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概況

賈汪區隸屬江蘇省徐州市,別稱泉城區,位於徐州東北部,北緯34°17´~34°32´ ,東經117°17´~117°42´,東與邳州市接壤,南部、西北部與銅山區毗連,北與山東省棗莊市相鄰,被譽為“徐州後花園”,是徐州的物流、商貿、生態、旅遊中心,徐州特大城市的核心區之一。

明朝萬曆年間,水盛草豐,東北有泉匯而成汪,賈汪稱泉城。 臨汪而居,因賈姓人多,故稱“賈家汪”。始建於1952年的賈汪礦區,經過幾次易名調整,於1965年定名為賈汪區,沿稱至今。其間幾度更迭。1995年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賈汪區享有縣級管理職能和權限。

賈汪區為溼潤至半溼潤季風氣候區[1],總面積671.9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3.06萬人(2017年),設5個鎮、5個辦事處、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擁有潘安湖風景區、大洞山風景區、督公湖風景區、茱萸寺等旅遊景點,榮獲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江蘇省創新型試點區等稱號。[2]

2018年10月,賈汪區入選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第79名、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第81名。

位置境域

賈汪區位於徐州市主城區東北部35公里,地處蘇魯兩省結合部。地理座標北緯34°17´~34°32´,東經117°17´~117°42´,東部與江蘇省邳州市交界,南部、西部和西北部與江蘇省銅山區接壤,北部與山東省棗莊市為鄰。東西相距39公里,南北相距27公里,總面積690平方公里。

[6]

地形地貌

賈汪區地處華北平原區魯南南緣低山——丘陵與黃淮沖積平原過渡帶,其地貌特徵為低山——丘陵和山前平原及沖積平原。總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境內有大小山頭300餘座。區內主要山峰有:雞毛山、雞鳴山、青龍山、獨山、大成山、窩山、寨山、大鹿山、龍門山、馬頭山和大洞山等,其中大洞山海拔標高361米,有徐州“第一高峰”之稱。盆地內屬於開闊沖積——洪沖積平原,沿不牢河兩側廣泛分佈。平原區一般海拔標高30~35米,最低標高26米。賈汪區境內地層隸屬“華北地層區——徐蚌地層分區”。區內各時代岩石地層單元發育較齊全,基本反映了華北陸臺東南緣沉積類型面貌,地層的空間展開與區域性構造格局關係密切,斷裂與褶皺致使岩層走向大多呈北北東——北東方向,並略向北西凸出顯弧形分佈。賈汪區區域大地構造位置於秦嶺緯向構造帶延北分支南側與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西側之複合部。賈汪北部有河口——韓莊——鐵佛溝近東西向斷裂構造,其東距我國著名的深大斷裂——郯廬斷裂帶約40公里。區內總體構造是徐州複式背斜呈弧形展部的北東端,構造線方向大多呈北東方向。[6]

氣候

賈汪區地處中緯度帶,屬北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帶,為溼潤至半溼潤季風氣候區,一年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冬夏季節較長,春秋季節較短。[6]

水文

賈汪區內有京杭大運河、不老河、屯頭河、大寨河、東西排洪道、二八河、引龍河、淤泥河等水系。京杭大運河歷年來最大水系洪峰流量可達536立方米/秒,最高水位31.89米,可長年通航。除河流之外,山前或山間發育有小型水庫,如大進口、鹿樓、柴窩、影山水庫等。[6]潘安湖、督公湖、南湖、商湖等湖泊眾多。

水資源

賈汪區地下水主要有鬆散巖類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岩溶水作為城鎮集中供水源程序的地下水,主要分佈在青山泉、賈汪鎮、汴塘3處。根據《江蘇省徐州市城市供水水文地質勘察報告》計算,賈汪區境內的孔隙水可採資源為10555.22萬立方米/年,岩溶水可採資源量為7977.43萬立方米/年。賈汪位於暖溫帶南部黃淮平原栽培植被區。

[6]

植物資源

賈汪區內山丘以側柏、刺槐林為主,許多坡地已開闢為溫帶性果園。此外還有一些小面積的次生林,組成種類主要有黃檀、山槐、棠梨、黃梨、黃連木、臭椿等。灌木種類有牡荊、酸棗、茅莓、野山楂等。[6]

動物資源

賈汪區境內野生主要有刺蝟、野兔、鼴鼠等哺乳類動物14種;池鷺、豆雁、鴻雁、針尾鴨等鳥類動物52種;烏龜、中華鱉、壁虎、黃脊遊蛇等爬行動物11種;中華蟾蜍、花背蟾蜍、黑斑蛙等兩棲動物7種;銀魚、青魚、草魚、鰱魚等魚類20種。[6]

礦藏資源

賈汪區內勘查和發現的礦產有18種,探明儲量的礦產有11種,探明礦床23個。煤、石灰岩、白雲岩、水泥配料用砂頁岩含量居全省前列,大理石、鈦鐵礦砂礦、耐火粘土、硫鐵礦含量在徐州地區佔據優勢。賈汪煤盆位於江莊復背斜和大洞山復背斜之間,略呈25°~40°方向展布,煤盆長45公里,寬2~5公里,面積約65平方公里。區內含煤24層,煤層厚9.44米~15.25米,可採煤5~7層,厚5.3米~9.17米,含煤系數3.55%,保有儲量3.09億噸。區內廣泛分佈石灰岩,已探明礦床4處,礦點6處,總儲量為167552萬噸。水泥配料用粘土總儲量68138.3萬噸。白雲岩總儲量29142萬噸。水泥配料砂頁岩總儲量13942萬噸。大理石總儲量527.28萬立方米。耐火粘土總儲量為5996.4萬噸。鈦鐵礦砂礦總儲量為363.27萬噸。

賈汪區山川秀麗,境內名勝古蹟頗多。有朱古山釣臺子、泉旺頭古土墩、焦莊等古文化遺址,有建圯橋等古建築,有大洞山、鳳鳴漙、督公湖、青年林、潘安湖等風景名勝,有三野成立舊址、賈汪起義舊址、運河支隊紀念碑亭等紅色文化。賈汪區已經發現的大型古墓有10多處,普通漢墓群多處。其中白集漢墓構造精巧,工藝精湛,漢畫像石精美,為賈汪兩漢文化的傑出代表。 境內出土大量文物,有新石器時代的石斧和奴隸社會以來的陶器以及漢代以來的銅器、玉器等。徐州市漢畫像石館陳列的兩塊漢畫像石珍品《泗水撈鼎圖》、《紡織圖》分別出土於賈汪區汴塘鎮和青山泉鎮。

2016年,賈汪區遊客達560.5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6.82億元。月亮湖鄉村大世界、鳳鳴海墨上集、賈汪遊客集散中心、海嘯大世界等相繼開門迎客。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江蘇省旅遊局推薦的2016年十條新旅遊線路,賈汪休閒遊名列其中。成功舉辦江蘇首屆滑雪節、“江蘇鄉村旅遊節”、賈汪旅遊推介會暨首屆賈汪旅遊節、潘安湖“中國好風光”全國攝影名家採風活動、大洞山徐州重陽登高節、督公湖聖誕狂歡節、鳳鳴海夢幻燈光節、臥龍泉“鄉繪漫城”首屆全國大學生塗鴉節等旅遊活動。

大洞山風景區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概況

大洞山景區

大洞山又名茱萸山,位於賈汪區南部,距徐州主城區28公里。規劃面積68平方公里,規劃為五個片區,核心景區茱萸山片區6平方公里。景區內有海拔361米的徐州第一高峰大洞山,有著1500年曆史的全國著名的藥師佛道場——茱萸寺。茱萸寺位於大洞山南坡的萬畝石榴園中,是國內最有特色的藥師佛道場。“大洞山隱茱萸寺,石榴園居藥師佛”正是大洞山風景區的點睛之筆。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在重陽之際登上茱萸山,遊覽茱萸寺,有感而發,寫出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著名詩句。大洞山風景區自然生態環境優美、文化積澱深厚、旅遊資源豐富。

大洞山風景區核心景區主要景點有茱萸寺、茱萸園、萬畝石榴休閒博覽園、千畝油菜花觀賞園、藥師養生中心、千畝梯田攝影基地、青少年拓展訓練基地。是一個集休閒、娛樂、度假、寫意、養生、悟禪於一體的高品質風景區。景區風景優美,內涵豐富,特色鮮明。有積澱深厚的藥師佛文化、王維文化、茱萸文化和登高文化,是一個綜合性人文自然生態景區。風景區的發展目標是在1-2年內把大洞山風景區建成“集佛教文化、王維文化、休閒觀光於一體”富有特色的國家4A級景區。核心景區規劃有:佛教區、王維文化區、休閒運動區、餐飲娛樂區與商業購物區。核心景區正著手建設的項目有茱萸寺二期工程的五個項目,即:五百羅漢堂、上客堂、香積齋、藏寶閣和蓮花池;景區基礎設施六個項目:即茱萸寺遊客中心、心願路、茱萸山莊、茱萸養生會所、丹若別院、千畝石榴精品園。

潘安湖風景區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概況

潘安湖

潘安湖位於賈汪區西南部,地處徐州主城區與賈汪區中間地帶,距兩地均約18公里 。距京滬高鐵徐州站約5分鐘車程,區位和交通優勢突出,。總佔地面積約25-30平方公里,核心景區約2萬畝。由3大景區組成:一是萬畝溼地觀光區。景區湖面4000畝,溼地2000畝,綠地2000畝,打造“四區三軸”空間結構,最終形成南遊、北養、西俗、東靜的空間格局。二是馬莊農家樂項目。該項目依託中國民俗文化名村—馬莊村,建設五彩大地、水韻廣場、花徑水街、民俗水巷等內容的農家樂旅遊項目,力爭建成中國最美的和諧鄉村、國家級民俗文化產業基地、國家級鄉村旅遊示範點。三是鄉村康體健身俱樂部。總面積約3060畝,著力建設成為集康體健身、休閒度假、商務會展於一體的旅遊度假區。

督公湖風景區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概況

督公湖

督公湖位於賈汪區東約5公里,原是天然形成的山區水庫,湖的西側有督公山,曾是明朝碩儒賈三近(南陵笑笑生)歸隱和著書立說之地,我國古代第一奇書《金瓶梅》就誕生於此。督公湖水面1100畝,湖中建有兩個島嶼,即湖心島、桃花島,西南湖面建有仙履橋及大型沙灘浴場,東岸建有1298米的大壩長堤,北岸建有疊石瀑布景觀。繞湖是一條長4公里的環湖景觀大道,沿路有竹園、松園、桂花園、櫻花園、紫薇園、銀杏園,景區入口處建有大型牌坊、停車廣場以及督公山莊等配套設施。整個景區的綠化面積達20多萬平方米,置身督公湖畔,青山倒映,鷗鷺翻飛,群鳥雲集,尤其是春天桃花開放之季,水天一色,花潮如海,如夢如幻。

鳳鳴漙

鳳鳴漙風景區位於賈汪區內的焦莊、閆村及崮峴片區,大洞山北麓,面積約10平方公里。景區依託獨特的水系和山體景觀以及與城市緊密相連的區位優勢,為賈汪區東部的生態居住和休閒度假區。分佈的主要功能項目有:鳳鳴漙公園、生態山體公園(含龍門泉景點)、特色度假村、文化娛樂休閒區和高檔居住社區等。

茱萸寺

茱萸寺座落在洞賈汪區山南麓,茱萸寺景區,三面環山,谷壑清幽。寺廟坐向東南,前面俯臨萬畝榴園,左右兩泉常流不斷,所謂“環若列歷,林泉青碧”、“宅幽而勢阻,地廊而形藏”,確為風水寶地,佛之勝境。

寺院建築,採用仿唐風格。結構簡練,古樸雄渾,莊重大方。茱萸寺佔地162畝,總投資一億元人民幣,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總鋪裝面積11000平方米,其中寺前廣場面積5300平方米。在中軸線上依次建有廣場、牌坊、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兩側分別建有接引、伽藍、觀音、地藏、普賢、文殊六個偏殿,以及方丈院、僧房、齋堂、展廳等。各殿分別供奉一佛二弟子、東方三聖、西方三聖、觀音、地藏、文殊、普賢等諸佛菩薩,佛像精選紫銅、香樟木、漢白玉、生漆脫胎等上乘材料,由中國美院專家設計,雕塑、彩繪工藝精良,法相金身莊嚴慈祥。所有殿堂以木質廊道連接,整個寺院渾然一體。

三大主殿採用重簷歇山頂結構,殿堂巍峨矗立,鴟吻翹起,屋坡舒緩大度,簷下有雄大而疏朗的斗拱,簡潔明朗,體現一種雍容莊重、氣度不凡,展示了大唐建築的藝術風采。其它偏殿採用單簷歇山頂,鴟吻、斗拱、抱柱,唐風濃郁,流曲廊道與殿堂連結,輔之精美的園林景觀,使殿、廊、簷、階錯落有致,渾然一體,成為參禪修行的絕佳處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