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ILO模式出現,能否繼續掀起加密市場高潮?

據AEX數據顯示,AEX交易所“A計劃”的首個ILO項目PLD於今日12:00開啟PLD/CNC交易。截至上線3分鐘,PLD交易漲幅達3780.00%。

在不斷變換花樣和玩法的區塊鏈行業裡,IEO瘋狂浪潮開始出現疲態之時,ILO模式的出現,能否繼續掀起市場高潮呢?

全新的ILO模式出現,能否繼續掀起加密市場高潮?

ILO(Initial Lock Offerings),即首次鎖倉發行。用戶通過持有並鎖倉交易平臺通證,獲得發行於該交易平臺的項目方token,並同時獲得鎖倉平臺通證產生的利息。

按照AEX交易所ILO的模式設計,用戶只要持有AEX交易所的平臺幣GAT,並進行鎖倉,即可獲得上線該交易平臺的項目方Token。同時,還能獲得利息。整個模式中,遵循鎖倉時間越長,獲得的Token和利息就越多的原則。

全新的ILO模式出現,能否繼續掀起加密市場高潮?

根據AEX的官網公告,有關上線項目Token的瓜分規則為,該用戶的基礎係數/參與ILO用戶的總係數*本次瓜分PLD的總數=該用戶獲得PLD的數目。(其中,用戶鎖定係數=鎖倉數量*鎖定期限;總係數為當前項目所有參與用戶的鎖定係數之和。)

因此,從ILO的模式看,與之前火熱的ICO和IEO等帶有明顯融資性質的模式不同,ILO基本不涉及到“融資”層面,也不用拼手速,搶額度,其看起來更像是一種鎖倉“空投”的模式。

不可否認,ILO這種類似於“空投”的模式,由於沒有上幣項目方的“融資”環節,大大降低了用戶的投資風險。但從另一個層面看,單純關聯平臺幣的持幣理財的獲利方式,“造富效應”並不明顯,很難形成羊群效應。因此,從ILO的初衷看,無論是為了吸引流量,還是促進平臺幣上漲,整個模式中看不出足夠的源動力支撐。

全新的ILO模式出現,能否繼續掀起加密市場高潮?

此外,與IEO低價眾籌的方式不同,不涉及募資的ILO,會出現很難從市場中找到定價的參照標準的問題。然而,即便是項目通過ILO模式實現交易所上線發行,其所流轉的資金也都是平臺幣資金,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平臺幣資金的分流。

眾所周知,早在去年8月份,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等多部門發佈的風險提示中,就有“……一些不法分子還以ICO、IFO、IEO等花樣翻新的名目發行代幣,或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以IMO方式進行虛擬貨幣炒作,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迷惑性。”等描述。

ILO作為剛出現的新玩法,是否會跟ICO、IEO等模式一樣被“點名”進行風險提示,還不得而知。目前,也沒有相關的文件或官方說法,但從模式上規避“融資性質”的做法,有效降低了市場投機的可能性。

區塊鏈作為新興行業,需要創新,也需要探索。對於ILO模式,是否能成為區塊鏈行業新的一種方向?只有交給時間去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