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老油條”意外過會:新發審委審核通過率將大幅提高?

金證券記者 張賀

3月12日,比預計中晚了四個月的新一屆21人發審委正式開工。第十八屆發審委當日召開了2019年第1和第2次發行工作會議,審核兩家企業可轉債的申請,審核一家企業的IPO首發申請。

《金證券》記者獲悉,投行人士高度關注豬年首場發審會,不僅因為新一屆發審委在人員結構和制度安排上比往年有了大變化,審核風向吃不準,也因為當日只有一家企業上會IPO,而且是第五次衝刺A股IPO的“老油條”四川天味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次開堂就選了這麼一家公司,讓市場有些意外。但結果顯示,天味食品順利過會了。

新一屆發審委姍姍來遲

按慣例應在去年10月完成履職的第十七屆發審委,一直工作到今年1月29日,超期服役4個月。

在經過幾輪考察公示後,2月1日證監會確定了第十八屆發行審核委員會委員,共有來自監管機構和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的21人。與往年相比,有幾點大變化:新一屆發審委委員有62%來自監管層,大多是一線監管人員,不再有來自券商、基金、高校、資產評估機構的代表;委員人數由往年的66人驟降至21人;強化委員監管力度,明確委員推薦單位有提請解聘委員的權利,建立對發審委委員違法、違紀行為的舉報監督機制。

“第十七屆發審委就已經審核很嚴格了,大家都很關注新一屆的審核通過率會不會提高。”滬上某券商投行人士對《金證券》記者說。

資料顯示,第十七屆發審委共審核298家IPO(含取消審核二次上會),過會167家否決92家,過會率只有56.04%,撤回IPO申請材料的企業有160餘家。從2017年10月上任初期的擬700家IPO排隊企業,到目前不到300家的首發排隊隊伍。

審核風格可能會放鬆?

新一屆發審委首秀,就遇上了天味食品這個“難纏”的角色。

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成立的天味食品作為一家川味複合調味料的發生產銷售公司,主要核心品牌有火鍋底料“大紅袍”及“好人家”。其主營產品還包括川菜調料、香腸臘肉調料、香辣醬等9大類100多品種。早在2012年,天味食品就曾試圖闖關A股,但隨後自動終止發行審查。此後又經歷新股發行暫停而IPO受阻。然而屢敗屢戰,去年10月12日,天味食品更新了5月遞交的招股說明書,繼續其自2012年之後的第五次IPO衝擊。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天味食品由中國證監會發審委主任委員(正司局級)、發行監管部副主任郭旭東帶隊審核。一同參與審核的發審委員還有河南證監局綜合業務監管處處長馬小曼、北京德恆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黃偵武、中匯會計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周海斌、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沈潔、寧波證監局稽查處處長潘健紅、陝西證監局公司監管處處長兼法制工作處處長陳國飛。

“這麼多老江湖只審一家企業,一方面說明現在排隊的企業確實少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第一場格外謹慎。”深圳某投行人士對《金證券》記者分析,科創板都試驗註冊制了,新的發審委審核風格雖然大幅放鬆的可能性沒有,但也不至於過緊。

天味食品順利過會出乎不少人的預期,上述滬上投行人士稱,會仔細研究發審記錄,關注審核企業的關注重點是否和往年比有所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