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孩子上初中,要想成績好,拼的不是智商,而是這3點!

對於大多數的小學生來說,其實成績差距並不明顯,所以直到上了初中之後,有的家長髮現自家孩子成績忽然被人落下一大截,感到非常意外,這是因為小學的課程相對來說更簡單、直接,不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但是初中開始,增設了多門課程之後,學習難度加大,如果想要保持成績不落下,那麼就需要找對方法。北大教授直言,班上前幾名的同學,能夠保持成績穩定,拼的不是智商,而是這3點!

北大教授:孩子上初中,要想成績好,拼的不是智商,而是這3點!

1、願意學習的主動性

能夠主動坐到書桌前學習的學生往往被人當作是“學習的榜樣”,而更多的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自主的學習,可謂是想盡了辦法。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這是因為人體的大腦構造而決定的,在整個人體構造中,大腦只佔人體的4%,而當大腦在運轉過程中,所產生的消耗卻是全部的45%,佔了幾乎一半。所以人體會自動排斥學習等腦力活動的進行,對於學生來說,如果沒有從學習中獲得樂趣,那麼自然不會自願去堅持學習。

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大多數學生無法理解學習的終極意義,那麼就可以從孩子切身可以體會到利益出發,為孩子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並且根據學習進度設定目標,達到目標後讓孩子有所收穫,那麼有了具體實行的方法以及觸手可及的目標,孩子自然也更願意學習。

北大教授:孩子上初中,要想成績好,拼的不是智商,而是這3點!

2、珍惜放學前的15分鐘

放學前15分鐘,大多學生都處於興奮、焦躁的狀態,一般這時候無論是聽課還是做題,學習的效率都非常低。但是如果能夠沉下心來,熬過這短短的15分鐘,得到的不僅是15分鐘的學習時間,更多的是對心智的磨練。學習的過程大多是枯燥、困難的,很多同學即使一時下定好好學習的決心,也無法長期堅持下去,那麼自然無法使成績得到顯著的改變。珍惜每一小段的學習時間,3分鐘可以記憶一個小知識點、10分鐘可以解一道數學題目,充分利用零碎時間來進行學習,長期堅持下去,其中的成果自然會在成績上得到體現。

北大教授:孩子上初中,要想成績好,拼的不是智商,而是這3點!

3、大塊時間的整理規劃

雖然零碎的時間能夠積累學習很多小知識點,但是要想大幅度提高成績,主要還是依賴大塊的學習時間,譬如自習、週末以及假期。規劃學習時間,是保持成績穩定最關鍵的因素,但是有的同學卻總是不得其法,不知道到底應該如何實施。時間管理的意義不僅是讓學生在恰當的時間,做應該做的事情,更多的是要進行積累,以便日後總結。

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時間管理手冊的記錄,將自己的學習所得、其中的問題難點就進行記錄,以便接下來的時間進行重點攻克,有助於提高成績。


北大教授:孩子上初中,要想成績好,拼的不是智商,而是這3點!

孩子上了初中後,除了要面對多增設的幾門功課之外,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比拼的不是智商,而是好的學習方法!北大教授認為,孩子上了初中之後,成績稍有浮動都是正常狀況,四年的學習時間,比拼的更多是日常學習中的積累,從一開始能夠打下堅實的基礎,那麼不僅能夠在中考中更有優勢,為高考也能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學會時間管理?別急,來川老師幫你解答這個問題!點擊專欄課程,即可立即在線觀看視頻,讓孩子能更好的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