸戰階段,行業要向頭部企業集中,新氧需要資金和彈藥去打這場仗。”

王磊亦稱,醫美行業的特色化、差異化趨勢將會越來越明顯,互聯網App產品除了體驗層面的差異化,企業定位也相當重要,要避免“千人一面”。

此外,2013年成立至今,新氧共計完成了6輪融資,股東不乏騰訊、經緯中國等知名企業和機構,還有中銀國際、中俄投資基金等“國資系”的身影。不可否認,背後的資金也有退出的需求。

近年來頻當被告

短短几年就發展起來,新氧的“暗斑”並不少。據媒體報道,新氧App平臺上或有著不具備美容資質的機構摻雜,“一個不具備美容資質的無證場所金島醫美,在新氧App上卻被官方打上了認證標誌,稱擁有醫療執業許可和品牌認證”。而且多位新氧合作機構投訴,新氧有內部工作人員向機構敲詐錢財,甚至曝出部分人私下和親戚開起了診所或者代運營公司導流牟利。

南京一家大型美容連鎖機構的營銷人士也對《金證券》記者表示,“目前新氧平臺上以中小型美容機構為主,客戶習慣比價,這也是我們遲遲沒有進去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新氧頻繁因肖像權、名譽權糾紛和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等當上被告,原告中不乏多位明星。比如2018年,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判定,新氧在其認證的微信公眾號內發佈的涉案文章中有69張照片使用了鹿晗的肖像,而涉案文章系對新氧經營APP的宣傳推廣,構成對鹿晗肖像權的侵犯。因此新氧除向鹿晗賠禮道歉外,賠償鹿晗經濟損失18萬元和精神損害撫慰金3萬元。2017年,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也判定新氧侵害了李小璐的肖像權和名譽權,新氧需要刊登致歉聲明,並賠償李小璐經濟損失8萬、精神損害撫慰金6萬元、維權成本20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